APP下载

卡托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21戚凤君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循环内科抚顺11300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卡托普利缬沙坦原发性

戚凤君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循环内科 抚顺 113008

卡托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戚凤君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循环内科 抚顺 113008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2-03—2014-01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联合组给予卡托普利片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但联合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65.3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对照组16.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卡托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药应用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联合治疗;卡托普利

高血压为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常伴有临床综合征,治疗及根治困难。持续血压升高可致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发全身性疾病[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03—2014-01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卡托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3—2014-01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男51例,女47例;年龄34~72岁,平均(53.5±5.5)岁;高血压史1~10a,平均(3.9±1.6)a。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血压≥140/90mmHg[2]。合并冠心病43例,糖尿病20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如低盐、低脂饮食,抗心律失常,控制空腹血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12.5mg,口服,2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片80mg,1次/d,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3]依据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定,其中显效为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并降至正常,如未降至正常但降低幅度>15mmHg。有效为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并基本能降至正常水平。无效为血压下降幅度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降压疗效比较 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但联合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经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65.3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2组不良反应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变化,无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情况发生。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其中出现胃部不适2例,头昏1例,干咳6例;对照组出现干咳8例。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机制复杂,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4]。同时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性,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脑、心、肾等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可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上直接发挥作用,高选择地阻断AT与AngⅡ,能阻断AngⅡ介导的生理效应,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和血管收缩,起到扩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提高肾血流灌注量,增加水钠排泄,改善心肌重构、降低血压水平,从而保护靶器官受到损害[4]。缬沙坦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疲劳,一般不影响治疗[5]。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发挥作用,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弱血管的收缩作用,同时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和髓质释放肾上腺素,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效应[6]。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降压作用,能从不同环节降低血管外周阻力,保护靶器官,逆转心室重构,且联合用药可降低两药的使用剂量,能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好,二者协同明显提高了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Takagi H,Niwa M,Mizuno Y,et a1.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telm isartan VS.valsartan therapy for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J].Hypertens Res,2013,36(7):627-6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修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88.

[3]王林先.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9例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49-50.

[4]宋金森.缬沙坦、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 (17):54-55.

[5]Rafiq K,Sherajee SJ,Hitomi H,et a1.Calcium Channel Blocker Enhances Beneficial Effects of an Angiotensin lI AT1Receptor Blocker against Cerebrovascular-Renal Injury in type 2DiabeticMice[J].PLoS One,2013,8(12):e82 082.

[6]赵鹏.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 985-1 986.

(收稿2014-04-11)

R544.1

B

1673-5110(2015)02-0122-02

猜你喜欢

卡托普利缬沙坦原发性
临床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估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卡托普利相关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诊治报道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