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2015-12-21董乔忠

航天电子对抗 2015年3期
关键词:粒度网络化射频

苏 抗,董乔忠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07)

0 引言

随着战场电子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进展,以及目标认知/自适应能力的提升,单一平台的信息探测、攻击、防御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网络化逐步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对抗手段。近年来,新提出的网电空间与网电对抗概念,更是进一步加速了战场信息对抗系统的网络化进程。出于系统应用灵活性的考虑,新型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的组成单元通常采用功能可重构设计。具备功能重构能力的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能够显著扩展战场信息攻防的领域和层次,同时,也对软硬件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合理的规划与调度,不仅能够大幅提升信息对抗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能显著增强系统的探测、攻击、防御性能,在资源配置一定的情况下,资源管理技术将直接决定着系统的战场应用效能。

网络化特征和功能重构能力的引入,使得现有资源管理技术无法有效应用于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针对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的应用需求,本文重点开展资源管理建模与快速规划方法研究,同时,给出了一种基于逻辑硬件和功能互操作的管理实现方案。

1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组成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主要组成包括传感器单元、攻防实施单元、信号/信息处理单元、用户指控单元以及连接各个单元的协同链路,此外,战场部署的其它武器系统也可通过联合作战单元的形式,成为系统的构成节点之一,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构成

传感器单元、攻防实施单元分别用于目标辐射源信号的接收、攻击与防御信号的发送;信号/信息处理单元获取传感器单元输出,生成战场态势,同时,依据用户制定的攻防策略,计算出对抗所需的信号样式,提交攻防实施单元执行;用户通过指控单元进行系统功能与资源管理、攻防任务管理;协同链路提供组成单元之间的时空同步与信息交互,进而构建信息对抗系统的网络化能力。

在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中,组成单元通常采用统一的模块化设计,最终,通过资源配置的不同,实现不同类型的组成单元。图2给出了基于模块化设计的组成单元架构。

图2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组成单元架构

收发天线、射频通道、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及高速存储构成的收发模块,提供信息对抗基础的射频收发与存储能力。

信息处理模块是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组成单元的核心,一方面,在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多层次信息感知与融合,评估战场信息态势,支撑用户决策,并以此为依据,生成对抗实施所需的信号/信息序列;另一方面,综合信息协同模块、时间同步/空间同步模块的信息,实现网络化的信息共享、融合,实现分布平台的组网协同任务。

此外,信息处理模块生成图形化任务管理界面,通过应用交互模块完成用户交互,实现任务执行状态与参数配置的管理。

单元功能管理模块、互操作管理模块分别提供本地、异地软硬件资源的规划、调度能力,运行状态监控模块提供系统组成单元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控制能力。

2 资源管理需求与约束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的资源管理,与基于单一平台的系统相比,存在巨大差异。网络化系统资源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信息对抗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探测、攻击与防御性能,最终,影响战场部署信息对抗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的资源管理需求,涵盖组成单元与网络化系统2个层次:

1)单元层次的资源管理

针对一对一/一对多的对抗任务需求,在确保任务有效执行的基础上(功能、性能、实时性),通过软硬件资源选择、匹配、调度的优化,使用最少的资源代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攻击、防御,提升配置资源的使用效率。

单元层次资源管理的约束条件包括:射频信号收发与预处理能力、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模拟总线能力。

在单元层次的资源管理中,通过合理的软硬件粒度划分,可以有效降低设计资源规划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同时,削弱约束条件对资源规划性能的影响。

2)系统层次的资源管理

针对多对一/多对多的对抗任务需求,在组成单元资源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任务单元的选择、协同、互操作,优化分布部署资源的使用,在探测、攻击、防御任务中,实现有限资源配置下的最优对抗性能。

系统层次资源管理的约束条件包括:单元任务执行能力、网络化协同能力、信息对抗资源部署构形。

在系统层次的资源管理中,提升组成单元的功能重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网络化系统的信息对抗性能及应用灵活性。

3 资源粒度模型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的资源粒度是指:系统硬件模块或软件组件中,能够直接管理的基础资源单位,或者最小资源规模。

资源粒度的合理划分,是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高效资源管理的基础。同时,在资源划分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软硬件粒度的兼容性。

图3给出了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硬件资源的粒度划分,类型包括射频信号处理、模数/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信息处理、时空同步、信息协同、模/数互连、模/数电源。

图3 硬件资源粒度类型

射频信号处理类资源主要组成包括天线、滤波、低噪放、频综、变频、功放,考虑到射频器件之间高度的关联性,故将上述资源定义为一个粒度进行管理;模数/数模转换类资源包括AD、DA、存储3个子类;数字信号处理类资源包括DSP、FPGA、专用信号处理器3个子类;信息处理类资源由通用处理器(GPP)构成;时空同步类资源可进一步细分为时钟同步、自定位、互定位、时钟同步与定位、自定位与互定位5个子类;信息同步类资源则可划分为无线链路、有线链路2个子类,无线链路主要组成包括天线、射频通道、AD、DA、数字信号处理器,有线链路主要组成包括接口、数字信号处理器;此外,互连类资源与电源类资源均覆盖了模拟、数字2个子类。

依据粒度划分的硬件资源,通过类型、性能、接口进行描述。例如,基于GPP 的信息处理资源,其描述信息包括粒度类型/子类型、处理器系列、型号、核心数量、工作主频、定点运算能力、浮点运算能力、片内存储容量、片外存储容量、接口类型、接口速率。

软件粒度划分与硬件相互对应,以便于资源的匹配、使用。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软件资源粒度类型包括基础处理算法、信息对抗、网络协同、组件测试、应用交互、互连、电源7个大类,如图4所示。系统的软件组件设计,与资源粒度划分保持一致。

图4 软件资源粒度类型

信息对抗类资源可分为射频接收、态势感知、信息攻击、信息防御、射频发送5个子类,射频接收、射频发送可进一步细分为射频信号处理、模数/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实现与硬件粒度的匹配;基础处理算法类资源是信息对抗类资源中通用方法的集合,目的在于提升软件资源的复用效率;网络协同类资源依据硬件粒度划分,包括时钟同步、自定位、互定位、同步与定位、自/互定位、无线链路、有线链路7个子类;组件测试类资源、应用交互类资源配合信息对抗类资源,进行平台应用的功能/性能评估以及用户的信息交互;互连类资源、电源类资源提供单元运行的管理、控制能力,支撑网络化系统的有效运行。

不同粒度类型的软件资源,可划分为3个大类进行描述。功能与软件密切相关的粒度类型,如态势感知、信息攻击、信息防御等,可通过表1给出的方式进行描述。

表1 功能与软件密切相关粒度类型描述

功能与硬件密切相关的粒度类型,如射频接收、射频发送、互连、电源等,描述重点包括匹配硬件类型、管理控制接口,支撑用户高效地管理、使用此类资源。

功能与软件、硬件同时相关的粒度类型,如时空同步、信息协同等,需要融合上述描述方式,在描述硬件需求的同时,明确此类资源的算法性能以及管控、数据接口形式。

4 资源快速规划方法

单元层次的规划用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其基本流程如下:根据任务的功能与性能需求,选择软件组件;根据任务实时性需求、组件运行环境及总线能力约束,选择硬件模块,配置单元总线。

系统层次的规划用于优化系统攻防性能,其基本流程如下:根据任务的功能、性能、实时性需求,在单元层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协同能力评估,判定能够参与任务的单元;依据资源部署构形对任务性能的约束,选择参与任务单元。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快速规划方法,其关键技术包括:

1)约束条件建模技术。资源规划的约束条件涉及系统的单元、链路以及任务的功能、性能、实时性。目前,大量约束条件缺乏可用的模型样本,如资源部署构形对任务性能的约束;同时,建立模型的优劣,将对设计算法的复杂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2)软硬件自主匹配技术。它是网络化系统资源快速规划的必备基础,其研究重点在于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即插即用能力,动态完成硬件模块与软件组件的识别、匹配。

3)规划性能评估技术。它是网络化系统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技术,评估内容覆盖系统的任务执行性能与资源分配合理性。在确保任务有效执行的基础上,单元层次资源的集中使用、系统层次资源的均衡调度,是资源分配合理性评估的基本准则。

4)快速规划与执行技术。快速规划可以通过设计复杂度低、效率高的算法来实现,快速执行则与单元的功能管理设计、网络化系统的互操作设计密切关联。

5 网络化资源管理实现

依据本文提出的资源粒度模型和快速规划方法,图5给出了一种单元层次的实现方案。

图5 单元层次资源管理方案

操作系统通过板级支持包和驱动程序,进行硬件模块的抽象,提供标准化接口,实现逻辑硬件的管理以及与软件组件的匹配;通过功能组件接口定义,提供基于功能的单元管理能力,实现面向用户的应用服务。在单元层次的资源管理方案中,逻辑硬件接口包括资源查询接口、功能配置接口、运行管理接口、数据传输接口,功能组件接口包括服务查询接口、运行管理接口、参数配置接口、数据传输接口。

系统层次资源管理通过组成单元之间的功能互操作实现。功能互操作实现的核心思想可以描述如下:首先,制定统一的系统层次资源管理规范;随后,组成单元配置的互操作管理模块,将系统层次管理指令翻译为本地管理指令,提交单元配置的功能管理模块,实现基于功能的异地资源访问、调度。

6 结束语

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资源管理涉及硬件模块与软件组件的识别、匹配、评估以及功能的重构、互操作等多个方面,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化信息对抗系统资源粒度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资源快速规划方法以及资源管理实现方案。通过单元、系统2个层次的资源规划,显著提升了网络化系统的信息对抗性能和资源使用效率,同时,通过软硬件的粒度划分,降低了资源规划的复杂度,通过逻辑硬件与功能互操作设计,增强了网络化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本文重点完成了软硬件资源的建模,制定了快速规划与管理实现的总体方案,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约束条件建模、规划性能评估等,这些工作将在日后加以开展。■

[1]Manz B.Cognition:EW gets brainy[J].The Journal of Electronic Defense,2012,35(10):32-39.

[2]张珂,张璇,金家才.认知电子战初探[J].航天电子对抗,2013,29(1):53-56.

[3]赵敏.网络中心战的网络攻击——SUTER 计划[J].现代防御技术,2011,39(6):139-143.

[4]孙建东,黄和国,张夫龙.一种多目标干扰时的干扰资源管理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11,27(3):36-38.

[5]JTRS JPEO.Softwar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EB/OL].2010-11-30[2014-07-18].http:∥jpeojtrs.mil/sca/.

[6]陈雅雯,夏伟杰,苏抗,等.基于SCA 的网电对抗平台架构设计 及 其 应 用[J].航 天 电 子 对 抗,2014,30(1):20-23.

猜你喜欢

粒度网络化射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动态更新属性值变化时的最优粒度
组合多粒度粗糙集及其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通信认知教学中多粒度可重用模型建模研究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