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反辐射弹的目标与诱饵仿真技术研究

2015-12-21赖年杉

航天电子对抗 2015年3期
关键词:布阵辐射源诱饵

赖年杉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4)

0 引言

反辐射弹相比电子干扰所造成的软杀伤而言,可对防空雷达装备和操作人员进行硬杀伤,显著降低防空雷达战斗力。雷达要生存,发挥其威力,就必须研究对抗反辐射弹的措施。目前应对反辐射威胁的技术有很多,有源诱饵是一种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措施。反辐射弹被动导引头主要采用单脉冲体制的比幅或比相测向技术,采用这方式的导引头能有效跟踪辐射源,从而引导导弹命中雷达目标。但当雷达阵地存在诱饵时,诱饵发射的信号与雷达信号在时域和频域重叠,使得采用比相法所得到的目标角度实际指向各辐射源的相位重心,进而导致反辐射弹被诱偏。另外,由于有源诱饵与雷达之间相距较近,如果反辐射弹导引头采用比幅测向,所有辐射源信号到达角往往落在同一个方向单元中而无法分辨,此时角度估计的结果将指向各辐射源的能量重心,最终会导致反辐射弹被诱偏。对于反辐射弹而言,其抗诱饵技术设计合理性需要通过大量试验来验证。在试验室建立目标与诱饵模型开展对抗仿真试验,是一种十分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导弹制导与控制仿真系统,提出了一种目标与诱饵模型仿真方法,为开展反辐射弹抗诱饵仿真试验提供技术支持。

1 反辐射弹诱饵仿真系统

反辐射与抗反辐射仿真技术在国外已有长足发展,如美国的第三代反辐射弹“哈姆”导弹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微波暗室仿真试验是其整个试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辐射与抗反辐射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对仿真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

1.1 仿真系统组成

试验室开展反辐射弹目标与诱饵仿真模拟,需要依托比较完善的仿真系统。反辐射弹抗诱饵仿真系统一般包括微波暗室、仿真转台、仿真计算机、射频信号生成系统和微波馈电系统等,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1.2 仿真系统信号控制方法

在反辐射弹抗诱饵仿真试验中,辐射源信号参量主要包括:辐射源信号样式、功率、空间分布角度、距离等。

图1 反辐射弹抗诱饵仿真系统框图

辐射源信号控制方法是,控制上位机将仿真机发送的辐射源角度、距离、功率参数信息分发到下位机,由下位机执行各功能单元控制。雷达信号模拟器产生射频信号,信号发生器对射频信号进行调制;信号延时控制机控制辐射源相对雷达导引头距离;信号能量控制机程控辐射源信号能量;阵列天线和微波馈电系统生成辐射源空间角度分布和辐射方式。仿真系统通过上述控制方式可产生满足仿真需要的射频信号。

2 反辐射弹目标与诱饵基本参数

开展反辐射弹抗诱饵仿真,需要设计和生成特定的目标(雷达)和诱饵模型。目标、诱饵布阵是影响诱偏效果的重要因素。当雷达周围配置3部诱饵并且按四边形布阵形式时,可以有效诱偏不同方向来袭的反辐射弹。目标和诱饵典型布阵图如图2所示。

图2 雷达和诱饵布阵图

计算分析表明,目标和诱饵之间的布阵距离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间距在350m 左右是一个最佳值。目标和诱饵模型基本参数如下:

1)诱饵信号形式:与被保护雷达(目标)相似;

2)诱饵重复频率:与被保护雷达相同;

3)诱饵信号脉宽:诱饵脉宽超出被掩护雷达脉宽Δw;

4)诱饵前后沿闪烁周期:保持诱饵脉冲在时域上覆盖雷达脉冲,诱饵前后沿以固定时间T1做延时跳变;

5)诱饵信号功率:诱饵功率高于目标平均副瓣P1,诱饵功率低于雷达主瓣P2,3部诱饵输出功率起伏不大于P3;

6)诱饵信号覆盖空间:保证诱饵在空域上覆盖雷达扫描方向;

7)雷达角闪烁角:a;

8)雷达天线扫描周期:雷达天线以T2为周期周扫。

可选择3诱饵中任意1套工作、任意2套工作或3套一起工作。

3 反辐射弹目标与诱饵仿真方法

目标与诱饵信号模拟需要借助控制上位机、4 台信号发生器、雷达信号模拟器、距离机、能量程控机、微波馈电系统等协同控制来实现。

3.1 诱饵空间布阵仿真方法

图2中,3个诱饵与1台雷达在平面上呈菱形分布,相邻辐射源间隔300~400m。仿真机以导弹与目标距离为基准,实时解算导弹与诱饵相对距离和角度,由角度、距离控制系统实现目标与诱饵辐射源空间布阵。

3.2 无线电参数控制方法

在雷达信号模拟器上进行射频信号参数设置,保证模拟器四通道信号相参。信号能量控制机根据雷达(目标)及诱饵空间距离控制能量幅度。信号发生器设置触发信号脉宽,保证诱饵脉冲能覆盖雷达脉冲。

3.3 诱饵前后沿闪烁仿真方法

3个诱饵信号的前后沿是闪烁的,闪烁周期为T。

诱饵前后沿有两种闪烁工作方式:一种是连续闪烁方式,另一种是间隙闪烁方式。

连续闪烁工作方式:诱饵的信号形式和重复周期与雷达一致。保证诱饵信号脉冲完全覆盖雷达(目标)信号脉冲,诱饵信号脉冲前沿分别超前雷达信号t1、t2、t3(t1>t2>t3)。当设置连续闪烁间隔为T 时,诱饵依次按时序1至时序6持续工作T1,时序6结束后再重复进行。连续闪烁诱饵时序如表1所示。

表1 诱饵模型连续闪烁时序

诱饵信号脉宽要超过雷达信号脉宽(Δw>t3),以保证诱饵脉冲能完全覆盖雷达脉冲。连续闪烁诱饵仿真方法是:当仿真机发送诱饵距离时,以雷达距离为基准实时叠加跳变距离,产生诱饵脉冲相对雷达脉冲的前后沿闪烁效果。例如,仿真机发送雷达信号距离为s,则以距离s为基准,发送诱饵距离s1=s-ct1时,诱饵脉冲前沿超前雷达脉冲前沿t1;发送诱饵距离s2=s-ct2时,前沿超前雷达t2;发送诱饵距离s3=s-ct3时,前沿超前雷达t3。以T1为周期,依时序发送诱饵1距离s1、s2、s3、s1、s2、s3…,诱饵2距离s2、s3、s1、s3、s1、s2…,诱饵3距离s3、s1、s2、s2、s3、s1…,则产生如表1要求的连续闪烁诱饵(c为射频信号空间传播速度)。以诱饵1为例,连续闪烁距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

图3 连续闪烁诱饵1距离-时间图像

间隙闪烁工作方式:诱饵的信号形式和重复周期与雷达一致,诱饵信号脉冲前沿分别超前雷达信号t1、t2、t3,当设置间隙闪烁时间间隔为T1,诱饵先按时序1静默T1后转为时序2工作T1,静默期间诱饵不发射信号。各诱饵从时序1至时序12依次工作,时序12后再到时序1,重复进行。间隙闪烁时序如表2所示。

表2 诱饵模型间隙闪烁时序

以雷达距离s为基准,以2T1为周期依时序重复发送诱饵1距离s1、s2、s3、s1、s2、s3…,诱饵2距离s2、s3、s1、s3、s1、s2…,诱饵3距离s3、s1、s2、s2、s3、s1…,同步以2T1为周期同时向3个诱饵发送大于面阵范围角度值(将诱饵置于面阵角范围以外),每周期持续发送时间T1,可实现诱饵表2要求的间隙闪烁诱饵。以诱饵1为例,间隙闪烁距离-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

图4 间隙闪烁诱饵1距离-时间图像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反辐射与抗反辐射系统研制过程中效能评估的需求,提出开展内场仿真的技术途径和实施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效性。较之外场试验,室内仿真试验能节省人力物力,节约研制成本,且信号模型设置灵活。在试验室通过模拟特定的目标和诱饵模型进行靶试试验,一方面可考核雷达导引头对特定诱饵的对抗性能,便于充分研究反辐射对抗有源诱饵的性能;另一方面可验证诱饵模型布阵、特性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王华彬,周伟光,罗积润.雷达抗反辐射导弹诱饵布阵仿真研究[J].现代雷达,2009,31(7):17-22.

[2]艾名舜,马红光.一种反辐射导弹抗有源诱偏性能的评估指标[J].现代雷达,2010,32(10):13-16.

[3]韩红斌,顾振杰,徐东东,等.抗反辐射导弹两点源诱偏技术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3,29(2):1-3.

猜你喜欢

布阵辐射源诱饵
险恶之人
雪花诱饵
排兵布阵
基于博弈论的GRA-TOPSIS辐射源威胁评估方法
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多旋翼无人机微多普勒效应实验研究
外辐射源雷达直升机旋翼参数估计方法
足球比赛“排兵”里的布阵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七)
分布式数字广播电视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同步设计与测试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