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体现政治方面的民族融合

2015-12-19郑阳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唐朝民族融合

郑阳

摘 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繁盛时期。本文结合唐诗,从政治方面分析,正确反映唐朝的民族融合,并对今天和谐的民族关系予以启示。

关键词:唐朝;唐詩;民族融合

唐朝是当时少有的世界性强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其特有的思想,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的同时建立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少数民族的领导和扶持。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提到“李唐一代为吾国与外国接触繁多......其与外族和平及战争接触之繁多,尤其与以前诸朝、故其所受外族影响之深且钜。”明确指出唐朝时期的中国与其他国家有着密切往来,少数民族对于唐朝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这也是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与此同时,唐朝政治开明、文化兼容并蓄,唐朝时期的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繁多,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梁启超曾经说过,唐代文学的大放异彩是经历了一定民族融合后的产物,唐诗中大量民族题材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繁荣的民族关系,是唐诗中璀璨夺目的亮点。

1 政治方面的民族融合在唐诗中的体现

唐皇族李氏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关于李唐氏系,朱熹有云:“唐源流出于夷狄。”李唐血统其初本是华夏人,但后来其与胡夷混杂,并进行了联姻。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皇后窦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李渊父子本身就始为混血,唐太宗的姐妹襄阳公主和长沙公主以及他的六个女儿也都嫁给了鲜卑人。加之后来李唐氏族长期与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势必影响其民族观点,所以唐皇族李氏对民族偏见自然比较单薄,也更加容易接受隋因黩武而亡的历史教训,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不改其俗、因俗而治”的方针,武功与德惠兼施的策略。虽然唐诗中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歌数不胜数,例如王焕之的《出塞》和王昌龄的《出塞》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唐诗中的佼佼之作;柳中庸的《征人怨》更是道出了战争的残酷。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唐代民族关系政策重点还是放在了布德施惠上,即对少数民族进行松散式管理,多采取安抚、内附、册封、赏赐等羁縻之治。主要内容有盟誓,即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结盟,并相互承诺保持良好的关系。郎士元在《送杨中丞和蕃》中就描写了“河源会盟”的情况,这也是唐与吐蕃第一次会盟。除了羁縻政策之外和亲在两族交往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据史籍记载,唐王朝对突厥和亲六次,对吐谷浑和亲三次,对吐蕃和亲两次、对奚和亲三次、对契丹和亲四次、对宁远国和亲一次、对回纥和亲八次,对南诏和亲一次,共计和亲二十八次。

诗圣杜甫曾在《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记载道“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肯定了和亲对两族关系改善的积极作用,而阎朝隐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写到“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也表达了唐朝和吐蕃双方修好的美好心愿。而陈陶更是在《陇西行(其四)》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明确指出和亲之后,由于民族融合导致了胡汉两族在生活方式上的重大改变。张仲素的《王昭君》更是赞颂汉匈奴和亲给双方带来的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出现了农牧业生产的一片兴旺景象,杜审言的《送和西蕃使》等亦是咏和亲的名篇。

对于和亲政策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苏郁在《咏和亲》中写道“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宋人王钦若也认为和亲不过就是传统的羁縻说,“计建和亲之议,岁用絮缯酒食奉之,非为解兵息民,亦欲渐而臣之,为羁縻之长策耳。”靳翠萍在《唐与吐谷浑和亲关系始末考》一文中指出:“和亲在唐与吐谷浑关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与吐谷浑的和亲关系维持了一百年以上,这种关系有助于唐朝宗主国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吐谷浑维系其皇室统治,并可以借助跟唐王朝的和亲关系与吐蕃相抗衡。所以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手段,唐王朝对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宁远国、回纥、南诏等八族推行的和亲政策,主观意愿是争取与国(结盟),以消灭敌对势力。所以,和亲不仅会带来血统上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化干戈为玉帛缓解民族间的矛盾,安定边疆,稳固统治,在客观上则促进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加强两族关系友好发展的良策。所以无论是强时的战争政策,还是弱时的和亲政策,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也为今天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论述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21-321.

[2]靳翠萍.唐与吐谷浑关系始末考[J].敦煌学学刊,1998,1:64-64.

[3]龚荫.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概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13-313.

猜你喜欢

唐朝民族融合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