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鼠居”居室记录

2015-12-19朱文一

城市设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务工者单人居室

商 谦 朱文一

北京“鼠居”居室记录

商 谦 朱文一

关于弱势空间研究

ABOUT DISADVANTAGED SPACES

经过几十年的大建设、大发展,中国城市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过去较少被关注的城市弱势空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瓶颈。20年前,我开始指导研究生针对当代北京城市中的弱势空间开展研究。该项研究希望通过对当代中国城市弱势空间状况的全面梳理,探索和呈现城市弱势空间的规律,进而从一个侧面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搭建理论研究平台。这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已出版为《微观北京》《微观北京&广角北京》《微距北京旧城》等著作,发表相关文章60余篇,并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城市设计》第1期中“弱势空间”刊登的有关北京“鼠居”居室记录的文章,是根据商谦的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中的部分相关内容合作改写而成。

朱文一

《城市设计》主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在北京居住小区狭小的地下室中,居住着一类人群,多为外来务工者。有学者称之为 “鼠族”。本文借用此概念表述其居住空间为“鼠居”,并从单人鼠居、家庭鼠居和群体鼠居的居室布置等方面,原生态地记录并分析了鼠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空间状况。

北京;地下室;鼠居;居室

商 谦(清华大学)

SHANG Qia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朱文一(清华大学)

ZHU Wenyi,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Received Date: March 31, 2015

在北京很多居住区住宅楼的地下室内都有人居住,这一群体的人数达到30万以上①。居住在地下室中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者,职业以餐饮业、零售业和居民服务业为主,也有部分人从事建筑业、文体娱乐业等。他们是这些行业中收入较低的人群,因无法负担地上较高的房租或由于工作地点需要等原因,选择了居住在地下室中。这样的人群,国内有媒体称之为“鼠族”②③。本文借用城市中“鼠族”的概念,将其对应的居住空间称为“鼠居”。尽管地下室居住的水准较低,但租金低廉,相对符合一部分居住者的需求。因此,鼠居居室成为当代北京城市中一种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居住空间。

鼠居居室既包括划分成大量小间用于对外散租的地下室租赁居室,也包括用于提供员工宿舍的地下室宿舍居室。这两种空间在北京城均有分布,其中租居类的鼠居数量更大,宿舍类的鼠居相对较少④。在这两种地下居住空间之外,北京还有很多地下旅馆,也给人提供了地下住处。但由于居住时间很短,这类人群不能被称为“鼠族”。因此,地下旅馆不在本文考察的“鼠居”范围之中。

1 空间分布

鼠居在北京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朝阳、海淀、丰台、西城及东城这5个区为主。其中,在旧城以外的朝阳、海淀、丰台3个区,鼠居的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二环路至五环路之间;旧城内鼠居数量相对较少⑤(图1)。

图1 / Figure 1当代北京鼠居空间分布示意图作者根据北京城六区范围地下居住工程数量图改绘.

鼠居的分布与其所处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必须依托住宅楼地下室,因此鼠居只分布在各居住区。近年来,随着北京外来务工者的大量增加,在地下室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住宅楼,成为鼠居的主要载体。鼠居既可以在地下一层,也可以在地下二层。大型居住区往往有大面积的人防地下室,比小型居住区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利用。因此,大型居住区是鼠居的重要分布地点,其住宅楼下面的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均可能成为鼠居居室。

鼠居的分布还与周边的城市功能密切相关。鼠居通常会靠近城市商业区或是商业中心。这是鼠居居民的职业分布决定的。从行业来看,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据了鼠居居民职业的主体。这些行业也正是外来务工者易于从事的一些工作。一方面,如果居住地点与城市商业区靠近,那么务工者上下班会节省大量的交通时间,这是一种相对便捷的居住和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区对于第三产业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大,便于务工者寻找工作机会。从工作强度来看,这类人群工作非常辛苦,一天的工作时间可达到12小时;而从工资收入来看,他们却属于低收入人群,因此,城市商业区周边需要这类廉价的出租房来为务工者解决居住问题⑥。

一定程度上,鼠居的产生达到了某种平衡。在重要商业中心附近,势必会有相应数量的鼠居存在,来解决第三产业务工者的居住问题。同时,商业中心附近必然存在房屋租金高昂的问题,甚至地下室的租金也会很高。因此,鼠居可能会分布在距离商业中心1~2km的范围,但不会过远(图2)。以旧城内若干居住区中的鼠居为例,它们与西单、王府井、前门等大型商业中心的距离往往在1km以上、2km以下(图3)。这些鼠居所在的居住区周边一般有便捷的交通站点。例如,很多鼠居在1km范围内有2~3个地铁站点,且个别站点与住处的距离在适合步行的500m以内,出行方便。便捷的交通方式成为这些鼠族的出行保障,也成为其居住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图4)。

鼠居居室的形式按照居住者的数量,可以分为单人鼠居、家庭鼠居和群体鼠居3种类型。居室因居住人数的差别,体现出空间规模的不同(表1)。其中,单人鼠居供单人居住,空间规模很小,面积仅4~8m2;家庭鼠居供家庭居住,空间规模较小,通常为6~10m2;群体鼠居供较多人居住,空间规模相对稍大,面积约15~25m2。不同的居住人数不仅关系到居室面积大小,更直接影响到居室的空间特点与生活方式,成为鼠居居室的一种重要的空间分类依据。

2 单人鼠居

单人鼠居是指地下室中供单人居住的居室。这种类型的空间的特点为:居室规模很小,居住人数为1人,居室的空间布置简单。

图2 / Figure 2鼠居空间的位置与居住区及商业区的关系作者自绘.

图3 / Figure 3旧城地下居住地1km与2km半径范围内商业区分布作者自绘.

图4 / Figure 4旧城地下居住地1km半径范围内地铁站分布作者自绘.

表1 / Table 1鼠居的基本类型

图5 / Figure 5单人鼠居平面模式图A作者自绘.

图6 / Figure 6单人鼠居平面模式图B作者自绘.

图7 / Figure 7单人鼠居平面模式图C作者自绘.

图8 / Figure 8单人鼠居实景作者拍摄.

第一,居室规模很小。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居住,家具尺寸成为居室划分的重点考虑因素。如果床在居室中横向放置,居室宽度则需满足1.8~2m的最低尺寸要求。居室宽度如果不能超过床宽0.5m以上,多余的宽度会因无实际作用而浪费。因此,2m的宽度是划分居室时常用到的尺寸。由此,最为常见的居室尺寸有3种,分别为2m×2m(图5)、2m×3.5m(图6),以及呈L形的2m×3.5m(图7)。床以外的空间可以摆放一套桌椅,或只配置桌子。这样的居室不可能设置独立卫生间,而是采取一层地下室集中设置一处卫生间的方式。卫生间常临近出口或位于地下室中部区域,以便于所有居室的住户使用。

第二是居室仅容纳单人居住。对于单人来说,此类鼠居是相应人群的临时居所。作为一处临时的安身之处,多数人并不在意条件是否艰苦和居住标准是否良好。住户的职业以餐饮、零售和居民服务业居多。这些职业的特点是晚归,务工者常在晚上10点才能下班,并且周末不休息,仅有的一些休班时间也要抓紧时间补充睡眠。对于这种情况的务工者来说,由于其每天主要活动都在工作地点,住处的主要功能仅是晚上睡觉,因此,地下室面积小、无自然采光等居住标准问题就相对显得不重要。这一特点还会表现在,单人鼠居在地点选择上比较灵活,一些人工作变换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单人鼠居更显示出“临时”的特性。

第三是居室的空间布置简单,家具和物品较少。一张床和一张小桌是此类居室的家具标准配置。很多居室因为面积过小,除了一张床之外,几乎很少有空间能放置多余的家具,更没有可能安放过多的物品(图8)。因此,相应的住户表示需要尽可能减少多余的物品,以便适合临时的过渡性生活空间,同时,物品少也便于住户根据需要更换居住地点。即使这样,居室内的各个角落还是均被住户想方设法利用,如上方从居室内穿过的水管和通风管道变成了存放物品的架子,床下和桌下的空间也都尽其所用。此外,有个别住户在居室内通过拉绳子等方式增加物品放置的可能性。

在调查中得知,小李是西单附近某商场的销售员。她居住在离工作地点约1km的小区地下室中一间约5m2的居室里。今年24岁的她已在此工作和居住了2年半。作为服装销售员,她的工作很忙,每周仅有一天的轮休时间,周末的两天都要加班。小李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一年当中是不固定的,春节后销售淡季的上班时间为早9点到下午4点或下午3点到晚10点;从7月开始一直到春节销售旺季的上班时间通常为早上9点至晚上10点,并且包括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这里的租金是600元/月,由于离上班地较近,只需步行15分钟,因此小李比较满意。

类似这样的鼠居住户还有很多,一方面说明了单人租户对其居住标准要求较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地区的供需关系的写照。北京城体现出更加移民化的特点,类似单人鼠居这样的居住空间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存在。对此,社会各方都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和管理政策。

3 家庭鼠居

家庭鼠居是指地下室中供家庭居住的居室。这种类型的空间的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居住人数为2~3人,居室内空间紧张。

第一,居室的规模较小,但比单人鼠居略大。此类鼠居面积约为6~10m2。居室同样是由住宅楼的某层地下室划分的隔间。家庭鼠居常位于地下室的外边缘。这是因为,在地下室居室划分中,要尽量保证获得更多的居室数量,位于外边缘的居室无法划分为更小的单人鼠居。位于地下室边缘的居室通常会有对外的窗。L形的居室平面布局是此类空间的典型特征,多数居室同样会以床的长度作为居室的宽度,采用2m的尺寸(图9);有的居室也会根据情况对宽度适当加大(图10)。家庭鼠居与单人鼠居一样,都不设置独立卫生间。

第二是居住人数通常为2~3人。这种类型的鼠居容纳的是一个家庭,较多的情况为夫妻二人。他们的年龄从30岁到50岁不等,工作为餐饮、零售、装修等行业。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夫妻之外还会有一个子女,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如果是3人居住的话,居室内会多放一张小床,空间十分拥挤(图11、图12)。这就是他们的家,因为他们将在这里度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家庭在同一处地下室长期居住,时间可达长达7~8年以上。原因有二:一是一般夫妻二人不会同时更换工作,可以稳定地在同一地点长时间居住;二是长期住户的租金很可能由于住户与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而保持原始价格不变。

第三是居室内家具和物品很多,空间紧张。此类鼠居几乎承载了住户所有的家庭生活,包括起居、休息、就餐等。居室内会积累大量生活物品,如衣物、食品等(图13)。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家庭一日三餐的烹饪一般都会在居室内进行,并且不会像单人鼠居中那样简单。烹饪空间以及相关食品和器具的存放空间变成居室内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各种衣物、杂物的存放需要额外的家具,住户会在居室内增添适合的柜子或架子。电视机、冰箱都是居室内常见的电器。此外,住户还会利用临近居室的或位于地下室之外的通风井存放物品。在这一点上,地下二层甚至比地下一层更有使用上的优势。

以居住在望京地区某地下室的马大哥一家为例,夫妻二人都在居住地附近的同一家单位任保洁员。他们在此已经居住了3年,房租只有500元/月。保洁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他们每天早上8点上班,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主要工作,其余时间的工作量并不大,下午3、4点钟即可下班回家。他们一日三餐都回家自己做饭,每月的花销很少。为了增加一点收入,夫妻二人又在附近另一家单位

找到了兼职工作,每天正常下班后到第二家单位做保洁。两家工作单位与住处的距离都很近,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路程。他们工作结束之后回到家大约晚上7点左右,然后开始准备晚餐。夫妻二人表示,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希望能够长时间地干下去,目前尚无未来打算。居室内物品繁多,电视机、冰箱、电风扇等电器一应俱全,还有大量的锅碗瓢盆。尽管居室里非常拥挤,但生活气息十足。家庭,特别是带有子女的家庭,应该拥有一定居住品质的住所。而家庭鼠居所提供的居住空间显然品质过低。针对这样的现象,应该积极地寻求更加宜居的对策,为家庭,特别是务工者子女,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4 群体鼠居

群体鼠居是指地下室中供多人居住的居室。这种类型空间的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大,居住人数较多,居室内空余空间充足。

第一是居室的规模相对较大。群体鼠居的居室一般是由单位拥有产权的住宅楼地下室或整租住宅楼某层地下室后划分的居室。因此,群体鼠居通常不与单人鼠居和家庭鼠居共用同一地下室。此类居室面积较大,可达15~25m2,远大于独立鼠居和家庭鼠居。居室的平面形状通常没有固定模式,多种多样,根据地下室中剪力墙的分布而灵活划分设置。划分方式虽然也需考虑到床位的安排,但由于居室较大,床位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因此,并不像单人鼠居和家庭鼠居那样有相对较为固定的方式(图14~17)。虽然居室面积较大,但群体鼠居也不会设置独立卫生间,与前两类鼠居相同,在走廊某处设置公共卫生间。

图9 / Figure 9家庭鼠居平面模式图A作者自绘.

图10 / Figure 10家庭鼠居平面模式图B作者自绘.

图11 / Figure 11无子女居住的家庭鼠居实景作者拍摄.

图12 / Figure 12有子女居住的家庭鼠居实景作者拍摄.

图13 / Figure 13堆满物品的家庭鼠居实景作者拍摄.

图14 / Figure 14群体鼠居平面模式图A作者自绘.

图15 / Figure 15群体鼠居模式A实景作者拍摄.

图16 / Figure 16群体鼠居平面模式图B作者自绘.

第二是居室居住人数较多,通常为3~8人。居室一般为某单位的员工宿舍,其职业包括保安、保洁、物业、厨师、后勤人员等。对于这些员工来说,吃住由单位提供,而住宿则被安排到地下室。以这样的方式,单位一方面能够节约租房成本,另一方面能有效利用其拥有的地下室。保安宿舍就是这一类鼠居的典型代表。保安宿舍一般会有较多人居住,4个人以上的居室是普遍现象。这种居室的突出特点是很少空置无人,全天24小时都会有换岗后的人员在居室内睡觉休息,所以居室通常要保持安静的状态。

第三是居室内空余空间充足。群体鼠居居室内的家具和物品较少,有的甚至显得空旷(图18)。床和简单的衣柜是居室内必不可少的家具。床可以为单层床或双层床,但由于空间较大,且同一居室中一般不会安排过多人居住,因此即使是使用双层床也较少采取上下铺居住的方式,而是每人一张床。在居室中,每人一个小型的衣柜是必备的配置。由于在床和衣柜之外并无太多其他家具和物品,此类居室常常会显得较为空旷。以保安人员为例,他们每天生活的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在居室内烹饪,工作以外也没有很多其他事情需要在居室中完成。因此,不少保安宿舍甚至连桌子都没有配置。一些作为员工宿舍的地下室会单独设置一间活动室,配有桌椅和电视机供集体使用。一些条件较好的保安宿舍还配备了暖气或空调,居室的物理环境有所改善。

杨师傅是在北下关附近一家大型单位的保安,居住在单位大院里住宅楼地下室的保安宿舍中。保安的工作通常为在大院里巡逻、看车、收费等,工作强度不高。其特征在于不断的、随机的倒班,全天24小时四班倒。杨师傅每天一般工作2班,共12小时,因此在换班的时间就会抓紧时间在宿舍睡觉。宿舍变成了纯粹睡眠的地方。保安的伙食补助为7元/天,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不够的,而杨师傅说自己作为中年人有时候会稍微将就一下。保安的宿舍较大,3个人居住在大约16m2的居室内,居室显得很空旷。

从记录中可以看到,群体鼠居对于城市运转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服务业务工者的居住要求;另一方面,城市中也大量存在闲置的地下空间。针对群体鼠居,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和管理规范,以保障务工者的生活质量。

5 结语

鼠居,作为一种在北京城市中长期存在的居室空间,过去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不多。鼠居居室简陋,陈设差,远低于正常的居住标准。但是鼠居居室租金低廉,能够满足北京城市中一直存在的相当数量务工者的租住要求,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其短期或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鼠居不失为一种有其存在合理性而又独特的居住空间类型。今天,北京城市发展依然面临居住、交通等城市问题,鼠居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此,对于前述鼠居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通过设计和指引予以主动的应对,从而使地下室满足一定的居住要求。综上所述,小面积的鼠居类型应该给北京城市带来积极的影响。

图17 / Figure 17群体鼠居模式B实景作者拍摄.

图18 / Figure 18空旷的群体鼠居实景作者拍摄.

鼠居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及其复杂的现象,需要更为综合和细致的研究。本文仅仅对若干鼠居居室案例的进行了原生态空间记录,相对于庞大的鼠族人群,仅仅是冰山一角。希望本文能对研究北京城市中的鼠居现象有所帮助。

注释

Notes

① 根据统计,2011年北京中心城区内有7,782处住人地下室,共居住了344,353人。参见:Zhu Wenjun, Yang J, Liang Z, et al.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se in Beijing city [C]//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CUUS 2012: 2012。

② 2010年7月14日的北京晨报A12版刊登的《高房租催生“地下一族”》一文提到北京小区地下室中的廉价出租房,次日中国网引用这条报道并采用标题《房租暴涨把“蚁族”逼成了“鼠族”》,在媒体中最早提出“鼠族”的说法。参见: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7/15/ content_3239774.htm。

③ 用“鼠族”一词来形容居住在地下空间的特定人群,在美国也有类似现象。纽约哈迪逊河等废弃的地下隧道中长期居住着大量人群,有学者称这些人为“鼹鼠一族”(the Mole People)。参见:Toth J. The mole people: life in the tunnels beneath New York city [M].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1993。

④⑤ 参见:地下住人的工程类型和居住人群分布特征统计. 祝文君, 梁振彬, 许松健, 等. 北京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强化地下住人管理对策分析[R]. 2013: 7。

⑥ 根据对地下室居住人群的抽样调查的结果,

70%~80%的地下室居住者的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而月租金在400~600元的占总数的44%,是地下空间出租价格的主要区间价格。收入水平和地下室的月租金正好形成完美契合。参见:王志强.北京城市“鼠族”状况调查与普通地下空间管理[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12。

[1] 祝文君, 梁振彬, 许松健, 等. 北京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强化地下住人管理对策分析[R]. 2013.

ZHU W, LIANG Z, XU S, et al. An analysis on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dwelling in Beijing [R]. 2013.

[2] 王志强. 北京城市“鼠族”状况调查与普通地下空间管理[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12. WANG Z. A survey of “rat-dwell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general basement spaces in Beijing [D].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

[3] 余亮. 地下室的文学与人学[EB/OL]. 2012-07-11. [2014-11-14]. http://www.guancha.cn/yuliang/2012_07_11_165010_s.shtml. YU L. Literature and humanism in basements [EB/ OL]. 2012-07-11. [2014-11-14]. http://www.guancha. cn/yu-liang/2012_07_11_165010_s.shtml.

[4] Toth J. The mole people: life in the tunnels beneath New York city [M].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1993.

[5] ZHU W, YANG J, LIANG Z, et al.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se in Beijing city [C] //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CUUS 2012, 2012.

SYNOPSIS

More than 300 thousand people live in the basement of man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Most of these people are migration population from other cities, who work in Beijing with a career of catering, retail, traditional servic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this phenomenon, people are living at a low standard, but they can benefit from the cheap rent. Chinese media call these people “the Rat People”, and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and calls the corresponding living space “Rat-dwelling”.

About the distribution, Rat-dwelling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Beijing city, especially between the Second Ring Road and the Fifth Ring Road, while in the old city the amount of which is relatively small. Rat-dwellings generally exist in residential area, relying on the base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especially tho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nstructed in the 1990s, and among which, large residential areas are important locations as they have lots of civil air defense basements. Rat-dwellings are usually close to the city business district or business center because of the convenient walking distance between people’s resident place and working place.

About the resident type, Rat-dwellings include rental rooms which are used for scattered rental and dormitory rooms that provide staff quarters, and the former ones are more than the latter ones. Besides, there are also many underground hotels, while they are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because of their temporary living.

About the room type, Rat-dwellings are diverse such as Rat-dwelling for single, the Rat-dwelling room for family and the Rat-dwelling room for group. Rat-dwelling for single has smallest size and can provide space only for 1 person to live, with very simple spatial arrangement. The partition of rooms is based on modulus of 2m which is the size of furniture. There are three common room sizes: 2m×2m, 2m×3.5m, 2m×3.5m with L shape. The room is only for sleeping and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space and natural light are not so important relatively. Since many people change work and resident place frequently, Rat-dwelling for single shows more“temporary” feature.

Rat-dwelling room for family has small size and can provide space for a family with 2 or 3 person. This kind of room has an area of 6m2to 10m2with typically L shape, and they are usually located at the edge part of the basement. The couple of the family has stable work and they would choose ratdwelling for long-term living like several years, and the room carries all activities of the family life, therefore too many stuff make the room really crowded.

Rat-dwelling room for group has bigger size and can provide space for more persons such as 3 to 8 people. The room is flexibly partitio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 walls in the basement, with an area of 15m2to 25 m2which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The room is used as dormitory for company staffs, including security, cleaners, property staff, cooks and rear service personnel. Rat-dwelling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low-income people, and ensures the basic needs of their shortterm residence. It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confronting many urban proble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In the future, with higher spatial quality, this type of small living space might br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to Beijing city. In permitting of specifications, it should be studied and improved in order to achieve possibilities of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basement.

A Study on “Rat-dwelling” Rooms in Beijing

SHANG Qian, ZHU Wenyi

Thousands of people are living in narrow basement room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These rooms are called “Ratdwelling”. According to room types, Rat-dwellings are diverse such as Rat-dwelling for single, Rat-dwelling room for family and Rat-dwelling room for group.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at-dwellings in Beijing will be examined, and the types of these spaces will be discussed.

Beijing; Basement; Rat-dwelling; Room

2015年3月31日

猜你喜欢

务工者单人居室
与外隔绝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第三十八周:每个人的舱位都是单人舱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郭川: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第一人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居室空间扩展ABCDE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