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学PBL课程“我想要个孩子”反馈调查研究
2015-12-19舒丹毅张栩胤张宏权
战 军 舒丹毅 蒲 丹 张栩胤 吴 俊* 张宏权*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1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2教学办公室,北京10019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PBL学习方式在世
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发展特色[1-3]。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源性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这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所提倡的[4]。目前PBL教学在中国国内也广泛开展[5]。北京大学医学部从2010年起对八年制学生实施PBL教学,其中“我想要个孩子”是12个教学案例中的一个。
自北京大学开展PBL课程以来,“我想要个孩子”已经开展了4年4次授课,对于这一PBL典型案例的调查、整理、统计教学效果和建议还没有相关报道。为了解决学生对本案例及PBL教学形式的评价与理解,掌握学生动态心里,为更好的改进案例撰写、调整合理上课进度,安排专业人员授课,以及改进PBL网络设置等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依据,我们开展网络及问卷调查,以回答上述问题。
材料和方法
组织胚胎学案例“我想要个孩子”是描述刘女士结婚7年,有规律性生活未避孕,不孕3年。曾人工流产一次,人流后月经期小腹常感坠痛,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少,周期变长。体重增加很快,体毛增多。医生询问病史后,为其进行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性激素等多项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粘连”。其丈夫精液常规分析正常,他们经过多次治疗,最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喜得千金。这是涉及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基础知识并关系到临床不孕不育表现的一个典型基础结合临床案例。
统计“我想要个孩子”PBL案例开展4年以来,共668例受访学生对于案例质量、案例担负时间、自身收集咨询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状况、本人团队精神提高状况和是否愿意继续进行PBL课程等问题的回答。分析4年来学生对于此PBL案例的总体印象与评估,同时分析4年来学生对PBL案例的认识、评价、适应与能力的改变过程。然后针对学生对本案例、对自身能力改变、对PBL授课形式以及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四项评估内容做详细调查问卷。在本学期案例结束第三幕讨论时对1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针对学生对于各项问题的回答做统计分析,报告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评价与态度。
结 果
1.网调结果
从4年来668名网络回馈的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一半以上(53.74%)同学认为本案例的质量较好,又有近四成的同学认为案例质量一般,还有近一成的同学认为案例需要改进,只有不到1%的同学认为案例质量差。80.69%的同学认为本案例负担的时间合理或非常合理。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同学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资讯的能力均有提高(61.83%,68.86%)或显著提高(22.31%,22.60%)只有一成半的同学有少许提高,认为自己无提高的不足1%学生。除第一年参加评估人数较少外,比较2012-2014年同学们这一能力显著提高情况发现有逐年降低趋势,这一点分析原因可能是同学们在对PBL教学逐年认识适应都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也可能是同学们的这方面能力一年比一年水平有所提高。本案例中同学们中六成多人的团队精神有所改善,二成多的人明显改善。八到九成的同学愿意或非常愿意继续进行PBL教学。以上数据见(图1)。
图1 北京大学医学部“我想要个孩子”PBL案例668例网络回馈结果分析Fig.1 Analysis of 668Students'Feedback on a Series Cours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I want a child"
2.问卷结果
接下来我们针对学生对本案例、对自身能力改变、对PBL授课形式以及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四项评估内容做详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结果如下。
2.1 对本案例的评估
几乎所有学生认为本案例所涉及不孕不育的内容适合或非常适合PBL教学。认为本案例引子内容与案例正文内容基本相关或非常相关的同学也占九成以上,九成五以上的学生对本案例的写作形式满意或非常满意。本案例所涉及的人文方面的内容对两成学生有很大启发,一半以上的学生有启发而两成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启发不大,也有2%的人说不清楚。对于本案例内容比例设计的评估结果显示78.98%的学生认为临床查体的内容量适中,84.66%认为临床检查化验的内容量适中,70.45%认为涉及药物治疗的内容量偏少。绝大多数受访学生(82.95%)认为此案例难度适中,11.36%认为偏难,对于知识点的量的评价有65.34%的学生认为适中,28.41%的学生认为偏多。总体来讲学生对本案例的整体评价较好(65.34%)或非常好(20.45),只有13.07%的学生认为案例总体一般。
2.2 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评估
九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此次PBL教学对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或有很大提高,认为对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并且对自己查阅文献能力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有帮助。对于本案例学生花费多少时间查找资料的情况并不集中。大约一半学生花10-20小时,有两成学生花不到10小时,还有两成学生花20-30小时,另有4%的学生花30-40小时。
95%以上的人认为PBL教学对自学能力是否有提高或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案例中涉及药物治疗的内容量偏少,少数认为适中。73%的学生对本案例内容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只有23%的学生认为一般。
87%的同学在PBL教学中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仅一成多的学生觉得没有提高。同学们认为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参与程度12.5%非常积极,55.11%较积极,31.25%一般,另有5.11%不积极。认为PBL教学形式跟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较,学生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以及系统掌握知识方面,约15%的人认为非常有利于,50%多一点的人认为较有利,有20%左右人回答一般或无差别,另外还有7-8%的人认为不如传统形式。近八成半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更主动了,这也是PBL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还有一成半左右的人认为一般或跟传统形式比没有更主动的学习。
2.3 对PBL课程的评估
95%的学生明确对PBL教学形式是满意且能够适应,不满意不适应或说不清的占5%。当问及两种教学方法哪种更轻松,回答基本各占一半。我们不能得出结论哪一种更轻松。九成五以上的学生对于本案例教学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沟通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有没有必要继续开设PBL课的问题22.16%学生认为很有必要,58.52%认为有必要,7.39%认为没有必要,最后这一数据高出我们的预期,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另外还有11.93%的说不清也值得我们思考。也许不同的学生类型适应不同的教育形式,我们不能一概切齐,是否有必要考虑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供学生选择也值得进一步论证。(11.93%)、体检(13.64%)、化验(25%)、治疗(18.18%)到说不清(27.27%)几乎均等,这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老师总结的有益程度,八成五的同学给予肯定,一成五的人认为没帮助或说不清。
2.4 对教师的评估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6],接下来我们调查了学生对代课教师的评估。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带课老师能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很大帮助,近四成的人认为帮助有限或帮助不大。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认为教师以讲解知识为主的学生只占5%,近七成半认为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还有近两成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职责只是监督学生表现并打分。九成以上学生明确PBL能促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只有7.39%的学生认为没有促进。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七成五的学生认为组胚专业与非组胚专业老师之间的带教效果差异明显,两成三的学生认为无差异。当问及这一基础紧密结合临床的案例是否需要临床医生也在课堂上参与PBL教学时,七成五的人非常希望,一成人不希望,还有一成三人说不清楚。而这其中六成六的人认为临床医生参与基础教学,共同带教效果更好,而采用临床大夫单独带教没有得到广泛支持。
讨 论
总结同学们对于本案例的回馈意见,结合我们对本案例的思考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期待有助于今后的案例改进,课程安排,网络设计和有效管理:
1.教案设计精心复杂,在一个不孕症中涵盖了很多男女性生殖系统的基础知识及辅助生产的临床知识.PCO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相关疾病,让学生学到了特别多方面的知识,选题很好。但第三幕检查结果为正常男性,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比较失望。把患者丈夫设成有生殖问题,这样我们才可以很自然地提出关于男性生殖系统的问题。这提示我们在案例修改中要适当增加药物治疗方面的内容。比如调整月经周期的激素,促排卵药等的应用选择及注意事项。
2.这个案例有些不合理的地方:第一幕中说刘女士做过人流,第二幕却说“未做过任何手术”,前后矛盾。另外,第三幕过于简单,给出的信息太少。比如,刘女士治疗一年仍然不孕,应该给出所采用的治疗措施,还有治疗一年后的排卵情况、输卵管情况和激素水平等。
3.本次案例涉及生殖医学多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加强对带课老师的培训。胚胎干细胞方面的内容,同学们不容易想到,依赖提示。案例结束后,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生殖医学临床的现状。
4.病例选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密切联系临床,但病例场面安排与临床实践并不一致。临床不孕不育患者需要男女双方同时就诊,要从双方面同时判断,建议调整第2幕和第3幕内容与临床一致。3幕中并未明确给出患者是PCOS患者,仅靠引导进行讨论是不够的,讨论结束时依然有部分同学有疑问是不是PCOS,建议在第2幕或者第3幕加入临床医生给出明确诊断。
5.PBL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现在渐渐的能够显示出其优越性,较之过去课堂上“一眠而过,而不知师所云“的现象不复存在,当学生复习起来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知识的记忆增强。美国的PBL与中国基本一致,但不能大量依赖PBL,有些内容还是需要在大课堂上教授的。对于教改来说,大概把握的比例还可以吧,大课与PBL相辅相成。但在期中考试阶段,还是略感PBL之辛苦,不知能否在期中考试阶段暂缓一下PBL的案例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总结和思考的能力,对于案例学习也能够更精深。
6.在PBL教学过程中,评价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引着PBL教学成功的方向。(打造与国际接轨的PBL医学教育评价系统),不知是否可以在PBL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每个案例结束后,大家一定会有许多仍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所有未解决问题列出,然后投票,对于排在前十名的问题,希望案例编写的老师能够予以解答。虽然周五的讲座能够结合我们的案例学习,但不得不说教授们的部分讲座内容针对性不强,其中一些内容有些鸡肋和过于基础.
7.PBL的案例安排过于密集,建议每学期大课与PBL案例穿插进行,增加学生的兴奋点,同时也满足对PBL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都有需求的学生人群。
以上结果说明本案例的质量在4年的授课回馈中是优质合格的;说明本案例的教学能够提高近九成同学的分析与解决问题及收集资讯等各方面能力;说明我们PBL教学开展得到同学们的适应与认可,我们PBL教学开展得顺利、成功。各方面的宝贵意见可以使本案例更加优质。
[1]Barrows HS.Problem-based,self-directed learning.JAMA,1983,250:3077-3080
[2]Omori JS,Wong VS,Nishimura S.Medical school hotline:Enhanc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the introduction of iPads into the John A.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Curriculum.Hawaii J Med Public Health,2013,72:362-364
[3]Busse R.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social medicine course--a concept for improving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practice relevance.Gesundheitswesen,1996,58:406-410
[4]乔宇琪,张敏红,吴建新等.关于PBL医学教育的若干认识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75-76
[5]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复旦教育论坛2010,18(5):88-91
[6]汪青.PBL教学实践:教师角色的理解与规范化的师资培训.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