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2015-12-18兰艳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汀组帕罗西羟色胺

蒋 雷 兰艳丽

河南叶县人民医院 叶县 467200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发生后患者除神经功能缺损外,同时还出现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等情感性(心境)障碍。我院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 例患者均为2010-01—2014-05 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PSD 的病人。入选标准:(1)脑卒中发病后20d~2个月,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或MRI证实;(2)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排除标准:(1)失语、智能损害,不能正常交流者;(2)意识障碍或病情不稳定者;(3)合并其他内科系统严重疾病;(4)既往有阳性精神病史。共57例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32例和阿米替林组25例。2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伴发病、基础用药及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初始评分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帕罗西汀组起始剂量20mg/d,根据病情调整,平均剂量(30±10)mg/d;阿米替林组起始剂量为50 mg/d,逐渐加量,2周达到治疗量(150±50)mg/d,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不联合应用其他抗抑郁药。严重失眠病人可临时服用氯硝西泮,1~2mg/次。抑郁程度采用HAMD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末各评定1次;神经功能康复采用SSS和BI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抑郁症状以HAMD 为评定标准。(2)神经功能康复以SSS、BI为评分标准。(3)不良反应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及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 评分比较 HAMD 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较阿米替林组疗效显著(P<0.05)。见表2。

2.2 神经功能康复评分 2组治疗8周后SSS、BI评分均明显增加,且帕罗西汀组疗效优于阿米替林组。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治疗后2周 4周 6周帕罗西汀组32 27.12±4.59 19.12±4.0 14.66±4.04 6.91±4.34阿米替林组25 26.36±4.11 24.8±5.39 18.44±4.93 8.96±5.08

表3 2组治疗前后SSS评分、BI评分比较 (±s)

表3 2组治疗前后SSS评分、BI评分比较 (±s)

组别n SSS BI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帕罗西汀组32 38.44±3.54 51.66±3.54 60.16±12.54 89.22±9.08阿米替林组25 38.12±3.89 48.8±3.86 59.6±13.3 78.8±13.2 5

2.3 不良反应 帕罗西汀组治疗中头晕2例,轻度胃肠道反应2例,阿米替林组8例嗜睡,5例口干、便秘,6例轻中度胃肠道反应等,1例视物模糊、心悸,1例因烦躁。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少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卒中后因语言沟通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活动障碍使病人的心理反应比其他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严重,极易导致PSD。PSD 发病率主要集中在40%~50%[1],是一种继发性抑郁症,直接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主动康复的愿望降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阻碍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由于原发病表现较为突出,往往掩盖了抑郁症状,导致抑郁被忽略。故对PSD 的识别和治疗非常重要。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4]:(1)脑内病变部位与PSD 是否存在联系,仍然是目前争议较多的一问题。Vataja等[5]通过研究认为:额叶前部皮质下通路受累,尤其是左侧半球上述部位的缺血性卒中与PSD 存在显著相关性,PSD 严重程度与脑损伤至额极的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TangWK 等[6]的研究表明,皮质下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损害是PSD 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相反结论。(2)神经生物学机制 脑卒中病灶直接损害与心境调节有关的神经通路,有多种假说,其中5-羟色胺假说和去甲肾上腺素假说为经典假说,假说认为脑卒中病变破坏了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中枢神经系统5-HT 和NE 低下而导致抑郁。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出现,5-羟色胺假说越来越受到重视。(3)心理社会机制(反应性机制)社会和心理应激因素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原因,PSD 的严重程度和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共同导致了PSD 的发生。(4)可能与卒中后病程有关,PSD 发生的高峰期为卒中后3~6 个月[1]。(5)人格因素:性格内向,内在适应性差,同时存在神经质、疑病质、癔症性人格等个体易患抑郁症。同样,具有这些心理特征的卒中患者可能更易患PSD。(6)其他因素:性别,基因[7],炎症反应等。一般认为,早期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而后期发生的抑郁则更多地取决于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心理、社会、人格及病程因素。

选择脑卒中后20d~2个月急性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该时期是脑卒中后PSD 发病初期,PSD的发病率较高,此期PSD 发病机制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的药物主要是调整神经生物学因素。(2)通常认为2周后进入脑卒中恢复期,该期是缺损的神经功能开始明显恢复的时期,PSD 早期诊断和治疗更利于康复。

通过本研究,显示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PSD 均有效,帕罗西汀疗效较好。另外,2组HAMD 评分于治疗第2周末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帕罗西汀组优于阿米替林组;起效的时间与SSRIs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和改善脑内递质及受体的时间[8-9]相关,药物治疗2~4 周开始起效。两药对PSD 疗效有显著差异与国内一些研究一致[10].

帕罗西汀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仅表现轻微眩晕、口干、恶心、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而阿米替林则有嗜睡、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慌、排尿困难、食欲减退等,偶有烦躁、精神病性症状,不良反应相对较重,导致病人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不同可能与其药物作用机制及选择性的高低有关。(1)帕罗西汀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SSRIs,它通过抑制突触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5-羟色胺能神经传导,发挥抗抑郁作用,它对胆碱能、组胺或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亲和力低,因此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帕罗西汀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的化合物,也不同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故有效率较高,且每天只需1次服药,利于维持治疗及提高患者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适合老年人的使用。而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短期或长期治疗对血液学、生物化学和泌尿系统无特异改变。根据国内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SSRIs推荐作为一线药物选用。(2)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药,主要抑制NE和5-HT 的再摄取,还具有抗胆碱作用,α1肾上腺素和H1受体的阻断作用。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比较,帕罗西汀对PSD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特别对PSD病人而言,容易接受。帕罗西汀可减轻病人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治疗与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张海东,李峰,马翊竑.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63-64.

[2]郝贵峰,张继香,刘 伟.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3):312-313.

[3]谭卫卫,孙贤桢.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 010-1 012.

[4]席富强,冯慧琼.脑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247-248.

[5]Vataja R,Pohjasvaara T,MäntyläR,et al.Depression-execu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stroke patients[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05,13(2):99-107.

[6]Tang WK,Chan SS,Chiu HF,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ese patients:frequency,psychosocial,clinical,and radiological determinants[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2005,18(1):45-51.

[7]Tang WK,Tang N,Liao CD,et al.Serotonin receptor 2Cgene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ese patients[J].Genet Mol Res,2013,12(2):1 546-1 553.

[8]吕淑艳,陈玉辉.抗抑郁药起效速度与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关系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 752.

[9]周翠玲,王利群,谢惠君.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1):55.

[10]梅琳.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26例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372.

猜你喜欢

汀组帕罗西羟色胺
N-甲基帕罗西汀脱N-甲基的催化剂研究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