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调节作用
2023-01-03李华东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300
李华东(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3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的是短暂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造成颅脑相应位置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有着高复发率的疾病,且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的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极可能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从而就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尼麦角林片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碱衍生物,能起到扩张血管、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降纤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其能起到刺激纤维蛋白原降解,从而转换为纤维蛋白单体的作用,从而也就减少能使血栓生成的物质,进而就能避免血栓形成或血栓增大的现象[2]。而为了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调节作用,本文对本院于2019年2月-2022年4月接收的1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了药物效果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样本选择本院于2019年2月-2022年4月接收的1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对其中66例患者给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分为降纤酶组,对另外66例患者在降纤酶组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片治疗,分为尼麦角林组。尼麦角林组男女比例为40∶26,年龄范围在38-74岁,平均(56.24±5.64)岁;降纤酶组男女比例为46∶20,年龄范围在39-75岁,平均(56.87±5.39)岁。所有患者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指标均符合学术诊断标准,病情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同意接受研究者;②存在治疗禁忌证者;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④存在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或成分有过敏史者;②近期有接受抗纤溶制剂治疗者;③存在严重直立性调节功能障碍或心动过缓者;④不配合研究者;⑤存在心肌梗塞者。
1.2 方法
1.2.1 降纤酶组 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注射液(规格:1ml:5单位)治疗。给予2ml降纤酶注射液混合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一天1次,连续治疗14天。
1.2.2 尼麦角林组 尼麦角林组在降纤酶组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片(规格:10mg×12片×3板)治疗。每次口服5mg尼麦角林片,一天3次,连续治疗14天[3-4]。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黏度(SV)、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②观察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同时,通过ELISA法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进行检测。
③观察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的治疗效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到有效控制,且治疗后2个月内没有发作,同时神经功能障碍、头晕等表现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为显效;治疗后2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不超过2次,且表现症状有较多改善为有效;发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次数增加,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
④观察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趋化因子(CXCL12)、血管紧张素II(Ang-II)、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全部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由表1数据可知,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尼麦角林组均明显低于降纤酶组,组间区别明显(P<0.05)。
表1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n=66)PAR(%) SV(mPa·s) FIB(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尼麦角林组 70.46±5.62 58.63±4.36 2.84±0.34 1.16±0.11 3.97±0.73 1.67±0.19降纤酶组 70.47±5.64 63.61±4.39 2.85±0.38 2.15±0.16 3.96±0.78 2.89±0.29 t 0.010 6.539 0.159 41.423 0.076 28.588 P 0.992 0.000 0.874 0.000 0.940 0.000
2.2 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 由表2数据可知,治疗前,两组的CD62P、CD63、以及PAF指标没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CD62P、CD63、以及PAF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尼麦角林组均明显低于降纤酶组,组间区别明显(P<0.05)。
表2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s)
表2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s)
组别(n=66)CD62P(μg/L) CD63(kDa) PAF(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尼麦角林组 8.64±1.75 5.15±0.36 10.33±1.25 7.14±0.43 189.35±8.65 160.27±5.68降纤酶组 8.66±1.73 6.84±0.43 10.36±1.24 9.15±0.49 189.64±8.36 165.21±6.35 t 0.066 24.482 0.138 25.048 0.196 4.711 P 0.948 0.000 0.890 0.000 0.845 0.000
2.3 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临床治疗效果 由表3数据可知,尼麦角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降纤酶组,组间区别明显(P<0.05)。
表3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4 比较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 由表4数据可知,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清学指标没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血清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尼麦角林组均明显低于降纤酶组,组间区别明显(P<0.05)。
表4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4 尼麦角林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组别(n=66)CXCL12(μg·L-1) Ang-II(ng·L-1) MMP-9(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尼麦角林组 13.95±2.27 6.38±1.52 132.76±16.25 45.45±9.28 216.55±23.51 75.29±12.12降纤酶组 13.97±2.26 9.26±1.66 132.77±16.28 63.46±9.37 216.56±23.56 95.36±12.25 t 0.051 10.395 0.004 11.095 0.002 9.462 P 0.960 0.000 0.997 0.000 0.998 0.000
3 讨论
尼麦角林片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碱衍生物,能在促进人体对葡萄糖和氧的利用以及脑细胞能量新陈代谢的同时,还能起到刺激神经递质多巴胺转换的作用,从而就能增强人体的神经传导作用,进而就能达到促进脑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效果,使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改善[5]。因此,临床常将尼麦角林片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以及肢体血管闭塞性疾病等患者的治疗中,并且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尼麦角林片还能用在中风后偏瘫以及高血压等患者的辅助治疗中[6]。降纤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间接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从而就能使纤溶酶原被激活,达到降低纤溶酶抑制物PAI和α2-PI的效果,进而就能使纤溶系统增加活性,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的作用[7-8]。而由于降纤酶具有良好的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的效果,因此此药已被临床常用于抗血栓的治疗中[9-10]。为了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调节作用,本文对本院于2019年2月-2022年4月接收的1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了药物效果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以及CD62P、CD63和PAF指标均没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以及CD62P、CD63和PAF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尼麦角林组均明显低于降纤酶组(P<0.05),由此可说明,相较于单独使用降纤酶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尼麦角林片治疗更能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以及CD62P、CD63和PAF指标。尼麦角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降纤酶组(P<0.05),由此可说明,相较于单独使用降纤酶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尼麦角林片治疗更能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血小板活化指标,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