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
——学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心得

2015-12-18汤家玉蔡伟峰

关键词: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恩格斯

汤家玉, 蔡伟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北京 101416)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
——学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心得

汤家玉, 蔡伟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北京 101416)

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恩格斯能够与马克思一道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条件。恩格斯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仅包含了深邃的思想,也显示了恩格斯对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娴熟运用。我们学习这部著作,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它所蕴含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复杂的社会生活。

思想方法;辩证思维;历史方法

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恩格斯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并于1845年5月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本研究工人阶级问题的专著,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资产阶级学者称它为“共产主义的圣经”,认为从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一切“革命的根据”。马克思高度评价这本书,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主义文献中,它是几乎完全符合他的思想的唯一的一部书,“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恩格斯运用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此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作了重要准备。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

2010年6月,辛子陵在一个座谈会上发表《记住恩格斯说的93个字》的讲话,引用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文版序言和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的一段话:“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辛子陵竟然由此断言,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许多学者批评辛子陵断章取义,歪曲恩格斯的思想。我认为,恩格斯这段话恰恰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原则问题:我们认识世界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它在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在恩格斯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一些资产阶级人士也曾对工人阶级的苦难表达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谴责和批判,并提出了许多设想。为什么他们最终陷入空想,无法实现自己的主张?因为,他们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德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比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更多地是从理论前提出发的。我们德国的理论家对现实世界了解得太少,以致现实的关系还不能直接推动我们去对这个‘丑恶的世界’进行改革。”与之相反的是,恩格斯遵循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而得出了资产阶级学者无法把握的科学结论。恩格斯是怎样从现实出发的呢?

一是实地调查和亲身观察。事实胜于雄辩,而事实最可靠的一条来源就是实地调查。恩格斯自豪地指出,书中所有的内容都是他本人看到、听到和读到的。恩格斯曾经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自交往直接了解英国的无产阶级,了解他们的愿望,他们的痛苦和欢乐。恩格斯在叙述伦敦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时指出:“给他们住的是潮湿的房屋,不是下面冒水的地下室,就是上面漏雨的阁楼。为他们建造的房子不能使恶浊的空气流通出去。给他们穿的衣服是坏的、破烂的或不结实的。给他们吃的食物是劣质的、掺假的和难消化的。”如果不深入实际调查,恩格斯怎么可能对工人阶级的情况了解得如此具体?

二是引用材料。进行科学研究,不可能也无必要事必躬亲,恰当地引用官方和他人材料,可以弥补亲自调查的不足,增强著作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关于工人阶级的状况,英国有极其丰富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报告、各种统计文献及其他档案文件,被搁置在内务部的档案架上,无人问津。恩格斯充分运用了这些材料,当然这其中有些材料并不十分准确,但受条件限制,又无法取得更准确的材料,恩格斯只得采用了部分材料。他特别提醒读者:“这里关于工业变革的历史概述在某些细节上是不准确的,但是在1843—1844年没有更好的资料。”这启示我们,在采用官方及他人材料时,一定要进行分析、比较,有所取舍,尽力提高材料的准确性。

三是分析与提炼。任何材料都是僵死的,它们没有思想,它们不会自己开口。要让这些材料“活”过来,就必须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观点。这方面,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数据,而是对各种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概括和总结,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他在分析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后,总结出劳动力价值与生活资料价格的关系规律,深刻指出:“这两条规律像自动机器一样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工人起着作用,用它们的轮子碾压着工人。”如果仅仅满足于材料的罗列,材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恩格斯匠心独运,从大量材料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给人以振聋发聩、力透纸背的感觉!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恩格斯是怎样进行辩证思维呢?

一是坚持客观、全面的态度。与资产阶级人士不同的是,恩格斯旗帜鲜明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对工人阶级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但他绝不以感情代替事实,在肯定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精神状况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既肯定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也揭露工人阶级的种种缺点。恩格斯在书中许多地方,都使用“酗酒”“偷窃”“颓废堕落”“纵欲”“犯罪”“诈骗”等贬义词描绘工人阶级的精神状况,并深刻分析了工人阶级堕落的社会根源。这丝毫没有贬低工人阶级,恰恰从反面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与残酷。

二是正确的对比。当时许多资产阶级人士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也表达了对工人阶级一定程度的同情,但他们内心中鄙视工人阶级,把“拯救”工人阶级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的“理性”“慈善”上。恩格斯不是抽象地谈论工人阶级的道德状况,而是与资产阶级的道德状况进行对比,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工人阶级。恩格斯认为,虽然工人阶级的道德表现出许多问题,但与资产阶级的道德有原则的不同。他愤怒地抨击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阶级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的程度,那样内部腐败,那样无力再前进一步。”他们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他们贪得无厌、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完全丧失了起码的人性。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唯一关系就是金钱关系,连夫妻之间都是一种“现金交易”。与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相比,工人阶级“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民族的力量和推进民族发展的才能”。他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赞美:“工人除了为改善自己的整个生活状况而进行反抗,再也没有任何其他表现自己的人的尊严的余地,那么工人自然就一定会在这种反抗中显示自己最动人、最高贵、最合乎人性的特点。”

三是揭示现象掩盖下的本质。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的苦难这一有目共睹的状况,恩格斯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而是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去寻找原因。恩格斯愤怒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谋杀”了工人阶级,因为:“英国社会把工人置于这样一种境地,使他们不能保持健康,不能活得长久,英国社会就是这样不停地一点一点地葬送了这些工人的生命,过早地把他们送进坟墓。”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形成了庞大的世界市场,工业和商业十分兴旺。工业革命本来可以造福全社会,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却形成了极为奇怪的一种现象,就是:一方面社会财富日益丰富,并越来越积累到资产阶级手中;一方面,工人阶级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贫穷。造成两极分化的根源,就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使我们透过表面现象,真正认清工人阶级受苦受难的根源所在,并思考改造不合理社会的途径。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恩格斯充分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全面分析工人阶级的现状。

一是历史地考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要认识工人阶级的地位与使命,需要正确评价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然而,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历史地去看。正如资产阶级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产物,工人阶级也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产物,而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恩格斯之所以选择英国工人阶级作为研究的对象,因为,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开始最早、也最发达的国家。恩格斯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后半期,随着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而开始的。”工业革命之前,工人生活在农村,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愉快、健康的生活。由于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工人被迫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成为机器的附庸。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关系日益简单化,一极是由少数人组成的资产阶级,另一极是由绝大多数人组成的工人阶级。与之相应的是,一极是社会财富的迅速积聚,另一极是贫穷的迅速积聚。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身心健康严重恶化。1892年,恩格斯为德文版《英国工人阶级》写序言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工人阶级的地位与待遇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大工业从表面看来也变得讲道德了。”就是说,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二是历史地研究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恩格斯把改造不合理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工人阶级身上,认为工人阶级只有组织起来,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才能担当起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重任。恩格斯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盲目地开展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必须从现实的历史条件出发,决定工人运动的任务、步骤与方法。当时,工人阶级处于社会最低层,没有文化,受到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凌辱。恩格斯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工人阶级,热情讴歌工人运动。恩格斯把工人运动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工人阶级分散的、自发的“犯罪”。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的法律,是给工人阶级预备的皮鞭。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以他们偷窃行为来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却被资产阶级诬蔑为“犯罪”。第二阶段表现为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产生了工人团体、宪章运动和社会主义”。第三阶段表现为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普遍的、全面的和直接的战争”。

三是历史地揭示工人阶级的神圣使命。只有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才能正确把握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恩格斯把工人阶级看成不仅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更是一个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担负着解放全人类这一神圣使命的革命的阶级。恩格斯赞扬工人阶级说:“无产者坚决相信,他们有勤劳的双手,他们正是必不可少的,而无所事事的有钱的资本家先生们,才真正是多余的。”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他们和资本家的利益是对立的,意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相一致的人,必将开展“大规模的战斗和示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自身解放。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恩格斯揭示出的工人阶级肩负的神圣使命。

恩格斯撰写这部专著时,只有24岁,所以这部著作中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思想。恩格斯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同时,他豪迈地表示要“毫不迟疑地向英国资产阶级提出挑战:请他们拿出像我所引用的这样可靠的证据,向我指出哪怕是一个对我的整个观点多少有些意义的事实是不确切的”。这部伟大著作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成功运用。凭借这些思想方法,在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撰写了《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不朽著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究竟如何评价这些变化,人们的看法差别很大。恩格斯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所体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启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当代中国发生的一切。既不能用理论裁减现实,戴着有色眼镜评判当今中国;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社会的标准,和中国情况进行简单的类比。必须认清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 莉)

A811

A

1671-802X(2015)06-0083-03

2015-09-05

汤家玉(1966-),男,安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E-mail:tjy_2005@sohu.com.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危险的侵略者”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陆尚博的思想有些什么问题?/资产阶级不能进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