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12-17闵秀红
闵秀红
摘 要:《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是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及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分析现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教学改革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理论为主,与企业岗位工作脱节。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以理论为主,要求学生掌握海运、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学习完后,不清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以及每个岗位做什么事情,怎么做。(2)在师资方面,缺少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3)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教法单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在教学模式中,实践环节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教授的是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的是书本内容,缺少实践机会。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应培养出熟悉国际代理理论知识,懂得行业政策法规,又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相关职业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课程教学存在上述问题,对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探讨。
二、课程改革探讨
(一)课程性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操作技能和综合货运代理业务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采用岗位导向,以职业岗位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进行订舱、审单、制单、货物装配、报检、报关、结算、提单签单等货代各环节业务操作,通过对货运代理业务流程的熟悉,货运代理单证的填制,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参加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考试,获得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分布岗位有:国际货代客户服务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国际货运单证员、国际货代操作员,以及国际集装箱租赁公司和码头、国际物流公司、外贸企业的主要岗位。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到国际货代企业调研访谈、咨询研讨等方式,根据国际货运代理人标准,具体分析论证国际货运代理的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国际货代工作实践过程为主线,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导,系统地开发课程内容,设计项目任务,编写项目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等;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等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重点评价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学生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重点分析行动领域。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再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境再具体分成几个学习任务,以此具体组织教学任务。
本课程设计5个学习情境23个工作任务,学习情景有:一、国际海上出口货运代理;二、国际海上进口货运代理;三、国际航空出口货运代理;四、国际航空进口货运代理;五、国际多式联运货运代理。情境一的工作任务是:(1)揽货与接受委托;(2)订舱;(3)货物装箱与装船;(4)海运运费的计算;(5)出口检验检疫;(6)出口报关;(7)提单的缮制与签发。情境二的工作任务是:(1)集装箱进口货运代理实务;(2)国际海运进口货运代理单证;(3)进口保险索赔。情境三的工作任务是:(1)揽货与接受委托;(2)订舱备货;(3)制单与报关;(4)货交承运人装机;(5)货物发运后事项。情境四的工作任务是:(1)到货与接货;(2)理单与理货;(3)报关与报检;(4)发货与转运。情境五的工作任务是:(1)国际多式联运认知;(2)国际公路联运运输实务;(3)国际铁路联运运输实务;(4)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及程序。
(五)课程实训。《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教学环节很重要。实训项目的设置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货代职业能力为依据,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有硬件和软件设备。比如: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实训室、电脑,软件有:国际货运代理软件、外贸单证软件、国际航线电子地图软件等。设置的实训项目有:国际海上出口货运代理业务实训、国际货运代理单证缮制实训、国际货运代理软件实训、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实训、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实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