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12-17

杭州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示范区科技国家

长株潭: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3年6月6日,湖南省正式提出依托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定位:打造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是,努力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科技体制改革成绩突出,城市群协同创新初见成效,涌现出超级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近5年,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在3个高新区的支撑带动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创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有力地推动全省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6位,创新绩效全国排名提升9位,国家科技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位。

批复要求湖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长株潭地区科教资源集聚和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积极开展激励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努力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批复指出,长株潭国家高新区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研院所转制、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发展、科技金融、文化科技融合、人才引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政策支持与优惠领域

2015年4月,湖南省召开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9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审议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关于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2015年11月16日,湖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支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赋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质量创新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等9个领域最优厚的政策支持。

长株潭示范区是我国中部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所以长株潭的质量意识必须要先行一步,同时作为国家“先行先试”的主战场,也是湖南质量提升任务最重的地区。

《意见》专门针对湖南质量发展的关键性、紧缺型、基础性的政策和项目,做出了切合湖南实际的布局和安排,给与长株潭众多的特殊政策。政策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支柱产业以及打造技术联盟等。

政策关键是深化示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行政许可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有的审批权限直接下放给湖南,比如特种设备资格许可和特种设备检测机构资质核准;有的简化审批环节,如明确简化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审批程序,简化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有的审批直接取消,如试点取消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机构资格管理,实行单一的计量认证管理等。再比如,对生产条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换证企业免于实地核查,仅此一项,每年就有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受益。这些改革措施每一项都是在为企业松绑,对于企业来说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快简政放权的脚步,对部分企业取消年度审批,同时落实审批提速,争取减少审批事项30%,压缩审批环节50%以上。2014年已经合并精简下放的行政审批比重占总比的40%。省质检局也将大力减免收费,将取消组织机构办证等10项收费,部分检验检测的收费,以及占比较重的工业产品许可审查收费。

长株潭示范区作为湖南70%重点品牌的集中地,国家将全方位服务示范区的质量建设,支持一大批重大项目,并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支持工程机械等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支持浏阳花炮、醴陵瓷器、湘潭湘莲、沙坪湘绣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支持建设长株潭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等。

优先将湖南检验检疫局纳入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模式改革,支持进口产品进口直通和出口产品出口直放。将积极推进“窗口”的优进优出、快进快出和多进多出,打造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窗口。支持申报建设整车、药品等进口口岸和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等检验检疫指定口岸,使老百姓在家门口购买到境外产品,价格优惠30%左右。

《意见》明确投放到长株潭的质量基础设施项目17项,明确先行先试的项目8个,这给长株潭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推力。

实践与成果

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长沙、株洲、湘潭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后,他们发扬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⒈体制改革,加速科技计划改革、科研院所改制、高层次人才聚集

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015年,省科技厅启动了省级科技计划(专项)管理改革工作,将原来的41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为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平台和人才专项等5个类别,年度科技项目总量减少40%,更加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湖南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办法》出台,探索运用后补助、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投入方式,提升财政科技资金绩效。

科技体制改革。72家科研机构,39家转制为企业。海利化工、隆平高科、中冶长天等39家科研院所成功改制,成为各自所属领域的佼佼者。近5年,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速达35%以上,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速超过40%,成为全省成果产出与转化的重要力量。中联重科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中联重科源自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转制,现已是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近两年,它再度“裂变”,从单一工程机械企业,转型为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和金融服务等多板块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入自身转型升级最富成效的时期。

人才培养与聚集。建立和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工程”等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启动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未来力争每年新引进10个以上国际顶尖创新团队。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关于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登记注册公司的若干规定》等试点政策,破除成果转化政策壁垒。

科技金融结合。省科技厅设立了2.5亿元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支持长沙高新区设立了科技支行、科技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合作成长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过10亿元,开发了专利权执行保险等金融产品。

政府采购。组织实施政府采购两型产品制度,累计有157家企业的543个产品进入《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政府采购合同金额超过8亿元。

⒉军民融合,推动国防科大成熟的军工技术民用

进一步加快高端国防研发成果本省转化步伐,省政府与国防科大合作,共同组建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积极探索完善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军政企三方共同参与的国防研发成果转化新机制。同时,以该创新院为平台,省政府设立了军民融合创新科技产业基金,启动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在这些政策引导下,各在湘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创新热情高涨。在2015年7月13日德国“2015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第五次荣登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而它的研制者,正是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

株洲依托中航动力机械研究所和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南方宇航非航产业园、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园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相继建成,探索出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⒊融资创新,探索推出创新型信贷产品和科技保险产品

2015年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上,湖南利洁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凭借知识产权成功授信,总授信额度超过1亿元。

湖南新设2.5亿元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并支持长沙高新区设立了“中小企业合作成长基金”和科技保险专项补贴资金,为企业争取银行授信、为关键研发人员和重点科技人才提供风险保障等。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高新麓谷天使基金引领示范,全面铺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小微企业互助担保、新三板试点、科技保险等试点工作,推动各金融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全覆盖的科技金融服务链。

目前,全省累计探索推出9大类74个创新型信贷产品和14个科技保险产品。此外,积极推动专利转让许可和专利权质押融资。2015年上半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45%。

⒋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未来夯实基础

2015年8月,耗资逾200亿元、隶属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三谷多园”规划之一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启动。基于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已有优势,该园拟打造涵盖研发、整机制造与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引领全球动力产业发展。

时隔两个月,省科技厅与湘潭市政府决定共同打造“湘潭智能制造谷”。“湘潭智能智造谷”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核心产业集群。“长沙麓谷创新谷”也横空出世,发挥长沙高新区的优势,重点建设研发总部、新兴产业创新与设计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三大功能区。

省科技厅重点支持和培育了株洲轨道交通、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长沙电力智能控制与设备等3家国家级、17家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力争到2017年,培育形成5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依托产业集群,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速推动创新资源向示范区聚集,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协同互动的良好格局。目前,已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4个,成员单位800余家,其中国家联盟试点5个。

⒌优惠政策落地,创新生态优化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6+4”政策。示范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企业261家,同比增长20.3%,减免税总额9.4亿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企业232家,减免税总额8.1亿元。

以“人”为核心,以“环境”为载体,以“政策”为抓手,全力服务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了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即通过组织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创客培育”、“创新创业服务提升”、“财税金融支撑”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等5大行动,到2018年实现4大目标。即构建100个以上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新增2万个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立100家创业投资机构,提供10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

出台实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意见文件,加快了三市69所高等院校,1000余家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资源互通共享,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条件保障。

2015年1至9月,示范区实现技工贸收入5409亿元,同比增长9.3%。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35家,同比增长13.6%。

在这个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的长株潭城市群,汇集了湖南省60%的创新资源,70%的创新成果,6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取得了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世界大面积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碳/碳复合刹车材料等多项世界和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世界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正聚焦世界的目光。

猜你喜欢

示范区科技国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把国家“租”出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