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刍议

2015-12-17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

陈 颖

(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刍议

陈颖

(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修辞学与修辞教学”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之一,然而现有教材和教法却无法完全满足该专业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剖析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修辞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建构起区别于一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修辞教学体系,以及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修辞学;教学改革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修辞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修辞学与修辞教学”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然而当前高校修辞学教学改革的受益群体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或外国留学生,而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汉语言修辞能力和修辞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寥若晨星,针对该专业“修辞学与修辞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更是付之阙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培养国际汉语教学师资的专业,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外国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在一定语境中正确的理解和得体的表达的能力,而这二者都离不开修辞能力[1],因此作为脱胎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除了自身应具备修辞运用能力外,修辞教学的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本文拟结合汉语国家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培养对修辞能力和修辞教学能力的要求,探讨高校“修辞学与修辞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讨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指培养国际汉语教学师资的以招收中国学生为主的本科专业、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

二、“修辞学与修辞教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修辞学与修辞教学”是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汉语言修辞能力的选修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常常并不理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高校并没有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门开设“修辞学”课程,或设立的高校往往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之一,教学课时有限,这门课在某些高校没有像“现代汉语”这样的必修课程那样得到重视;二是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学大纲。从理论上讲,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教学在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应符合国际汉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然而国际汉语修辞教学就目前而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性纲领、统一的标准,通行的各种汉语教学大纲缺乏对修辞学习内容和要求的相关表述,国际汉语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中只对高级阶段学生的汉语修辞能力有所要求,在应该如何培养以及如何训练方面,大纲中也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不仅造成了当前国际汉语修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方面模糊不明确的状况,也使得针对国际汉语教学师资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教学大纲的编写无章可循。三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至今还没有较系统、成熟的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与修辞教学”教材,导致教师在内容取舍和讲解的先后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教师直接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编写初衷针对的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书中对修辞案例的甄选远远根本无法满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因此也无法达到针对该专业的预期教学的目的。四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受“辞格中心论”及某些偏见的影响,修辞在很多人看来仅仅是一门知识而并非一种全面运用语言的活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限于对修辞作知识性的介绍,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的实际修辞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知识性的介绍中又只将修辞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导致学生对修辞的认识不够全面,学生或认为修辞等于修辞格,或认为修辞就是在做一些修饰和美化语言的玄妙高深的只有专家才能够做的研究,自然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当前对于这门课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的教学研究相当薄弱,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基本处于从属或无序的状态。如何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修辞教学基础上对修辞学形成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使他们的汉语修辞能力得到很好地训练并获得汉语修辞教学的能力,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修辞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三、“修辞学与修辞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与“对内”的一般汉语修辞学不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与修辞教学”课程应建构起符合自身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体系,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范围,它不应该只是修辞学与国际汉语教学的简单的相加,而应该是一个包括修辞本体教学和修辞应用教学在内的完整的系统。针对上述修辞学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实施教学改革。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分析和鉴赏各种修辞现象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汉语修辞技巧,并初步掌握在汉语国际教学活动中从事修辞教学的技能,因此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教学大纲的编写,应改变传统上重内轻外的教学理念,淡化“现代汉语”的结构框架,大幅增加国际汉语修辞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首先,从汉语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以培养母语为汉语教学师资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修辞本体的学习都是必需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遵循与学生的先修课“现代汉语”知识的衔接,适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的原则,同时融汇国内最新的汉语修辞理论成果,力求开拓学生的修辞视野。其次,要明确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旨趣与传统中文专业的本质区别,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今后的就业目标是教外国人学汉语,而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充分对比,知己知彼,因此应该在讲授“现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比较汉语与其他语言(如英语)的知识的异同,让学生及早建立修辞知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念,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编排如何与国际汉语教学实践进行很好地对接。最后,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考评目的应该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培养起学生的修辞鉴赏、辨别能力和使用能力、教学能力。总之,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教学改革应做到既不过分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二)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优秀的课程教材

修辞是人们根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2]。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结构,修辞学作为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学问,其关注的修辞现象自然也是纷繁复杂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所有和修辞有关的现象都作为内容写进教材中,而应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来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因此,精选适切的内容编写合适的教材是修辞学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工作。

1.精选课程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的人才,因此应首先明确该课程学习的“修辞学”和“修辞教学”指向的是研究汉语修辞的方法或技巧的学问,而非研究其他语言的修辞活动的学问,教学内容应同时包括汉语修辞本体的教学以及在国际汉语教学中面临的修辞问题和修辞教学等几方面。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修辞学学科基本知识,包括修辞学的内涵、原则、研究对象、任务、范围、研究方法、社会价值、发展脉络以及修辞活动在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第二类为汉语修辞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语料修辞和语用修辞两部分,其中语料修辞包括语音修辞、汉字修辞、词语修辞、句子修辞等,而语用修辞则包括修辞与语境、同义手段的选用、修辞格、语篇修辞、语体修辞、风格修辞等。第三类为国际汉语修辞教学部分,分为国际汉语修辞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指的是汉语交际能力的内涵以及在国际汉语教学过程中实施修辞教学的意义,指出作为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某个专题的教学,“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地位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一样的[3],修辞教学应渗透在国际汉语教学各个层面;而国际汉语修辞教学的实践则应包括修辞教学在国际汉语教学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等不同阶段的内容(教什么)和教授方法(怎么教),注意要在阐释汉语修辞手段如叠音、对偶、平仄、双声叠韵、回文、谐音双关、汉字修辞等与印欧语言相比的独特之处的基础上,揭示汉外修辞的特点和差异,并结合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说明在国际汉语教学不同阶段的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等各个环节对汉语学习者的不同的修辞教学能力要求,如在初级阶段只需强调留学生使用汉语的准确性(消极修辞能力),在中高级阶段应加强积极修辞能力的培养(积极修辞能力)。此外,国际汉语教学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是跨文化的教学,中外民族的特点和差异将是对国际汉语教学造成干扰的因素之一,而了解汉外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是国际汉语教师准确理解蕴含在修辞话语的字里行间和音韵结构中的文化信息的前提,因此修辞与文化的关系自然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2.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应遵循连续性、顺序性、趣味性和整合性几个原则,“连续性”指的是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向学生灌输修辞活动要遵守“得体性”原则和适合语境的原则,“顺序性”指每学习一章新的内容都应以前一章内容为基础,在内容深度上层层推进,唯有此才能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趣味性”指的是教材应选用时代感强,有助于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修辞案例。而“整合性”则指应力求使各类修辞理论和运用技巧与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美学、文章学、心理学、言语交际学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学科实现有机地融和,以帮助学生构筑起对修辞学知识体系的统一认识,而不仅仅只局限在修辞学这一门课程的视野中。

总之,教材的编写应立足于为学生的修辞能力培养以及将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服务,努力突出创新性和实用性,形成既区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又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的教材。

(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应尽量多样化,教师应能在具体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学会辨别和鉴赏修辞现象。首先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修辞观,让其明白言语交际是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为目的,修辞应包括整个的对于言语的组织而不只是辞格,修辞的好与坏,都与语言环境有关,只要得体的、符合特定语境的语言表达形式就都是修辞现象,只有具备了科学正确的修辞观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培养其辨别和鉴赏修辞现象。其次教师在讲授各类修辞手段时要注重讲授其形式特征、修辞效果和运用规律三个方面,让学生不仅了解修辞辨别和鉴赏的要领,增强修辞鉴赏意识,还掌握了修辞运用的原则。由于修辞现象存在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可以说无论哪一种修辞格,无论哪一种非辞格的修辞现象,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而鉴赏修辞的能力则需要在对修辞现象的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和增强,因此教师应从引导学生读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修辞鉴赏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修辞鉴赏实践等方面来增强学生的修辞鉴赏能力。而对于语料修辞的教学,则应注意与语言本体结构要素的教学相结合,使这些概念与学生已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配合现代汉语课程的语音、词汇、语法,把相关的修辞内容提炼为教学点,提供一定数量的与每一章节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典型例证,让学生进行书面鉴赏的练习。

2.例证的选择和使用要慎重。以往教材对修辞案例的选择往往缺乏时代特色,且由于多取自名家名作,给学生造成一种似乎讲究修辞只是名家的事而一般人可望而难及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修辞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举例上一方面应注意选择例证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要注意从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中选择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例证,以及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未来从事的国际汉语教学实际需要贴近的案例。其次在修辞效果的评价上要力避“因人论语”的倾向,应根据特定的题旨情境,实事求是地评价言语本身的得失,而不能让言语作者的知名与否来左右我们的评价,树立一种相对的观念[4]。第三不要让自己的教学囿于教材,所举案例应尽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如在各类文字作品或日常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案例就能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更有兴趣、更接地气儿,更能理解修辞学不是什么高深玄妙的学问,而是时时处处就在每个人身边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有关注观察生活中各种语言现象以及事后做好教学记录以便随时做备课之用的意识,要善于从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优秀或失败的语言现象,如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歌曲、影视剧以及广告等媒介发掘出丰富而独特的修辞现象,并将这些融入到修辞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修辞运用训练,组织修辞教学实践。修辞运用能力指的是在说写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驾驭各种修辞现象的能力,是对语言各因素的一种综合运用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说写的过程中要有明确而强烈的修辞意识,要有意识地把所学的修辞知识运用到说写的过程中去,有意识地把修辞思维运用到说写的过程中去。因此增强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应把修辞规律的阐述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淡化概念,强化实践,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展修辞技能的实践训练,做到有讲有练,在讲的基础上练,以练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具体来说,在学习修辞活动与语境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一个特定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来组织适合该交际情境又能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言语片段;而学习修辞的最高原则“得体性”这个知识点,教师则可采用评价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给出的言语作品的修辞效果进行点评,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在讨论过程中把握全局,对学生给予正确而明晰的指导;还可布置学生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等渠道搜集一些时下最新的语言材料,结合学过的修辞理论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赏析。以上教学方法不但能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会的大语境,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结合社会实践展开修辞学教学,让学生学会在适应题旨情境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用掌握的修辞学理论解决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修辞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修辞问题的实际能力,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国际汉语教学的机会去亲身体验修辞教学,让学生在修辞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训练之外得到更多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的锤炼。

总而言之,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辞学与修辞教学”课程的教学,应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基础上结合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做到“讲”“练”结合,“知”“能”并重,使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都得到夯实,从而能够有效地运用修辞技巧服务于自身的言语交际生活和国际汉语修辞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健,彭彩红.中高级汉语教学应突出修辞能力培养[J].汉语学习,2005(3):53- 60.

[2] 陈汝东.对外汉语修辞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6.

[3] 秦惠兰.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J].语言教学研究,2006(9).

[4] 汪国胜.修辞教学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修辞观[J].云梦学刊,1994(2):80- 82.

[5] 曹石珠.加强修辞实践,增强修辞能力——修辞教学改革谈[J].湘南学院学报,2011(4):54-57.

[责任编辑:朱子]

Teaching Reform of Rhetorics for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ENYing

(CollegeofLiberalArts,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Rhetoric and rhetoric teaching is one of the course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 However, exist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can not fully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rhetoric of the current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to construct the rhetoric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rhetoric teaching syste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is proposed,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reforms in teaching syllabu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hetoric;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06(2015)04- 0088- 04

作者简介:陈颖(1982-),女,广西南宁人,博士,广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修辞学。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