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城市工业遗址舞台空间考察

2015-12-17高钰琛朱文一

城市设计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景遗址广场

高钰琛 朱文一

GAO Yuchen, ZHU Wenyi

北京城市工业遗址舞台空间考察

高钰琛 朱文一

GAO Yuchen, ZHU Wenyi

高钰琛(清华大学)GAO Yuche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朱文一(清华大学)ZHU Wenyi,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以北京的工业遗址舞台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演出活动选择工业遗址做舞台的内在美学机制,并通过考察演出活动与工业遗址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工业遗址舞台的5种基本模式:工业遗址前舞台、工业遗址上舞台、大跨工业遗址内舞台、工业遗址群实景演出舞台和工业遗址区组群演出舞台,然后从舞台空间“体—场”双结构的角度分别举例阐释每种模式的特点和规律。

北京;工业遗址;舞台空间;陌生化美学机制

1 引言

近年来,北京的舞台演出活动呈现空前繁荣的态势。据统计,全市2008年度商业演出的总收入突破了6亿元人民币,之后几年的发展愈加迅猛,到2012年度已经攀升到15.27亿元,可谓产值巨大[1]。受其带动,群众自娱表演活动变得更加活跃。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剧院、音乐厅,各种新兴的舞台形式也不断地在城市中涌现,数量迅速增多,比如小剧场、体育场馆、LIVE HOUSE、酒吧和茶馆,甚至街头、公园、广场以及诸多名胜古迹中的场所都开始或固定、或临时地化身为舞台空间。

在众多新形式的舞台空间中,北京工业遗址里的舞台演出空间可算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北京是中国较早出现近代工业的城市之一,而且又在1949—1979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度被完全定位为工业城市,这为当代北京留下了63项近现代工业遗产和几百处的废旧厂房[2]。如今,这些工业遗址中的一部分被打造成为舞台演出空间,成为工业建筑和城市空间更新改造活动的又一大亮点。据笔者调查,当代北京自发形成和规划设计有舞台空间的工业遗址主要有4片,分别是位于东北四环和五环之间的“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98艺术区”、位于东三环的“CBD聚集区”、位于西五环附近的“首钢工业遗产区”和位于东南五环附近的“北京焦化厂工业遗产区”(图1)。

2 舞台空间双层结构与“陌生化”美学机制

从表演者的角度出发,舞台空间分为两个层次:第1层为舞台体空间,即表演者动作所能及的范围和舞台布景、设施所形成的空间,有明确的物理边界;第2层为舞台场空间,即表演者传达的信息所能传播得到且保持信息品质良好的空间范围。有的舞台场空间边界明确且闭合,有的则无明显的物理边界,呈自由开放状态。这两层空间的边界形式共同决定了舞台的具体特点(图2)。

从表演学理论分析,工业废墟中的表演活动所呈现的全新演出效果和观赏体验,契合了德国著名戏剧大师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所推崇的“陌生化”美学机制。关于“陌生化”,布莱希特本人是这样表述的:“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众所周知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感和新奇感。”[3]工业遗址演出活动的成功秘诀就在于跳出大家司空见惯的剧院空间,置换了一个完全外来的工业遗址空间作为载体,然后通过强化新空间的边界所呈现出的陌生感,制造别样的“戏剧性”效果。

3 工业遗址前舞台

在工业遗址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由当年工业生产的特殊工艺流程所造就出的一些巨型构筑物,如炼铁高炉、凉水塔、烟囱等。这种构筑物的体量异常高大,造型复杂奇特,拥有显著的可识别性和空间统辖性。若构筑物前开辟有适宜的广场,则该空间自然容易成为人们见面和聚会的地标,当然也会是演出活动设置舞台的理想之选。

工业构筑物面向广场的坐落区是整个空间的焦点所在,也即搭建舞台表演区的最佳位置。构筑物作为一种立体的舞台布景赫然立于其中,庞大的体量使得人们惊愕感油然而生。表演区和布景物构成基本的舞台体空间;舞台场空间则由构筑物前的广场所限定,不同类型的表演活动形成的边界范围有所不同。

当代北京最壮观的工业遗址前舞台当属“首钢5号高炉广场”舞台。2013年5月在此举办的中国三大男高音“铁色记忆”演唱会,将舞台的表演区搭设在4号高炉及其烟囱脚下。由6辆仿佛沿着铁轨并排驶进来的铁路平板车拼成485m2大的长方形钢铁舞台,再加上高达80m的4号炼铁高炉及其附属3根120m高的大烟囱作为巨型布景,共同构成了舞台“体”空间。“场”空间则由高炉上料斜桥、游走在四周的高架煤气管道、远远矗立在对面的1~3号高炉等多种构筑物与舞台“体”共同围合限定而成,南北长约100m、东西宽约80m、面积达8,000m2,呈露天状态(现名为“5号高炉广场”,原首钢5号高炉所在地)。这里作为主要的观演区,设置了可移动座位,容纳了近3,000名观众。“铁色记忆”演唱会过程中,舞台场空间边界元素丰富,整体气势恢宏,尽显首钢工业遗址的壮美气质;而舞台体空间的钢铁平板车表演区大气厚重、台面宽敞,静态彩灯照射下的4号高炉巍峨耸立,形成远布景,表面光滑的巨大混凝土烟囱作为近布景则成了演绎动态激光秀的天然大屏幕。3位男高音歌唱家在这样雄浑绚丽的舞台空间里引吭高歌,可谓一大胜景(图3—图5)。

在“2013 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期间,铁路平板车舞台上的DJ表演区不再是唯一的焦点,而是变为了舞台的一个组成单元,与广场上电音爱好者及众多狂欢跳舞人群共同构成完整的大舞台空间。此时,舞台体空间与场空间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重合(图6、图7)。

4 工业遗址上舞台

有的工业构筑物不仅仅被当作舞台布景,更成为承载演出活动的表演台。该类型遗址构筑物有的因为在原工业生产流程中需要上人操作,本身就建造有供人活动的平台和楼梯;有的则因体量适中,通过改建易获得适合演出的表面空间。舞台“体”空间通常会从工业遗址构筑物上延展至构筑物前广场,形成伸出式舞台,促进表演者与观众形成互动。这种直接使用遗址构筑物作舞台的模式,将其原有的工业生产功能转化为舞台道具功能,有种机器美学的异化感,能够带给参与者更为新奇的场所体验。

图1 / Figure 1当代北京城市工业遗址舞台空间分布图作者自绘.

图2 / Figure 2舞台空间的双层结构作者自绘.

图3 / Figure 3中国三大男高音首钢“铁色记忆”演唱会现场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13-05/13/ content_28805938_5.htm.

图4 / Figure 4“工业遗址前舞台”体空间示意图作者自绘.

“751动力广场”的裂解炉舞台是当代北京“工业遗址上舞台”模式的代表性案例。首先,裂解炉适合上人;约10m高、30m长的体块上设有两层平台,平台栏杆以及联系平台和地面的楼梯设施齐全。另外,裂解炉下还架空有近3m高的地面层空间,适合作为演出活动的出入场口。其次,裂解炉的舞台造型具有机械化的梦幻感;其大小不一的发生罐和排气塔被各种纵横交错的金属管道缠绕,形成复杂的工业景观,在夜间彩光映射下显得光影流转、亦幻亦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后,裂解炉、若干厂房、间冷器、脱硫塔、烟囱等构筑物合围出一个兼具院落感和流动感的 “751动力广场”,是理想的舞台“场”空间;而且广场地面铺设了面积大约1,835m2的室外用防腐木地板,这种软铺装大大提高了活动使用的舒适度,非常适合作为裂解炉舞台体的拓展地。调查获知,这里的演出活动频繁,该舞台是室外时装模特走秀表演的热门之选。

“皮尔·卡丹2009/2010秋冬服装发布会”的策划者就充分利用了上述诸多资源,非常巧妙地将裂解炉设计到了演出环节中:时装模特们首先一起出现在裂解炉的两层平台上,之后依次经由Z字形铁质长梯缓缓走下,直至地面之上,继而沿着伸出式舞台穿行至广场尽端,再折回裂解炉平台上站定。表演者和观众的关系是忽而观演对立,忽而又近距离互动,这种动态连贯、流转交替的场面配以灯光幻化后的裂解炉,可谓唯美而新奇(图8—图10)。

5 大跨工业遗址内舞台

工业建筑多为巨型钢架、拱、排架、混凝土框架等结构,可以形成大跨、无柱的内部空间,主要有库房、车间和油气罐3种类型。大跨工业遗址内舞台是指充分利用这种空间改造出的建筑型舞台,其基本特点是舞台“场”空间边界已定,主要看舞台“体”空间如何设置(图11)。笔者调查发现,当代北京的大跨工业遗址内舞台除了少数的像“麻雀剧场”“雷动天下剧场”以及“小柯·新剧场”这样改建成长期固定舞台和观众席的传统小剧场之外,大多数都保留完整的大空间,然后采用每次根据不同的演出要求搭建个性化舞台“体”空间的使用方式。根据位于“场”空间中的不同位置,“体”空间主要分4种:尽端式、伸出式、中心式和散点式(图12)。

尽端式和伸出式较为常见,库房型和车间型“场”空间多采用这两种舞台“体”边界形式。尽端式适用的演出活动有小型话剧、LIVE HOUSE演出以及少量时尚产品展示秀。伸出式则主要用于时装表演秀和其他各类时尚秀。“798剧场”改造自一座机械零件加工车间,设计全方位地保留了老工厂过往的痕迹。其舞台“体”空间是尽端式的特殊变形,主舞台位于车间的南侧尽端;原车间正中位置有一套重型环状履带设备被保留了下来,改造成一个与主舞台相接的环形走道式舞台,环内外皆为观众区;观众区后部的各种重型机器构件也被保留并改造成音效控制台和二层的雅座平台,整个舞台场空间被赋予了最为原始的工业金属色彩(图13)。“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的“A座中央大厅”于2007年改造自751厂某库房建筑,是全北京第一个时装发布和走秀表演专用场所。伸出式T台是这里最主要的舞台“体”空间边界形式。作为“场”空间的表演主厅跨度18m,梁下通高7.2m,面积达1,057m2,可容纳300~500名观众[4](图14)。另外,改造还针对服装走秀表演的需求,增加设计了序厅、后台、贵宾厅等空间,使整套空间布局更符合模特表演的使用流程。笔者做了统计,目前在此舞台空间里举办的时尚表演秀已达222场之多。

中心式最多见于由油气罐改造成的室内舞台。油气罐特有的巨大圆柱形“场”空间完全迥异于库房、车间的那种长方体空间,除了可搭建尽端式和伸出式之外,最能发挥其特色的当数中心式舞台。典型案例是“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的“79罐”和“751新罐”。两者尺寸相似,巨罐空间直径达67m,中心高16m、边缘高11m、面积约3,500m2,穹顶结构上的吊点可承受重达6t的荷载[4]。如此优秀的硬件指标为各种大型时尚演出在舞台设计和表演方式的选择上均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自投入使用以来,各种个性化舞台在这两座圆形空间中惊艳亮相,每次中心式的舞台设计都最能大放异彩,如“BOTAO—薄涛2011年品牌发布秀”、2012年的阿玛尼时装秀“Armani Event”等(图15)。如今两大巨罐凭借“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影响力,已跻身为国内服装走秀的顶级表演空间,与北京饭店的“金色大厅”齐名。在国际层面上,其深沉磅礴的大工业气息独树一帜,堪比“巴黎国际时装周”著名秀场“Grand Palais” 铁艺玻璃穹顶的新艺术主义风以及纽约“Victoria's Secret”年度秀主场“96th Regiment Armory”的古旧军械库Style。

散点式舞台主要见于超大型车间以及油罐内,适用于狂欢型表演活动。例如,首钢二通厂通高16m、跨度达24m、面积近20,000m2的巨大铸钢车间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动漫嘉年华”和“第十二届世界动漫大会”两次大型活动期间,成功变身为一个能同时容纳近千位COSPLAY爱好者进行个人展示以及集体表演的散点式舞台(图16)。

6 工业遗址群实景演出舞台

所谓工业遗址群实景演出就是直接将遗址群甚至更大范围的实际环境整体当作舞台的一种演出形式。该演出模式的观众区和演员表演区与普通露天剧场无异,主要差别在于演员背后的遗址群被整体纳入了观众的视野,充当了舞台布景的角色。大尺度布景的存在导致实景演出舞台出现与其他类型舞台截然相反的空间结构,即舞台“体”空间范围远远大于“场”空间范围(图17、图18)。实景演出之所以能够将遗址群及其周边多层次的实际景物转化成舞台布景,主要是通过各种静态或者动态的现代光影技术手段实现的。

图5 / Figure 5“工业遗址前舞台”空间模式图(演唱会型)作者自绘.

图6 / Figure 6“工业遗址前舞台”空间模式图(狂欢型)作者自绘.

图7 / Figure 7“2013 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的主舞台现场作者拍摄.

图8 / Figure 8“皮尔·卡丹2009/2010秋冬服装发布会”裂解炉舞台现场http://www.751info.com/news/2010-07/2010-07-13-1-12.html.

图9 / Figure 9“工业遗址上舞台”体空间示意图作者自绘.

图10 / Figure 10“工业遗址上舞台”空间模式图作者自绘.

图11 / Figure 11“大跨工业遗址内舞台”空间示意图作者自绘.

图12 / Figure 12“大跨工业遗址内舞台”空间类型作者自绘.

图13 / Figure 13“798剧场”舞台空间作者拍摄.

图14 / Figure 14“A座中央大厅”舞台空间http://www.fashion.org.cn/DPARK/hddt/.

图15 / Figure 15“79罐”和“751新罐”内的各种中心式舞台空间http://www.fashion.org.cn/DPARK/hddt/.

图16 / Figure 16首钢二通厂铸钢车间内的散点式舞台空间作者拍摄.

图17 / Figure 17工业遗址群实景演出舞台体空间示意图作者自绘.

图18 / Figure 18工业遗址群实景演出舞台空间模式图作者自绘.

图19 / Figure 19“首钢灯光节”实景演出舞台布景层次示意图作者自绘.

图20 / Figure 20“首钢灯光节”多层次实景表演场景示例http://saa.auto.sohu.com/tzsj/thread-1674 0977253105-1.shtml.

图21 / Figure 21“工业遗址区组群舞台”空间模式图作者自绘.

图22 / Figure 22“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舞台群作者拍摄.

“2012 ‘闪耀北京’光影文化季暨首钢灯光节”开创了国内首个以整个工业遗址群作为舞台的实景演出。3,000多名观众从群明湖南岸北望,不但可以观看水上表演区的歌舞演出,而且更重要的是欣赏到了多达5个层次的实景表演:第1层为近距离实景,是表演区后侧不远处的动态水幕影像;第2层为中近距离实景,是在静态照明映衬下显现出点缀有廊、桥、亭、阁等中式建筑的湖心长堤;第3层为中距离实景,是由群明湖西岸的5个氧气储存罐、4个巨型凉水塔、1个空气分离塔以及北岸的4个高炉组成的工业遗址群,采用静态照明以及动态3D投影技术在其表面表演华丽的动画影像;第4层为远距离实景,是远处的京西第一仙山—石景山,采用静态照明映出绵延的山形以及山顶的仿古楼阁;第5层为空中实景,是燃放的大型焰火礼花以及制作云投影。绚丽的灯光秀使整个首钢工业遗址群变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动态实景画卷(图19、图20)。

7 工业遗址区组群演出舞台

组群演出型遗址区舞台是指在工业遗址区内通过某种主题节事的举办在一定时间段内使多个舞台组合成群。届时整个工业遗址区会呈现出同一种联合的舞台“场”(图21)。典型案例是“中国国际时装周”组群演出舞台和“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组群演出舞台。

“中国国际时装周”组群演出舞台的形成源自于“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的成立。这是一个在2007年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751厂利用工厂旧址打造出的以多门类时尚设计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于其西侧798艺术区内绘画和雕塑作品的静态展示空间,以服装设计为代表的时尚设计作品的展示通常需要借由演员或模特的动态表演来完成。将这种实际需求诉诸于聚集区内的老厂房,便陆续催生出一系列舞台演出空间,现总计10处。其中,场地型3个,即“751动力广场”“老炉区广场”和“火车头广场”;建筑型7个,分别是“A座中央大厅”“C座第一车间”“79罐”“不拘讲堂”“751新罐”“7,000m3储气罐”以及“360°大罐头”。2008年这里被定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专属主场。在每次“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的一个星期时间内,有近50场大小品牌服装T台秀以及超级模特大赛集中在这10处舞台,构成一个联合统一的舞台群空间。

“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组群演出舞台是另一个特色鲜明的场地型组群舞台。2009年,第一届“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落户“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共设3个舞台。主舞台设置在“751动力广场”,两个副舞台分别位于“老炉区广场”和“火车头广场”。主办方国内电音厂牌“针刺疗法”为能够在北京发现如此完美的室外电音舞台而欣喜若狂。用工业遗址的废旧气息搭配电音的律动,奠定了“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迥异于其他世界六大电子音乐节的城市工业遗址风格。 “阳光下跳舞,夜幕中狂欢”—这道独特的都市风景线连续3年成就了每场至少10,000人集体表演的电音盛事。2013年,在被迫出走751时尚设计广场一年之后,”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在首钢厂区找到了有着更粗犷工业原始风貌的新家。音乐节使用“首钢5号高炉广场”作为主舞台,另外又开辟了“炼焦炉重低音舞台”“旧机车电音舞台”以及“入口欢迎舞台”3个临时副舞台,给现场上万名电音爱好者带来了有史以来最为震撼的狂欢体验。4个舞台同时奏响音乐之时,整个遗址区实际上已经融化在同一个“场”中(图22)。

“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不仅独创了自己的风格,还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将电子音乐节与工业遗址相结合的风潮。例如,早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德国弗林根钢铁厂也于2012年举办了它的首届电子音乐节“ELECTRO MEGNETIC FESTIVAL”(图23)。在戏剧舞台如何利用工业遗址空间方面,德国鲁尔工业区早已走在前列,其中最享有盛誉的是将工业遗址空间专门作为创作素材来探索和实验现代戏剧表演艺术的“鲁尔三年展” (RUHR TRIENNALE),将北杜伊斯堡、波鸿、埃森等多个城市里近10个工业遗址建筑联合打造成一个跨城市组群戏剧舞台(图24)。2012年,以此为主打的“欧洲文化首都年”系列活动,标志着鲁尔区已经完成从工业基地到文化中心的角色转换。当代北京工业遗址中的戏剧舞台仍十分欠缺,鲁尔区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 结语

图24 / Figure 24 “鲁尔三年展”利用工业遗址空间创作的戏剧演出http://www.2009.ruhrtriennale.de/de/ spielstaetten/jahrhunderthalle-bochum/.

以上5种舞台空间模式初步揭示了当代北京演出活动改造利用工业遗址空间的普遍规律。文章就如何优化和提高各类型工业遗产舞台空间的品质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将其作为未来演出活动策划以及工业遗址空间更新设计的依据和参考。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未来北京将形成覆盖全城的舞台演出空间体系。作为一种魅力独特的演出空间类型,工业遗产舞台将逐渐融入整个城市舞台空间网络,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正处在舞台演出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而与此同时,以首都钢铁厂和北京焦化厂为代表的城市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工作才刚刚起步。未来随着更多种类的演出活动进入工业遗址中寻觅和发掘表演空间,工业遗址舞台将会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更加丰富的空间类型。

注释与参考文献

Notes and References

[1] 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 2008–2012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EB/OL]. [2013-10-04]. http://www. bjycxh.com/w30125.jsp. Beijing perform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2008–2012 Annu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report of Beijing performance market [EB/OL]. [2013-10-04]. http:// www.bjycxh.com/w30125.jsp.

[2] 王引, 尹慧君, 陈军, 等.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实践[C] // 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Wang Y, Yin H, Chen J, et al. Conser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heritage in Beijing [C]. // Colleted papers of the second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inese indestrial architecture heritage.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2.

[3] 张黎. 布莱希特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04. Zhang L. Studies on Bly Hitt [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1984: 204.

[4]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751D-PARK北京会所场馆[EB/OL]. [2013-10-04]. http://www.fashion.org.cn/ DPARK/cgyd/. China fashion Association. 751D-PARK Beijing house. [EB/OL]. [2013-10-04]. http://www.fashion. org.cn/DPARK/cgy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ge Performance Space in Industrial Relics of Beijing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intrinsic aesthetic mechanism about how performance choose industrial relics as stage, and then proposes five basic stage patterns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industrial relics. They are Stage before Industrial Relics, Stage on Industrial Relics, Stage in Large-Span Industrial Relics, Stage before a Landscape Spectacle of Industrial Relics, Group Stage in Industrial Relics District. Finally, each pattern is illustrat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emplification.

Beijing; Industrial relics; Stage space; Defamiliarization mechanism

2015年3月31日

Received Date: March 31, 2015

猜你喜欢

实景遗址广场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布鲁塞尔大广场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辽上京遗址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在广场上玩
广场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