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慕宁校本《金瓶梅词话》第1回至第60回补校

2015-12-17

陈   超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陶慕宁校本《金瓶梅词话》第1回至第60回补校

陈 超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虽然是目前关于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比较新的校本,但仍在校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刘敬林对该书前六十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补校工作,然仍未能使其尽善。现在其研究基础之上,就前六十回中存在的误点、误校、失校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纠正、补校,以此对前者查漏补缺。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校勘;注释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1.013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陶本”)是目前关于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的最新校本,其在戴鸿森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白维国、卜键校注本(岳麓书社,1995年)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重新做了校注,且尽量保存了“词话本”的原貌,成就不可谓不大。然而,其在校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然有诸多讹错的地方未予以校改。为此,刘敬林先生对陶本前六十回做了补校工作,虽然弥补了陶本校勘上的一些不足,但仍有疏漏之处。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对陶本前六十回再作系统补校,以求对刘文进行查漏补缺。

我们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影印万历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万历本”)为底本,参酌戴鸿森校点本(以下简称“戴本”)、梦梅馆校本(里仁书局,2009年版。以下简称“梅本”)以及崇祯本。行文中先引陶本原文,于原文之后括号内列阿拉伯数字依次表示陶本的回、页、行数。陶本若对所校有出示“校记”的,在引文后用“校记”字样一并示出,然后提行以“按”字标出笔者考订、辨析之辞。

1.虎有俦兮鸟有媒,暗中牵陷自狂为。郓哥指计西门庆,亏杀王婆撮合奇。(5.52.21)

按,“俦”字失校。万历本本如此,应是“伥”字的讹误。 “伥”,《太平广记》卷四三二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周雄毙虎》:“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明·都穆《听雨纪谈·伥褫》:“人或不幸而罹虎口,其神魂不散,必为虎所役,为之前导。今之人凡毙于虎者,其衣服巾履,皆别置于地,此伥之所为也。”此处诗句中“虎伥”和“鸟媒”起兴,都是喻指助纣为虐的人,这里指暗中帮助西门庆、潘金莲通奸的王婆。若作“虎俦”讲则非但文辞不通,更有违文意。第十二回:“虎有伥兮鸟有媒,金莲未必守空闺。”又《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同诗中作“伥”,皆可比证。

2.张四道:“我虽是异姓,两个外甥是我姐姐养的。你这老咬虫,女生外向行,放火又一头放水!”(7.77.1)

校记:放火又一头放水 — 又作“一头放火,一头放水”,意思是预谋加害,使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语源自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剧中有诸葛亮诱夏侯惇入博望城,举火烧屯,又放水淹没曹军的关目。

按,这段文字,由于校者对“女生外向”和“行”两个词语的词义不明而导致对语言单位的确定和标点之误。“女生外向”旧谓女子出生时面朝外,有出嫁从夫之义。后指出嫁的女儿心思朝外,向着丈夫。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而“行”意即“又,也”,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我看这秀才,一千年不得发迹的。女生外向,怎教我不着恼。”元·无名氏《粉蝶儿·寄情人》套曲:“我这里行想行思,行写行读,雨泪如珠。”该书中“行”作“又”义亦有用例,如第二十一回:“不说西门庆在玉楼房中宿歇,单表潘金莲、李瓶儿两个走着说话,行叫李大姐、花大姐,一路走到仪门,大姐便归前边厢房中去了。”所以,文中 “行放火又一头放水”意即“又放火又放水”,这亦与崇祯本“你这老咬虫,女生外向,怎一头放火,又一头放水?”文意相符。梅本此处作“你这老咬虫,女生外向,行放火又一头放水!”亦可比证。校者未能明察而导致标点错误,进而使注释的语言单位也发生错误。正确的句读当为:你这老咬虫,女生外向,行放火又一头放水!

3.到次日早衙升厅,地方保甲押着武二,并酒保、唱的干证人在厅前跪下。(10.101.16)

按,“的”后脱“一”字,不校文不可通。据下文“这府尹陈文昭已知这事了,便教押过这一干犯人,就当厅先把清河县申文看了,又把各人供状招拟看过。”“于是将一干人众,一一审录过,用笔将武松供招都改了。”“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等多处文义,当补校一个“一”字。梅本即补校“一”字,可供参酌。

4.祝日念高叫道:“快请二妈出来!还亏俺众人,今日请的大官人来了。”少顷,老虔婆扶拐而出。(15.167.26)

按,“二”字失校。万历本“二”当是“三”字的误刻。李家老虔婆名应为李三妈,第十一回:“这弹琵琶的是二条巷李三妈的女儿,李桂卿的妹子,小名叫做桂姐。”又同回:“西门庆道:‘你三妈、你姐姐桂卿在家做什么?’”皆可为证。梅本、崇本此处即作“三”字,亦可参酌。

5.金莲道:“你这囚根子,不要说嘴。他教你接去,没教你把灯笼都拿了来。哥哥,你的雀儿只拣旺处飞,休要认着了。冷灶上着一把儿,热灶上着一把儿才好。俺每天生就是没时运的来?”(35.424.7)

按,第一个“着”字失校。万历本作“着”,乃“差”字之误,不校则义不可通。据文意,潘金莲因玳安拿走灯笼向李瓶儿献殷勤而心生妒忌,所以说此一番话来嘲骂玳安,讥讽他不要认错了主子,此句与前文“刚说着,玳安出来,被金莲骂了几句:‘我把你献勤的囚根子!明日你只认起(清)了,单拣着有时运的跟,只休要把脚儿锡锡儿。’”表达的意思相同。崇祯本此处即作“差”字,可比证。

6.繁花满月开,锦被空闲在。(43.511.22)

按,“月”字失校。万历本作“月”,乃是“目”的形近之误。“满目”即“满眼”,此处作“满月”则文义不可通。且前文有“于是唱了一套‘繁华满月开’[金索挂梧桐]”一句,校者从《盛世新声·南吕》改“月”为“目”字,并出校记。上文校而下文未校,不妥。当统一校作“目”字。

7.(蔡御史)于是走出外边来,站在干花下。(49.586.6)

按,“干”字不烦校。万历本作“于”,无误。“于”犹“在”,“在于”乃是二者的同义复用形式,意义仍为“在”,此为词语的羡余现象,校者不明而做了不必要的校改。同回下文:“数杯之后,坐不移时,蔡御史起身,夫马坐轿在于三门外伺候。”第五十五回:“(西门庆)一面整办厚礼,绫罗细软,修书答谢员外,一面收拾房间,就叫两个歌童在于书房伺候着。”皆其力证。

8.玳安道:“贼秫村村,你今日才吃?你从前已后把不知吃了多少!”(50.596.6)

按,“秫村村”失校。万历本作“秫村村”,不词,当是“村秫秫”的误刻并倒乙,崇祯本作“村秫秫”,戴本、梅本皆从崇祯本。“村村”不词,当是“秫秫”之误,万历本第三十五回中亦将“秫秫”误刻作“村村”,陶本予以校改并出校记。“秫秫”是骂人话,指男色,娈童。书中十分常见,如第三十五回:“学说蛮秫秫小厮揽了人家说事几两银子。”第五十一回:“玳安:‘贼狗攘的秫秫小厮,你赌几个真个!’”等。“村”义为“愚蠢,傻”,亦骂人话,如第五十七回:“你看这些蠢头村脑的秃驴。”如此,原文校后当为“贼村秫秫”,乃是玳安骂书童的脏话。

9.西门庆道:“我说正月里都摽着他走,这里谁人家银子,那里谁人家银子。那祝麻子还对着我捣生鬼。”(51.606.23)

按,两处“谁”字失校。万历本本如此,然当是“诓”字的讹误。不校则文不可通。戴本改作“借”,梅本改为“诓”。我们认为后者更为精当。依据文意,因为王三官儿得了东京六黄太尉的一千两赏银,所以祝麻子、孙寡嘴这类专靠在妓院帮闲赚钱的浪荡子才会整天摽着他,带他乱逛,为的正是骗取王三官儿的银子使。显然“诓”字更能突出这些帮嫖子弟游手好闲、坑蒙拐骗的个性。且“诓”和“谁”也更符合形近误刻之说。

10.李瓶儿道:“这样怪行货,歪刺骨,可是有槽道的!多承大娘好意思,着他甚的,也在那里捣鬼。”(53.647.22)

按,“刺”字失校。万历本作“刺”,实为“剌”字的形近之误。“歪剌骨”乃骂人话,指品行不端的妇女,书中常见,如第十一回:“(西门庆)骂道:‘贼歪剌骨,我使他来要饼,你如何骂他?你骂他奴才,你如何不溺胞尿,把你自家照照?’”第七十五回:“我放你去便去,不许你拿了这包子去,和那歪剌骨弄答的龌龌龊龊的,到明日还要来和我睡,好干净儿!”皆其用例。

11.而今才住得哭,磕伏在奶子身上睡了,额子上有些热剩剩的。(53.639.10)又,常时节道:“我方走了热剩剩的,正待打开衣带扇扇扇子,又要下棋?也罢么,待我胡乱下局罢。”(54.656.22)

按,以上两段话中两处“热剩剩”皆失校。万历本本如此,然“热剩剩”不词,当是“热剌剌”的讹误。“剌剌”是助词,常用作形容词的后缀表示加重语气,书中常见,如“大剌剌”、“怪剌剌”、“涩剌剌”、“焦剌剌”等。第三十回:“紧着热剌剌的挤了一屋子人,也不是养孩子,都看着下象胆哩!”第五十一回:“这咱晚,热剌剌的还纳鞋。”同回:“月娘道:‘桂姐,你心里热剌剌的,不唱罢。’”皆其用例。梅本即改作“热剌剌”,可供参酌。

12.西门庆一个惊块落向瓜哇国去了。(54.667.17)

按,“瓜”字失校。万历本作“瓜”,乃“爪”字的误刻。“爪哇国”即今印度尼西亚属爪哇岛一带,元代称爪哇国,常用来喻指极遥远处。第二回:“那人见了,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早已钻入爪哇国去了,变颜笑吟吟脸儿。”第十二回:“又见妇人脱的光赤条条,花朵儿般身子,娇啼嫩语,跪在地下,那怒气早已钻入爪哇国去了。”可证之。

13.西门庆因见李瓶儿不曾晓得,又把那道长老募缘,与那自家开疏舍财,替官哥永福的事情,重新又说一番。(57.703.2 )

按,“永”字失校。万历本本如此,然此处作“永福”不词,“永”当是“求”字的误刻。崇祯本此处即作“求”字,戴本、梅本亦皆作“求”字,可供参酌。一则“永”和“求”形体相近,二则上下文中多次出现“永福寺”,易引起误导。此两点或是致误之由。

14.李瓶儿通衣不解带,昼夜口接在怀中,眼泪不干的只是哭。(59.736.16 )

按,“口”字失校,疑是“只”字的误刻。不校则文不可通。

15.香肩靠粉墙,春筝弹珠泪。(60.748.3)

按,“筝”字失校。万历本原作“筝”,乃因与“笋”字形体相近而误刻。“春笋”喻指女子纤润的手指。南唐·李煜《捣练子令》词:“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元·曾瑞《哨遍·思乡》套曲:“樱唇月下品玉箫,春笋花前按银筝。”皆可证。校者或将下句文意理解为主人公边弹筝边流泪。实则不然,正确的文意应当是:主人公倚着粉墙,用手擦着眼泪。唐·京兆女子《题兴元明珠亭》:“回首池塘更无语,手弹珠泪与春风。”元·无名氏《散曲选》:“玉笋弹珠泪,银叶冷金猊。”皆是其明证。

可见陶本《金瓶梅词话》的校勘粗疏失误之处不在少数,而刘文亦未能使其尽善,实有查漏补缺之必要。限于篇幅,本文先申说至此,以求对《金瓶梅词话》校勘研究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杭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金瓶梅词话[M].戴鸿森,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M].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台北:里仁书局,2009.

[4]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5]刘敬林.陶慕宁校本《金瓶梅词话》补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刘敬林.陶慕宁校本《金瓶梅词话》补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7]刘敬林.慕宁校本《金瓶梅词话》第41回至第60回补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8]李申,陈超.《金瓶梅词话》词语羡余现象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责任编校:汪长林

网络出版时间:2015-03-02 2:51:2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302.0952.013.html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1-0054-03

作者简介:陈超,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课题(2013YYB078)。

收稿日期: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