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方向科研论文研究分析
2015-12-17孔韦人
孔韦人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网球项目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突破之后,对我国的网球竞技运动事业、高校网球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空前绝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们,从事着网球事业,拉动了对我国网球训练、教学、职业化发展的研究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有关我网球相关研究的科研论文从数量和涉及的方面都十分有限,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巨大的差距。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对我国近年来有关网球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网球运动在我国加快发展,更好的研究有助于中国网球更好地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这一核心期刊代表性较强,涉及的内容和方面也较丰富和广泛,该文对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中国知网上以网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主要是查找2005—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这一核心期刊所刊登的论文,根据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72篇研究网球的论文,占检索到总论文数量的0.024%。在认真查阅文章内容之后,对所检索到的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
1 网球类科研文献年代分布
各年度关于网球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百分比依次为:0.79%,0.48%,0.51%,1.28%,2%,4.25%,1.3%,1.66%,1.83%,1.35%。2005—2007年研究网球的文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79%,0.48%,0.51%,变化微小,见表1。
2008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年为跳跃式发展的最高点,其中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研究网球的文献所占的比例最高,主要是因为两个影响世界网坛格局的大事件在中网发生了,一是沃兹尼亚奇在这里成为了WTA历史上第20位世界第一;二是德约科维奇在北京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冠军荒,成为中网历史上首位卫冕成功的男单冠军,这两大事件确立了中网的绝对价值,也使网球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网球运动的研究也开始增加。而2011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之后几年逐渐趋于平稳。这10年中,2011—2014年相比2005—2007年,有关网球的研究翻了一番,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说明网球运动开始在我国普及,对于网球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表1 2005—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网球研究论文情况
表2 2005—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网球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分布(n实=72,有重复统计)
2 网球类科研文献的分布
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论文的内容,并结合网球的理论,将检索到的论文归入以下7个研究方向:网球技术与战术、网球的发展、网球职业化、高校网球、网球训练、网球球员分析和其他。从该次统计来看,网球技战术远远超过了其他方面,共计20篇,占27.8%,约1/3;关于网球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共5篇,约占6.9%;其余五项研究相对平均,网球训练16.7%(12篇),高校网球13.9%(10篇),网球职业化11.1%(8篇),网球球员分析16.7%(12篇),其他18.1%(13篇)。见表2。
2.1 网球技术与战术
网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我们可以通过观看高水平职业运动员的比赛发现,高水平的运动员其技术动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比赛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技术动作也在持续地进行改进并趋于完美,因此,技术动作是运动员提高职业水平的关键环节[1]。技术与战术是网球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2],因此,也是网球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2.2 网球训练
网球训练包括很多方面,尤其是力量训练。1998年,纪斯超在《网球入门快捷方式》中提出:力量是网球运动员所必须的身体素质,不论是抽球还是高压球,都要有足够的力量素质。对于力量基础相对薄弱的运动员,必须要进行核心的力量训练,并且成功地将训练成果展现在比赛中,才能很好地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自信心,有效地提高网球训练课的训练质量[3]。
2.3 高校网球
高校网球的研究中覆盖了网球的教学、教学模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分析、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方面、非体育专业网球课的教学质量、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及网球选修课中不同类型教师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等诸多方面。
2.4 网球职业化
2003年以后,我国实行了职业化的女子网球,女子网球在国际的比赛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目前,我国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的WTA排名有了很大的提升,截止2006年12月31日,在单打方面,李娜排名第22位,郑洁排在第32位,彭帅排在第42位;在双打排名上,郑洁/晏紫分别位于第3、4位,李婷/孙甜甜分别位于第34/30位。这些都是网球职业化带来的惊喜和希望[4]。
2.5 网球球员分析
目前,李娜是我国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的顶级选手,被视作是中国女网的旗帜人物,世界排名最高时曾经达到了16位,是我国网球史上第一个晋级单打八强的大满贯选手,也是第一个获得WTA单打冠军、进入顶级赛四强的选手[5],因此,为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对其球员技战术和心理特点研究较多。
2.6 网球的发展
我国网球运动国际影响力的加强,促进了各级竞技网球运动的良好发展。不论是从参赛人数还是队伍梯队设置上,都展现了良好布局,运动员年龄结构合理,为我国网球事业的带来了新的希望[6]。群众网球运动也在竞技体育的带动下,快速发展。
3 意见与建议
通过以上我国体育运动网球领域的现状分析表明,网球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也必须面对网球研究索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是制约网球理论研究的重要因素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014年近10年有关网球研究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均为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对照法等研究方法。而研究的对象有世界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国家健将级网球选手、国家一级和二级网球运动员以及高校大学生运动员。
3.2 网球文化涉及较为不足
一项运动要想能够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网球运动能够在我国更快更广泛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发扬结合中国元素的网球文化,网球这项运动才能更好地有益于人民群众不单是身体健康方面,提高我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3.3 对于群众体育关注度低
我国网球在国际赛事中的影响力增大,促进网球运动在群众中的开展和推进。可是在此期间,对于竞技体育的研究远远多于对群众体育的研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挖掘竞技体育发展同时对于我国该项目整体的影响意义。
[1]蒋婷,祁兵.不同水平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运动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128-132.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志武,贾晓强,刘世军.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网球球速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125-126,129.
[4]刘青,田园.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31-833.
[5]张志华,曹宇,周建梅,等.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竞技能力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141-145.
[6]邰峰,何艳华,陈正,等.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实力”研究——以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网球比赛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