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河南”安阳篇——红旗渠精神相伴文明建设
2015-12-17小康韩静
《小康》记者 韩静
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安阳的做法不只是将物质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动力,将红旗渠精神与文明城市创建融为一体,成了安阳市推进城市进程的一大抓手。
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的安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红旗渠精神、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都集聚于此。作为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城市,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安阳人的历史传奇。改革开放后,安阳这座古城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抓经济的同时,也开创出一条具有安阳特色的文明城市发展的路径。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时强调:“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产生的历史文化深远,创造了许多闻名遐迩的精神文化成果,培育了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人民历时10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大旗,插在了太行之巅。当年林州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卓绝,人工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意味着林州人民从此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在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在建渠过程中,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自己建造了大部分材料。其中水泥自己制造了5170吨,占总量的77.1%,炸药自己制造了1215吨,占总量的44.3%,石灰自己烧制了14.5万吨,占总量的100%,所用的工具也是自己造的。”场馆内,一支外省来的观光团在解说员详细的讲解说中,又重温了那段艰苦岁月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故事。
2015年是红旗渠通水50周年,安阳市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和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举办和承办了一系列与红旗渠精神密切相关的研讨会、文艺演出、话剧表演,为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有关红旗渠精神的精神要领以及当年林州老百姓绝壁穿石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成为各级机关干部学习的教程。
学院副院长曹彦鹏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红旗渠精神,不但是共和国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典范,而且在新的时期,红旗渠精神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的新时代内涵,更需要延续与引领。
国税品牌:红旗渠精神铸税魂
安阳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特别是在打造服务型机关建设方面。
红旗渠风景区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安阳市国税局近年大力进行“红旗渠精神”与“国税精神”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在提升税务服务、规范办税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成果。安阳市国税局副局长贾海燕向《小康》记者介绍,从2011年连续四届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到获评“国家文明单位”,安阳市国税局系统,连续三年组建国税英模报告团,在安阳市局机关和基层党委进行专场巡回报告。几年下来,37名安阳国税先进代表便举行巡回报告会33场,引发了 “典型就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在安阳市国税局网页“最美税务人·点滴事”栏目,定期发布身边人平凡岗位的温暖事迹;安阳市道德讲堂率先在安阳国税局启动,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进模范和先进事迹,成为激励安阳税务人敬业奉献的驱动力。安阳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应记在全市最高荣誉“红旗渠精神奖”的颁奖典礼上表示,安阳国税局以红旗渠精神引领开展国税工作,将有效推进安阳国税系统干部队伍精气神的提升,对于树立国税系统新形象将更加有力。
幸福村居的文明新风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无路到有路,从羊肠小道到柏油马路……顺着302省道一路向西,位于汤河南岸的安阳市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如今是安阳市文明村镇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村庄。这里拥有着豫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豫北明珠汤河水库秋波荡漾。10月23日,《小康》记者一行来到该村实地走访时,紧挨村委会的部落文化大院戏台之上,六七名豫剧演员正在台上为当地村民们演绎精彩豫剧,台下围坐着的老老少少一个个聚精会神。而这样祥和且丰富的文娱活动,如今在韩庄镇部落村见多不怪。该村支部书记邢锋告诉记者,近几年,韩庄镇部落村广泛开展“三下乡”活动和新型农村社区“六进活动”,为提升农村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做了不少尝试。
“文明乡镇的创建首先是对村容村貌的提升,为解决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问题,我们镇里投资58万元,建成了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同时我们也尝试实行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新型环卫模式,保证了全镇各村环卫管护实现全覆盖。”邢锋说,这样的改变,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该村74岁村民于桂梅说起自己的幸福生活,笑得合不拢嘴。“就说办证,过去我们有什么事都是往镇和县里跑,花的时间长事情也不一定能办好。现在有了村委办事大厅,啥事儿都能在村里解决。”办事效率的提高让于桂梅以及部落村的村民觉得出门办事不再劳心费力。“现在咱村里有了柏油马路有了休闲广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周围其他村的人都羡慕我们的生活,我们出门走路都带劲儿。”
而正如于桂梅说描述的那样,秋色中的部落村民民居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村里正在搭建的路灯预示着今后部落村的村民夜晚出行将告别“摸瞎走”的历史。“硬件上来了,村民素质也要提高,所以我们村还实行了十星评比活动。”邢锋说,“十星”评比的内容包括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团结和睦、尊老爱幼、计划生育、移风易俗、文化教育、科学致富、助人为乐、环境卫生十项内容。“每一户的门口都挂上星级牌,期间只要有一项没做到,就要把星级牌上的一星摘掉。”邢锋说,谁家几颗星,村民们都能看得见,所以为了上进、为了多拿星,村民们就要努力做到这十项规定。他说,环境的改善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部落村文明村镇建设日积月累的坚持,韩庄镇部落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并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项目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