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2015-12-17庄翌
庄翌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绝对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更要掌握好这门艺术,这不仅对学生有更多的帮助,同时也会让自己身心愉悦,班主任一定要在这个特殊时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
小学是一个特殊和关键的时期,要想使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良好的习惯,当然离不开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那么作为班主任就责任重大,他们不仅是学生的促进者,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阶段的引导者。
一、建立彼此信任的感情基础
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动,如果班主任一味地阻止和厌弃这类学生,势必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创伤,那么就很难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如何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小学时期,营造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呢?首先就需要建立彼此信任的感情基础,那么这个感情基础就可以从认识每个学生开始,把班级的姓氏进行归类,如一班级共32人,按姓氏张(5人)、王(4人)、李(4人)、赵(4人)、韩(3人)、杨(2人)、刘(2人)、孙(2人)、孟(1人)、高(1人)、马(1人)、朱(1人)、金(1人)、何(1人)14类来给学生归类,大的姓氏归类之后,对于一些罕见的姓氏再进行排列,这样班级就划分为14组,为了增进学生的感情和信任感,可在课外活动期间来做一个游戏——相信别人,第一组张氏(5人)和老师手拉手并排站立,只能老师睁开眼睛,剩下学生闭上眼睛,往前走10米,路上会有一些小障碍,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下,要相信老师便可越过障碍物顺利到达前方,依次按照每组顺序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大家都团结一致、相信彼此,很容易建立信任感,无形中就建立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这个环境氛围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想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常常鼓励学生的有效行为,大大增强他们自主思考和勤于动手的能力,使他们能在这种良性环境中健康成长。如,班主任鼓励学生读好书和多读书,这并不是逼迫学生去读书,而是希望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家中都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学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某学生读伊索寓言,读到爱不释手,问起每则寓言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就如《乌龟和兔子》这则故事,某学生和大家分享之后,从寓言中大家似乎明白了故事内涵,但是班主任总结如下:第一,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轻视对方;第二,根据不同的比赛性质,决定自己胜利前是否有必要适当鼓励下对方;第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真是让学生不得不从书中勤思考和爱动脑,日久天长,班级的这种文化氛围日渐浓郁,何乐而不为?
三、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要想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没有优秀的班干部是绝对不行的。当然,班干部的选拔一定要民主选举,在班主任的组织和引导下使班级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当然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相信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时常鼓励和指导,希望他们既能起到带头作用,又能团结同学,这也为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班主任一定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广泛听取大家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可以给学生设置班级信箱,采用无记名形式,一星期班主任打开信箱收集,班干部可参与整理和分类,对一些有效建议可通过班会举手表决,最后建立适合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使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总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发展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小学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浇灌好祖国的花朵,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为祖国为人民争光!
参考文献:
金凤.探索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剑南文学,2012(08).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