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团体”教学法在羽毛球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分析①

2015-12-17曹兵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小团体实验班显著性

曹兵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6)

“小团体”教学法在羽毛球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分析①

曹兵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6)

“小团体”教学法运用在普通高校专项体育教学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专项教学效果,适应目前教学改革的需要。该文提出“小团体”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实验专项特点及面对高校普通生体育课程目标的考虑,在自主组合为主、教师调控为辅的前提下,组成了6~8人小团体规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领悟、掌握技能水平、思想变化等方面因素全面考虑,适当调整,也可根据练习项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人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小团体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排序上形成一定层次的梯队,能互补,从而避免小组之间出现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出现两极分化,有利于互相帮教活动的开展。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进行组织实施,把握调控,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总结出了在体育教学中高效率的发挥“小团体”教学法的理论措施。

“小团体”教学法 实验研究 羽毛球专项教学

该文提出“小团体”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实验专项特点及面对高校普通生体育课程目标的考虑,在自主组合为主、教师调控为辅的前提下,组成了6~8人小团体规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领悟、掌握技能水平、思想变化等方面因素全面考虑,适当调整,也可根据练习项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人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小团体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排序上形成一定层次的梯队,能互补,从而避免小组之间出现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出现两极分化,有利于互相帮教活动的开展;小团体的成员总体上相对固定,使小组保持有一定的凝聚力。

1 “小团体”教学法教学操作过程

所设计操作流程:制定阶段课程内容和目标→设置教学计划→“小团体”组合→教学指导→深化学习→阶段测试→“小团体”优化组合→“小团体”自主学习→“小团体”相互交流→综合评价。

表1 学生了解和参与羽毛球运动基础情况调查

表2 第一次体侧结果 n=64

表3 身体素质比较检验

表4 实验后羽毛球专项技评分检验

表5 实验后羽毛球专项成绩和期末总成绩的差异检验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小团体”教学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选取正德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羽毛球2个男生专项班,专项班中来自不同专业学生组成,每班为32人,1个专项班为实验班,1个专项班为对照班,作为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与该研究相关的最新资料。把握理论基础,了解研究动态。搜索与小团体教学相关的论文资料,为理论分析做准备。

2.2.2 访谈法

随堂询问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随时做好观测记录。

2.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2个羽毛球专项实验班(共64名男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设计主要调查了解个人在专项学习前后学习兴趣态度、主体意识等综合因素前后变化。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实验对比数据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制作数据表提供直观的数据显示,并加以分析。

2.3 实验设计

2.3.1 实验时间

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一个学年56学时的教学时间。

2.3.2 实验分组

选择正德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新生,一学期羽毛球专项教学中,通过第一次课选修分班调查了解,选取2个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专项班(见表1、表2),一个班作为实验班(32名男生),一个班为对照班(32名男生)。2个班专项课由笔者授课,一学期中除教学方法有区别,其他教学环境、内容、时数、进度都相同。两个班级部分单元教案见表3。

表1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于掌握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别(P>0.05),因此他们专项基本素质起点是相同的。

表6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体育课、羽毛球专项兴趣变化检验

表7 实验前后对照班对体育课、羽毛球专项兴趣变化检验

表8 实验后对教学方式、课堂情况变化检验

表9 学习中相互合作、交流调查检验

表10 学习中对集体、团队满意度调查检验

表11 学习前后锻炼态度的检验

通过进行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得到数据,表2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心肺功能、速度、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基本上他们身体素质起点是相同的。

表1、表2说明了选取实验对象在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水平实验前都处理同一水平,这为将来研究结果,得到数据有可对比性,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2.3.3 实验干预

在教学计划内容和条件统一的前提下,对2个专项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对照班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集体练习—教师指导—总结评价。实验班采取“小团体”教学模式,开始教师讲解示范,在分组练习,组间同组间相互指导交流,教师组间的指导和促进小组间的联系交流,最后再总结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并及时做出调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

从表3实验前各项数据比较,第二次就只测三项基本身体素质,另外身高不变,体重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从上表可以看出P值均>0.05,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说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验前后基本相似,没有大的差距。身体素质还与个人平时锻炼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3.2 实验后学生专项学习技能变化

实验后对两组同学进行专项技术的考核,表4所示,实验班羽毛球专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班成绩,检验呈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明“小团体”教学法在实验运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验班发挥小团体教学法高效率的课堂练习方式,掌握技能快,且相互帮组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优化了教学的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整体进步快,技术水平差距也不太大。而对照班对技能的掌握存在了两级分化,从而就影响整体水平。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专项成绩和期末总成绩平均分都高于对照班的同学,而且还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小团体”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它的优越性,他们互助互利,共同提高了成绩,营造了一种积极锻炼习惯,养成良好学习氛围,团队力量得到体现。对照班用传统锻炼学习方式可能就会突出个体发展,总体成绩评定同样也会造成两级分化,所以他们平均成绩就会落后于实验组。

3.3 实验前后学生专项学习思想认知变化

表6所示,实验班羽毛球专项课学生对专业兴趣喜爱、投入、主动前后思想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专项学习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运动中得到了乐趣,对专项热情都得到了提高。

表7数据显示对照班的同学前后检验变化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专项课学习后,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没有多大的提高,对羽毛球专项热情没有显示明显改变。

表8可见,对教学采用教学方式、对课堂学习氛围、对所掌握羽毛球专项技术水平、具备技能肯定和自信心,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组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同学更加认同“小团体”教学法,而对照组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不明显。

3.4 实验前后学生相互竞争合作的人际关系变化

表9说明实验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合作提高。对照班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

从表10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P<0.05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班同学对集体、团队满意度比对照班高。实验班在锻炼学习过程中,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主义观念较强。对照班个体突出,缺乏合作的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较淡。

3.5 实验前后学生对锻炼态度变化

表11可以看出,实验班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方面(P值各因子0.014、0.021、0.015、0.028、0.023均<0.05)与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运用小团体教学法后实验班同学在锻炼中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在锻炼中体验到情感、得到了兴趣,感到参与锻炼有充分的自主权,在锻炼中对自已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增强了自信,愿意最大程度上参与锻炼,并为此付出努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团体”教学法对身体素质锻炼提高无显著效果;对羽毛球专项课教学有优势;有利于掌握提高羽毛球运动技能;能促进思想认知和培养锻炼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利于主体性的发展和个性化的培养。

4.2 建议

“小团体”教学法更加适合于集体性专项课教学,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在突出个人的技术能力的专项教学中,如羽毛球、网球、武术等,要注重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已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许在华.“小团体教学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困境及理论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0(35).

[3]李云.李云关于高校体育课采用“小群体考核等分制”设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5):79-81.

[4]倪兵.关于构建小群体学习法的体育课程结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4):30-31.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G847

A

2095-2813(2015)09(c)-0069-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069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我院体育课程中发挥“小团体”教学法的高效性研究(课题编号201314)。

曹兵(1979—),男,汉,江苏南通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小团体实验班显著性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