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影响研究①

2015-12-17位可娜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体育锻炼人格

位可娜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南充 637002)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影响研究①

位可娜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南充 637002)

为提升大学生对身体锻炼的重视,更好培养大学生乐观人格,对身体锻炼对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方法,对在校本科生的身体锻炼情况与乐观人格倾向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比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较不经常参加锻炼活动的乐观人格倾向值,可以得出身体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乐观人格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乐观人格形成,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身体锻炼 大学生 乐观人格 影响

大学生属于当代中国健康积极、社会文化层次较高人群。培养大学生乐观的人格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目标,而乐观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发现人们身上的美德和崇高思想,主要研究人们心理上的快乐、幸福等方面,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勇于迎接挑战,逐渐形成乐观人格,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人们似乎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在锻炼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锻炼带来的乐趣,把工作中生活中的烦恼抛于脑后,只享受这一刻的快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身体锻炼对乐观人格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郑州市在校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查阅法

在中国知网检索了关键词“乐观人格”和“体育锻炼”,能够查找到4662条结果,然后再根据题目逐渐筛选,然后阅读相关论文。除此之外阅读整理了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书籍进行研究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对该研究的问题,对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城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进行访问,切实了解现在的研究动向以及大学生体育教育等方面懂得情况,并且听取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身体锻炼概念界定

在对于身体锻炼的研究方面,从目的、形式、手段、结果等方面出发,不同学者的定义不同。从身体锻炼的目的方面,有学者认为身体锻炼(physical exercise)不仅是增强体质同时也健全心理,调节精神。我国有学者把身体锻炼定义为:“身体锻炼是指以个体运用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结合卫生因素和自然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健身休闲为目的的躯体活动”。综合以上各个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得出身体锻炼是一种以提高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进而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可以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适当运动,也可以是有规律的,定时进行长期持久的体育运动。

2.2 大学生乐观人格概念界定

一说到乐观,大家总会想到一些积极向上地正面事情,以及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Seligman提出,拥有乐观人格的人通常遇到消极事情会将其外在的条件,这些条件不是常人所能改变,比如说周围环境,天气变化等。国内学者对于乐观人格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王静静在对“中学生乐观人格倾向”研究发现,中学生乐观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与家庭成员、情感表达、子女独立性等因子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乐观人格主要指学生对未来生活学习工作有积极地认识,美好的期望,对所形成的结果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2.3 大学生身体锻炼与乐观人格分析研究

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对这方面调查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找到制约大学生锻炼的因素,并研究分析大学生乐观人格现状,进而发现身体锻炼对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影响。

由调查表1数据可知,郑州市大学生体育参与总本情况乐观,占81. 3%,且性别差异不明显;农村学生锻炼百分比高于城市,而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比率第于非独生子女,且文科学生体育参与低于理科学生。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将根据体育锻炼多少分为体育锻炼最多、体育锻炼较多、体育锻炼正常、体育锻炼较少和非体育锻炼这五类人,并对他们的乐观人格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最多的人乐观度最高,悲观度最低,与之相反的是,非体育锻炼人口的乐观度最低,悲观度最高。研究显示,经常参与锻炼学生的乐观度高于锻炼较少学生,最低的为无身体锻炼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经常锻炼的学生会通过身体锻炼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使身心放松,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活泼开放。而不经常锻炼的人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培养,遇到困难不及时与人沟通,憋在心里的原因。

表1 郑州市大学生身体锻炼情况

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

(1)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状况较好,且男生体育锻炼情况好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差,理科生优于文科生锻;体育锻炼情况对培养大学生乐观人格有积极地影响,它可以促成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形成,体育锻炼和乐观人格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越多的学生越容易形成乐观人格,悲观度越少,体育锻炼越少的人越容易悲观,乐观度越低。

(2)生源地在农村的学生普遍比生源地在城市的学生锻炼情况好一些,而且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锻炼情况好一些,而且学科性质不同的学生锻炼情况也不同。

(3)锻炼情况不同的人在乐观方面呈现正相关,锻炼越多,乐观度越高;而悲观度方面,呈现负相关,锻炼越多,悲观度越低;体育锻炼越多的人乐观度较高一些,悲观度较低一些,这说明体育锻炼有助于促成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形成。

3.2 建议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更助于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培养,不仅需要老师、学生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领导重视,政府政策支持。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及教育部门应注重提升改善体学校育运动设施,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积极活跃的体育锻炼气氛,使其形成主动参与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而教师则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组织班集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进行体育课内外活动的开展,把体育课的教学重心转移到提升到培养学生乐观人格的方面。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应该加强学生乐观人格的培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老师指导来访者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锻炼项目,如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程度相对较大的心理辅导活动,这样更能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学生则要意识到身体锻炼对乐观人格形成的积极影响,,树立终身体育观,坚持健康运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进而促进乐观人格的形成。

[1]陈炳传.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2]李山花.试论高校体育锻炼牙吸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1996(2):5 5-5 6.

[3]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延林,张晓,吉承恕,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大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G804.8

A

2095-2813(2015)09(c)-013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35

位可娜(1991—),女,汉,河南周口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体育锻炼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漫画之页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