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5-12-17赵爽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口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赵爽

摘 要:小学口算是提高学生速算能力的奠基石,而1~4年级是学生口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口算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功能等进行了探讨,然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掌握基本口算方法,从低年级抓起;重视算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口算技巧;口算方法多样化,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坚持口算练习适度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等,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口算的概念

口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在人的头脑中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因此又被称为“心算”,它来源于日常数学;与其相对的“笔算”是指在学校学习算术运算所接受的程式化算法或西方算法,它来源于学校数学。两者都建立在相同的数学基础上,即加减乘除运算都是建立在结合律和分配率基础上的。但它们着实有很大不同:(1)两者运用的策略不同。以127+63为例,口算的解题是依据数字所在数位的意义,即127的1表示1个百,2表示2个十,7表示7个一,笔算是依据已有的计算规则直接机械运算出结果;(2)口算依赖学生的短时记忆,即计算的每一步都储存在大脑中,而大脑记忆容量有限,因此口算一般用于较小数字的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笔算是主要采用列竖式的程式化运算,大大解放了大脑记忆负荷。

小学数学中的口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及100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计算等的基本口算;包括可以归结为百以内的整数四则计算的题目,如整万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简单的小数,分数计算等的一般口算;包括利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一些特殊法则进行速算的特殊口算。

二、口算的功能与作用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即便是计算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口算仍然十分重要。从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口算是计算能力的奠基石,是其他运算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口算占有很大比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是通过口算实现的;熟练的口算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跳跃,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同时对其他计算类型的掌握有明显的便利,因此口算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计算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连接日常数学和学校数学的桥梁。

三、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现状

Wanner和Shiner对小学生的口算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加数和被加数的位数是考查加法口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加数和被加数的位数越多,口算就越困难。张奇和林崇德对1~6年级的180名小学生进行了加法口算速度和广度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1~4年级加法口算速度的增长率和口算广度的增长幅度较高,4~6年级较低,发展减缓。

由此可见,1~4年级是学生口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采取正确的策略及时训练,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四、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口算能力的正确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为此,教师应在正确认识口算的实质、地位、价值、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掌握基本口算方法,从低年级抓起

基本的口算练习应从1、2年级开始,主要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乘加和乘减,这些是计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中高年级口算的基础。以142×26的笔算过程和口算过程为例,乘法口算6次,加法口算6次。任何一次口算失误都会导致错误得数,可见熟练的口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不仅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四则运算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

2.重视算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口算技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教会学生掌握算理才是关键,学生只有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才能突破思维定式,自主优化口算方法,使数学思维达到真正的发展。

例如,学习了“凑十法”后,让学生说一说“9+3”的计算过程:把3分成1和2,用9和1凑成10,10和2合起来就是12。在明白了这样的算理后,学生口算28+15自然而然会选择从高位算起,20+10=30,8+5=13,30+13=43。同样乘法算式如786×5,学生也会先从高位算起,700×5=3500,86×5=430,3500+430=3930。这是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优化口算方法,从而提高口算速度。

3.口算方法多样化,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算法多样化还应该从多样化和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得出多种算法后及时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及适用性,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训练时,特别是低年级段的教师应注意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调动积极性。比如,通过开展“开火车”“对口令”“同桌比”“小组竞争”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口算练习的兴趣。

4.口算练习适度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口算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坚持适度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但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有针对性的题进行练习。目前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口算练习外,我校还坚持让学生利用课前2分钟做口算“练习本”。诸多的口算“练习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每一小节之后填上完成时间以及完成情况,强调口算练习完成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没有时间限制的口算练习是毫无意义的,不能为了提高正确率而忽视口算速度,反之,为了提高口算速度而降低了正确率也是毫无意义的。

总之,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注意从低年级抓起,重视算理的讲解,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进行适度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参考文献:

王光明,范文贵.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口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基于口算能力培养的数学口算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