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模式 灵活组织教学
2015-12-17周伟
周伟
现有的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在学生计算准确性和类型题掌握的数量这两方面有所欠缺。解决这两方面欠缺的办法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生的习题数量。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效,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一、有的放矢
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学习是低质量的学习,是低效率的学习。因此,在预习课上,我重视引领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理解。从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入手,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任务。引领学生简单梳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这个时间在1分钟左右为宜。
二、兼容并包
高效课堂将预习和展示分为两个不同且前后相连的教学模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预习时,如果学案上有“一条拦路虎”,那么学生往往在那“与虎周旋”,想不出办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我设立了“师生交流区”。学生在预习中遇到急于想了解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不了无法往下进行的问题,可以上“师生交流区”和老师、同学共同研究解决。这个环节是在预习课开始后12分钟进行,需要10分钟时间。
为了提高效率,学生在讨论时,我深入各个小组,通过倾听、看学生的学案、提问的方式了解小组预习情况和个人预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组的预习情况向学生分配任务。在深入各个学习小组时,我重点了解的是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掌握。发现哪一组对例题理解得透彻,我让他们马上准备展示例题,这样例题就可以在预习课上展示。及时展示例题,不仅体现对新知识传授的及时性,还能为下一课时的展示、巩固练习节省更多时间。
三、分层达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一堂课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有差异的。根据这一事实,我在达标这一环节,把练习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提高题。达标时,全班学生先做基础题,做完后到组长那里对答案。做对的继续做发展题,做错的学生起立,我给学生点拨讲解。然后,再出几道基础题,让这部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部分学生基础题达标后,再做发展题。学生做完发展题后,仍到组长那里对答案。如果发展题也做对了,可以进行提高题的练习。发展题没有过关的学生起立,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讲解辅导。提高题是为尖子生准备的,他们做出后,可以在全班展示。这种做法,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让中等生以下的学生学会、学懂,尖子生学好、学精。
以上是我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教学情况、数学学科特点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和一些大胆尝试。这些尝试的最终目的是贯彻高效课堂的精髓,真正使学生在解题思维、语言表达、计算准确性、举一反三等能力上得到发展。希望能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适合数学高效课堂之路。
参考文献:
冉树恒.打破常规作业模式,获得意外练习效果[J].文理导航:中旬,2013(Z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