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2-17李荣坤
李荣坤
摘 要:当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给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基础教育得到重视。如何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地自主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从传统教学方式的分析以及自主探究模式的四种不同应用入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自主研究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作为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往往学习能力较弱,加之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个转变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完成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细心观察学生兴趣倾向,适当选择教学素材
教学的引入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前期进行充足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增加教学的互动性,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基于这一方式的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引入”时,在备课做预设的时候,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内容感到十分乏味。在引入时,我将一个苹果分成不同的份数,从学生生活中的日常感知引入,了解到“、、”等的具体含义以及实际运用,从而将较为枯燥的内容转变成学生可理解、直观感受到的知识点。从生活切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活中其他分数场景的学习,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2.营造创新型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激发创新型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浅显,但是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这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且在新改版的教材中,这一特性体现得尤其明显。教师在选择教学情境时,可以适当考虑教材的情境。但是切记不可全部照搬,忽视实际情况与教材的贴近程度。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该情境对于学生是否感兴趣、参与度高。如果采用教材中给予的教学情境,有没有更优的场景来配合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教学情境的正确选择对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受到教师的注重。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材中有一个知识点叫做“元、角、分的认识”,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我认为创设“小百货店”的情境很适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这一情境,将全班分成以五个人为一个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部自行分配好各种角色。在实现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找错钱”的情况,正是这些“错误”,让课堂变得有趣,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在一种自由、开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效率和效果都是更优于之前。这种情境模拟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模拟的情境,思考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模拟的场景,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后设置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型思维
传统的试题多为简单的计算以及简单的应用,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并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作用,对于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如果采取同一种方法则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开放性试题对学生吸引力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达到拓展思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乘法”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原有习题中有一道题为“30×20= ”,在拿到这道题后,我结合之前上过的小数的知识点,对该习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让学生自主设计题目。有的学生将题目改编成“0.3×0.2= ”。证明学生在学习乘法的同时,也巩固之前所学的小数的知识点,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一点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着“学无定法”的一般规律,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合适的教学场景,创造一个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采用这一方式,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给了学生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祈晓峰.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析[J].教学方法,2013(18).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11).
[3]何雪南.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