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课改形势下的新型语文教师
2015-12-17呼长波
呼长波
摘 要:现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随教学的进展及学生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真正实现汉语言效果的大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大语文教学观;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新轮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年,如今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如何将这种包含着思想与智慧精髓的课程理念传授给学生,感染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贯穿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各个领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社会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文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怎样应用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这是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职责。那么一个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实现教学重点的迁移
“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许多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和专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那些经验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由于种种局限,大部分教师至今仍然无法从传统语文的教法中挣脱出来,有的在“教无定法”的借口中,走着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道路;有的则随大流,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改革精神,口头上抱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呕心沥血地搞着题海战术,但勤奋的工作态度,换来的却是费时费力而收效甚微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如果不能实现这个转移,那就既不能提高学生素质,更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新时代呼唤新型语文教师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防止课堂流于形式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非常智慧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以往教学中,教师把教参搬给学生,学生把学到的搬到考场。大家全被教参驾驭着,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思维、个性都被教参死死捆着。尽管课堂上教师对课文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实际上是教师在演戏,学生在看戏,戏一演完,得到的是抽象的结论。因为它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非常残酷地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要学会“拿来”,善于抛弃,我们要吸取课改的精髓而不是模仿形式。例如,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一味地进行小组讨论。或许有的时候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前并没有阅读课文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个别学生可能还是在无准备的状态下参与小组讨论的。如果在上述学生汇报或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再不时地插话,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断地趋于正确。这样的课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就没有效果。
(二)能够发现生活情趣,善于与学生沟通互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思想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要让学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会的纷繁复杂。我们的内心要时时涌动这样的想法:我的学生会有一个怎样美好的未来?
曾几何时,优秀教师大多是鞠躬尽瘁的形象——有的放下年幼生病的孩子,坚持上课;有的不顾病榻上的老人,恪尽职守;有的带病工作到最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的熏陶,更是全方位的人格培养与陶冶。笔者平时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在课堂上,有时根据课堂情境或教学内容的需要,会情不自禁地高歌一曲,记得上苏轼的《江城子》时,我是在激情澎湃中教会学生唱这首词的,学生兴奋不已,课堂其乐融融。课余时间我还是一个非常喜欢上网写日志的人,我的QQ里有许多学生,我不反对他们上网,若碰上上网的学生,我会和他们闲聊,听听他们的秘密和内心的烦恼,并鼓励他们像我一样学会写日志,学会阅读,并点评他人的日志。我们彼此会把自己的见闻与经历讲给对方听,有时还一起分享图片或者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和学生交流,我既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也很敬重我,学习语文的兴致非常高。
(三)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
这里的与时俱进,说的是新型教师要讲求时尚。例如,音乐、影视、体育甚至服饰,努力让自己不被时代淘汰,这样可以缩小代沟,接近学生。网络是最好的途径,每天看新闻,经常听听音乐,看看时尚杂志等,让自己在跟学生闲聊时有共同话题。这样,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去理解事物的内理,明白美来自内涵,来自气质,而不是做盲目追风追星的人。诸如此类,他们会觉得教师无所不能,令人佩服。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思想,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一)建构“我—你”平等新型师生关系
大语文教学观念,首先要对师生关系重新进行定位。我们建立一种以师生和谐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指出,人对与自我相关的一切事物的态度或关联方式有两种:“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我—你”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人格对等、开放自在的互为主体的双向关系;而“我—它”关系则是一种单方占有、利用榨取的主客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抵触的“我—它”关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对方看成可以占有、获益的“物”,这是如今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我—它”师生关系,而建立“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做是与自己交谈的‘你”,“双方都亲临在场,在精神的深处被卷入了,沉浸与被吸引到对话之中”。
从大语文教学角度来说,建立新型的“我—你”师生关系,不仅是语文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语文教育所应承担的职责。因为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心性的提升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语文教学内容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对话情境,也为学生精神发展提供了具有“生长”与“迁移意义”的肥沃土地。在“我—你”关系中,教师对学生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宽容与支持。教师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创设对话情境,并将对话引向深入,并最终通过对话与协商达到知识的传递与巩固。
(二)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传统的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这对教师来说,只要具备知识即可胜任;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加强记忆即能达到目的。殊不知,那些知识一旦离开了活生生的生活语境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死东西,只有把那些知识在生活语言中灵活应用,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因此改变教学方法,也就成了语文教师另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走开放之路,把学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纳入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形成以课堂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辟学生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多种渠道教育体系,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授学生以“鱼”,更重要的是授学生以“渔”,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再只是一个具备一定知识的人,还应该是一个会传播知识的播种机,是一个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动机。
(三)将课堂教学融入时代的大环境
我们面对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而我们语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又因为年代久远,远离现代化的生活,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而且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和隔膜,以致排斥,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每一节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环境之中,创造一个充满时代精神与现实气息的大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现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并非静止不变的,他要随教学的进展及学生学习的需要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教师角色不是对教师职责的生硬限定,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不管什么样的学习,教师都要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作为学生的朋友,作为自我完善的学习者,才能真正达到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所以,更新知识,树立大语文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改的内容和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彦.课改实践中新型语文教学[J].北京教育,2009(3).
[2]陈银民.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J].新课程,2010(7).
[3]马丁·布伯.我与你[M].1版.陈维纲,译.商务印书馆,2012-0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