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截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5-12-16张云雪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肌力上肢康复训练

张云雪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048006)

截瘫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致残性损伤。通常原因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导致的脊髓受损或椎管内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变性损伤及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等[1]。常可导致患者身体及心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可转入康复科给予进行康复治疗,为回归社会进行相应准备。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截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故选取20例颈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并对其实施以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20例颈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分布20~60岁,平均年龄(42.4±11.1)岁;本组患者均经 MRI确诊为颈髓损伤,且均为双乳头平面以下截瘫。

1.2 方法[2]

1.2.1 瘫痪肢体体位摆放 肢体体位设计:枕头应两边高,中间低,颈托下方可放置一个软垫,平卧时将双上、下肢均放于软枕上,侧卧位时上肢应尽可能前伸放于软垫,背部双侧放置一个稍高的软垫,下肢屈髋,膝关节屈曲。每2h改变一次方向,注意侧卧位时拍背。卧气垫床。同时配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1.2.2 截瘫肢体功能锻炼及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1)第1阶段,颈髓损伤患者早期需长时间卧床,在该期间需维持肢体功能,避免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此阶段床上动作训练,通过辅助带动双上肢向上举,通过被动运动恢复功能。双手交叉摆动有效训练肩关节。双下肢进行屈曲、伸展、外展、内收、髋关节旋内、旋外等活动;双侧同时或左右交替锻炼髋、膝关节的屈曲、外展、直伸活动。翻身训练:从仰卧位至侧卧位,从侧卧位至平卧位、俯卧位。熟悉平衡身体能力,防止痉挛、原始反应等。配合中频电治疗,可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力恢复,防止足下垂。(2)第2阶段由卧位逐渐到坐位、直立位训练,除床上训练外,配合电动起立床、功率自行车、减重步态仪提高肌力,诱发并提高坐位平衡能力、站立位平衡能力,锻炼骨盆控制,熟悉站立位时的下肢分离等活动。(3)第3阶段为步行训练,进行平衡杠内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拐杖辅助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训练、复杂地面独立步行训练等。如患者不能站立,可适当配备截瘫支具及助行器,辅助步行训练。(4)第4阶段即回归社会后的自身训练。离开医院回归社会后,康复医师应注意定期回访,指导患者,着重练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疗效指标[3]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FMA指数评价肢体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结果判定,将P<0.05作为结果差异明显有意义的指标。

2 结果

康复训练干预前 Barthel指数为(18.15±8.42),干预后(52.02 ±16.02);FMA 指数上肢干预前(9.23 ±2.45),干预后(33.32 ±1.73)、下肢干预前(8.65 ±2.25),干预后(25.38±4.75),前后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指数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指数情况(±s)

项目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Barthel指数20 18.15 ±8.42 52.02 ±16.02 8.37 8.65 ±2.25 25.38 ±4.75 14.24 FMA指数 20 上肢 9.23±2.45 33.32±1.73 35.92下肢

3 讨论

截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促使潜在能力及残存功能有效发挥,加快功能恢复或重新获得,帮助患者早日适应环境,回归家庭、社会。

截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应根据自身脊髓损伤的程度、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年龄、体质及是否合并复合伤、各期的特征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评定,确定最终康复目标,预定康复时间并制订相应程序等[4]。因此,在制订综合康复计划时,可先制订阶段性计划及目标,随着康复期的进行,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相关调整。康复训练时,必须佩戴颈部、腰部等的保护带,以确保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受损;进行肌力训练时,应根据各处肌肉损伤状况、残留情况等进行针对性的肌力训练。下肢训练应着重锻炼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等的肌力。直立床训练时,应佩戴颈腰围,将上肢置于托板上、下肢缠绕弹力绷带,充分固定膝关节,循序渐进进行锻炼,避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本次结果显示,通过早期综合康复训练,Barthel指数及FMA指数上、下肢干预前、后对比均差异显著。表明,早期康复可有效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另外,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患者出院时通常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因此,患者家属应共同参与督导,着重患者的终身健康管理及康复训练的持续性。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截瘫肢体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1]刘迎娟,梁燕冰.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25(14):331 ~332.

[2]高田军,陈代陆,张惠,等.28例截瘫患者排尿功能康复训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85.

[3]余芳,闫冰.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82 ~183.

[4]王文春,王倩,庞日朝,等.截瘫三联针法对外伤性脊髓3损0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2,(5):105~109.

猜你喜欢

肌力上肢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