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探讨
2015-12-16俞玲玲赵映敏
俞玲玲 赵映敏 黄 蕴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儿科214500)
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或低体重新生儿中应用广泛,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因为新生儿的胃肠道和肝脏发育不完全,所以,胃肠外营养的实施过程中不能避免会产生一些并发症,胆汁淤积症就是胃肠外营养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研究,体重小于2000g接受胃肠外营养超过两周的早产儿非常容易发生胆汁淤积症,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至2014年选取的100例早产儿的资料,分析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体重小于2000g,接受胃肠外营养大于14d的100例早产儿,其中有30例出现胆汁淤积症。将出现胆汁淤积症的3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剩下的7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
1.2 方法
1.2.1 胃肠外营养方法胃肠外营养包括葡萄糖、小儿复方氨基酸、20%中长链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复方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最开始用量在1g/(kg·d)左右,然后可以逐步增加到 2.5 ~3.5g/(kg·d)之间,葡萄糖最开始的用量要在4~6g/(kg·d)之间,然后逐步加到12~16g/(kg·d)之间,中心静脉微泵连续16~24个小时均匀的输送[1]。
1.2.2 胆汁淤积症患儿治疗 当血清直接胆红素大于3mg/dl的时候,逐渐下调胃肠外营养的配比浓度,当血清直接胆红素大于8mg/dl的时候,可直接停止胃肠外营养。根据胆汁淤积症不同的情况,增加药物应用:熊去氧胆酸10mg/kg口服给药及思美泰0.5g静滴联合应用以促进胆汁酸排泄及肝功能恢复。
1.2.3 住院和出院随访在患儿住院期间,每隔一周都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还要进行腹部B超和肝胆MRI以及相关感染病的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胆汁淤积症的可能。患儿出院以后,每两周定期随访肝功能、胆汁酸,一直持续到血清直接胆红素恢复到正常范围。
1.3 评价标准
1.3.1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标准 运用胃肠外营养的时候要保持至少14d,临床上出现皮肤发黄,大便颜色变浅,血清直接胆红素大于34μmol/L,说明患儿出现胆汁淤积症。在胆汁淤积症出现之间,要先排除因为病毒、细菌、胆道发育畸形等原因引起的黄疸[2]。
1.3.2 肝功能损伤标准 当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大于50U/L的时候,说明患儿出现肝功能损伤,并且在肝功能损伤出现之前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可能。
1.3.3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整理两组患者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出生体重、胃肠外营养时间、是否出现窒息、是否出现败血症、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否进行胃肠道手术等资料,对两组患儿定期进行头颅B超、心脏B超,腹部B超,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因素用多重线性回归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汁淤积症与非胆汁淤积症患儿之间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出生体重、喂养时间、胃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出现的并发症、出现肝损伤等方面均有差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大于50U/L则提示患儿出现肝损伤,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胆汁淤积症与非胆汁淤积症患儿之间的比较
2.2 胆汁酸水平与结合胆红素水平 血清胆汁酸的检测是检测胆汁淤积症最灵敏的方法,在胆汁淤积的时候,胆汁酸水平就会升高,胆汁淤积的时候,胆汁分泌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胆汁酸的浓度升高,但是血清胆汁酸不能鉴别诊断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而当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水平也是随着升高,结合胆红素不能从肝细胞中排出,导致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
3 讨论
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为黄疸、延迟到2~3周出现小便色暗,粪便呈淡黄色或者白色,出现瘙痒,心前区可听到心脏杂音,后期出现腹水或者出血。早产儿的胆酸代谢、肝脏功能都还在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在进行胃肠外营养的时候,肝脏摄取、胆红素肝肠循环等能力都收到阻碍,胆汁长时间存留在肠道内从而导致细菌产生。
胃肠外营养使用的营养液是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水、维生素等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的,是早产儿的良药。早产儿因为分娩的特殊情况,身体素质较差,经常出现影响不良的并发症,因此胃肠外营养就是早产儿重要的营养支持。胃肠外营养是救治出生体重较低的新生儿以及病危患儿的重要方法,受到国际新生儿疾病临床界的推崇,但是胃肠外营养存在的并发症也不可小觑,如此,胃肠外营养的预后是目前要解决的一大问题[3]。
[1]许红,黄启凌.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8胆21汁.淤积症[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2):820
[2]王陈红,施丽萍,吴秀静,等.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3):199~202.
[3]张国宪,彭丽娜,王青利,等.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症12例临床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10):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