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角下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2015-12-16张金芳

关键词:示范性优秀教师生源

张金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资源公平配置。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同时推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实际上高中教育资源非常短缺,以2013年为例,全国初中毕业生1 561.55万人,当年招生822.70万人,普通高中入学率为 52.68%;同年普通高中毕业生有798.98万人,普通高等本专科共招生699.83 万人,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87.59%[1]。数据反映,普通高中入学率远低于高等教育入学率,考普通高中比考大学还要难。

一、目前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缺失的现状

(一)高中教育资金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资金投入失衡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教育经费投入2011年占GDP的3.39%,到2013年占GDP的4.30%。但从2011—2013年国家在各类学校教育资金投入数据中可以看出,对高中投入最少(见表1)。

表1 全国2011—2013年各类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情况(单位:元)

2.资金投入区域差异比较大

目前高中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各地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教育投入存在差距。比如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即使各地区财政总支出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相同,但经济发展不同,各地区教育经费总额也不同。各地区经济的差异是导致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首要原因。

3.同区域不同高中资金投入差异比较大

由于政策、政治等因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做大做强作为重要政绩,在资金上对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投入多,对普通高中投入极少,导致有限资源在区域间、校际间和学段间的分布不均。比如黄冈高中,除了一批优秀教师外,还与当地部门极其重视有关;又如江西宜春市在2003—2005年间耗资2亿多元人为合并建成“超级中学”(2012年重新分开独立办学)。

(二)师资配备严重失衡

1.普通高中师资配备达标率较低

师资均衡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从2011—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中可看出,虽然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标率每年都有提升,但相对来说普通高中教师达标率一直最低(见表2)。

表2 全国2011—2013年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情况(单位:万人)

2.师资数量上表现出不均衡态势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高中教师资源充足,优秀教师相对较多;而经济不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相对少,还存在流失现象。比如黄冈高中,2004年以后由于骨干教师流往南方、武汉等地(短短几年内,仅数学组30多名老师就流失10多名)。有学者对甘肃省高中教育的调查表明,示范性高中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数均远高于非示范性高中,各县区示范性高中聚集了该县最优质的教师资源[2]。

3.师资质量上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优秀高中教师相对较多,学历较高,有的地方有博士、硕士任教;而经济不发达地区,高中优秀教师相对少,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更少,即使有一些优秀教师,也呈现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流动趋势。

(三)高中教育物质资源配备严重失衡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是教育资金投入均衡。各类教育中高中教育经费投入较低,其经费投入取决于当地经济水平。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投入资金相对充裕,且学费偏高,所以有良好的物质资源配备(如实验仪器、图书资源、计算机配备等);而普通高中物质资源配备不达标,在检查时随便应付。

(四)高中生源失衡

重点高中、示范高中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且具有更多的招生特权,甚至有的发展为“学生人数超多、聚集优质师生资源、升学率超高”的“超级中学”。而普通高中生源日趋困难,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二、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缺失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破坏了区域高中的教育生态平衡

我国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少,但对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投入了相对充足的资金,使其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又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或择校费筹措到更多发展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对于非重点高中或非示范性高中,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学校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各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扩大了校际差距,导致高中教育形成“马太效应”,即优者更优,弱者更弱。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直接导致学校间、教师间和学生间的不公平,破坏了区域高中教育的生态平衡。

(二)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损害了教育公平

石中英认为,教育公平包括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享有公共资源,公共教育资源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3]。在教育理念偏差(把教育看作纯消费部门或难出“政绩”行业)和应试教育等影响下,地方政府把有限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学校”,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平等接受教育资源的机会。

其次,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凭借其优质教育资源和高升学率,收取高学费,把很多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挡在高中大门之外,有悖于教育公平。

再次,由于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独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要远超普通高中,这直接导致不同高中学生进入一流大学机会不均等,有悖于“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导致高中办学的“规模不经济”

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产生规模经济效果,但规模过小或过大则会产生不经济的缺陷[4]。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导致各地区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很大且持续扩大,有的学校甚至发展为“超级中学”,比如,河北衡水中学、安徽毛坦厂中学等。而学校和班级规模过大,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过大规模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而多数普通高中因经费不足使办学规模普遍过小,造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三、实现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策略

(一)强化政府责任,确保高中经费投入

高中教育资金投入主要以政府为主。在财政收入上,从中央、省级到地市、县乡财政趋于由强到弱。县财政收入很少却主要承担着高中的资金投入。有学者调研发现,有的贫困县根本没有高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投入,政府鼓励高中收费,甚至对收费进行“提成”[5]。因此,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要由“以县为主”向“以省为主”推进。省级财政具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全面把握全省教育地区差距,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而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完善师资配置机制,推进区域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1.实行教师交流制度

选派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重点高中或示范高中教师到普通高中支教和轮教。对于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的优秀教师实行自愿与组织派遣相结合,逐渐形成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从而全面促进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师内部管理,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建立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同时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尤其是加大对薄弱高中教师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薄弱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取消对重点高中、示范高中的扶持政策,合理拆分“超级中学”

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我国以往价值取向是“效率优先”,办好重点高中。此政策在特定时期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目前在高中教育逐步普及阶段,愈来愈表现出它极大的不公,必须取消对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的优惠政策,包括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优先权和招生中存在的某些特权。

1.限制高中规模

理论界经过多年研究,普遍认同中学教育适度规模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学校小型化。根据我国出台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文件,学校办学合理规模的上限是: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最大规模是36班,1 800人。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 000人。

2.均衡生源

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生源均衡分配,比如,对本地区生源进行平均分配,对高中实行划片招生,指标平均分配到各个初中等。山西晋中2008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推行的优质高中到校指标而择校生不享优质高中指标制度确保了各个县域高中的健康发展,稳定了各个县域初中优秀生源和高中师资资源,造就了一批优质高中。河南新郑1997年开始实行“高中均分生源”招生办法,改革了新郑市高中招生制度,逐步建立了促进本地区高中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

[1]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

[2]刘凯,杜高福.甘肃省高中教育资源县域内配置失衡问题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2006(1).

[3]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3).

[4]刘凯.创建示范性高中不利于欠发达地区县域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5(12).

[5]冯建军.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取向与原则[J].教育科学研究,2010(9).

猜你喜欢

示范性优秀教师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优秀教师
图表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