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1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12-16孟祥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麦注射剂药师

孟祥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11)

某院1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孟祥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11)

目的了解某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国家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下载某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1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47例,女53例;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最多,占82%(82/100);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34/100);报告分类以一般不良反应较多,占97%(97/100),严重不良反应3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慎用中药注射剂,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学,传统;中草药/副作用;投药;中药配伍

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是医院药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随着中药在医院的大量使用,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某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100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掌握某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国家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下载某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中药不良反应有效报告100例。

1.2 方法将收集到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种类及例次、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结合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不良反应与用药途径的关系、不良反应与使用药物的关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报告者及不良反应的种类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00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47例(47%),女53例(53%);年龄1~85岁,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2.2 不同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为82例,占82.00%(82/100),口服给药18例,占18.00%(18/100)。

2.3 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的种类中药不良反应中主要以理血剂和清热剂为主,分别占引发不良反应中药种类的48.65%(18/37)和32.43%(12/37),见表2。

2.4 主要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引发不良反应排名前5位的中药共52例,占总例数的52.00%,占品种数的13.51%,见表3。

2.5 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根据不良反应报告,药物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00%(34/100),见表4。

表2 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种类、例数及比例

表3 引发不良反应排名前5位的中药品名、例数及比例

表4 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

2.6 新发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1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97例(97.00%),其中新发一般不良反应11例(11.00%);严重不良反应3例(3.00%),其中新发严重不良反应2例,见表5。

表5 新发一般、新发严重、严重不良反应药品名称及占比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1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仅1岁,最大85岁,其中4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77.00%,提示中老年患者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人群,一方面中老年患者数较多,且常伴有多种疾病,用药人数多,用药的种类相应增多,加之其药物代谢减慢,肝药酶活性下降,从而使血药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程度高于其他年龄段[1]。因此,中老年患者用药,应适当调整剂量,尽量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不良反应与用药途径的关系本次统计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2.00%)。其主要原因是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系统,对机体的刺激较强,静脉输液的渗透压、pH值、微粒等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中药注射剂虽然经过纯化,但其成分复杂,质控难度较大,可能存在质量问题[2]。因此,建议临床给药时,遵循“可口服勿注射”的基本原则。同时静脉输液时应注意控制给药速度,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和老年患者应适当调低滴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3.3 不良反应与使用药物的关系100例不良反应中,以理血剂和清热剂占多数。理血剂不良反应最多,与某院心脑血管患者较多,使用量较大一致,同时理血剂中又以注射剂用量为多,并且中药注射剂较易引起不良反应[3],主要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药材来源容易受产地、气候等影响,质量难以保证;化学成分复杂,单一药材含多种成分,难以提纯,同时还有很多是复方制剂,进一步增加成分的复杂性和提纯的难度;另一方面,医师开具中药处方,应当建立在中医辨证基础之上,但综合性医院多是西医开具中药处方,由于西医缺乏中医药知识,习惯运用现代医学思路开具中药,难以做到辨证用药,容易造成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4]。不良反应排名前5位药品名分别为参麦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痰热清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表3),均为注射剂。提示医生应该学习中医药知识,严格按说明书所注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合理、规范使用中药制剂,防范和减少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34例(34.00%),其次为消化系统,有18例(18.00%),主要是由于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如皮疹、瘙痒等容易观察和诊断,而且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的本身为全抗原,或是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其中各种药疹就主要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口服药品直接刺激胃肠道,也容易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3.5 新发一般不良反应11例,新发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别是参麦针、龙鹿丸。参麦针致严重血压下降,危及生命;龙鹿丸引起严重粒细胞减少,临床尚少见报道,提示临床使用此类药时应注意。其中参麦针出现2例严重不良反应,由于处置及时,未发生严重危害。临床也常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5-6],提示临床使用该药时要密切注意观察,防范不良反应发生。

3.6 从某院上报的不良反应中可看到报告者均为医生和药师,而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无一例发现不良反应报告,说明护士对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认识不足,或报告中药不良反应的意识不强,提示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7],确保不良反应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不良反应在中药治疗中经常发生,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熟悉所用药物的特性,掌握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辨证、合理地选择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避免不良反应发生[8];用药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过敏史,特别是老年人、小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更加谨慎使用中药;静脉滴注时,护士应在滴注开始30 min内注意观察患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以减轻不良反应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临床中药师要深入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或直接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9-10],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王银林.高度重视中药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4):536-537.

[2]朱艳.中药安全性监测评价新方法对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34-135.

[3]沈艳,沈阳,王中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98-100.

[4]邱永辉,杨明霞.从中医辨证施治谈中药不良反应[J].新疆中医药,2012,30(5):59-60.

[5]黎颖然,潘泰先.170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23-625.

[6]居靖,汪海孙,黄萍,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

[7]周乐兴,任瑞娟.加强药护沟通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209.

[8]林森.中药不良反应探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96.

[9]李汉荣.临床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167-168.

[10]何丽霞.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19(7):93-9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2.042

B

1009-5519(2015)02-0263-03

2014-05-21

2014-08-27)

孟祥云(1970-),男,安徽肥东人,副主任中药师,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药事管理工作;E-maili:hfmxy70@163.com。

猜你喜欢

参麦注射剂药师
药师“归一”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