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测分析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发作的关系

2015-12-16吴秀平曹永政杜毅力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管径椎动脉先天性

吴秀平,曹永政,杜毅力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贵州遵义563003)

超声检测分析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发作的关系

吴秀平,曹永政,杜毅力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贵州遵义563003)

目的探讨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症状发作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208例,按是否存在眩晕症状分为眩晕组(139例)和非眩晕组(69例),分析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症状发作情况的关系。结果(1)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眩晕发生率为66.8%;(2)眩晕组与非眩晕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及血管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中,18~39岁、>39~59岁、>59~72岁年龄段患者眩晕发生率分别为40.9%、60.8%、79.8%,3个年龄段患者间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可引起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眩晕症状发作密切相关,年龄可能是先天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引起眩晕的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先天畸形;椎动脉;眩晕;血流动力学

眩晕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根本原因是后循环缺血,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以患者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依据。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影响基底动脉的血供而引起眩晕症状。本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的各项超声指标,探讨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症状发作的相关性,以期为眩晕患者的可能病因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的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门诊或住院患者208例。排除标准:存在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近端及颈动脉、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或椎动脉走行变异、颈椎病、神经源性眩晕等已知眩晕病因的患者。208例入选患者中,男97例,女111例;年龄18~72岁,平均(53.8±11.2)岁;按是否存在眩晕症状分为眩晕组(139例)和非眩晕组(69例)。眩晕临床症状主要有:发作性眩晕、视物摇晃或不稳定,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伴头痛或头昏。

1.2 方法

1.2.1 仪器应用Philips IU22、Philips IU 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0 MHz高频线阵探头、2~5 MHz凸阵探头。

1.2.2 检查方法检查前患者不需空腹等特殊准备,尽量穿低领宽松衣服,避免佩戴项链等首饰,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头颈仰伸充分暴露颈部,头稍转向检查对侧,在颈部先横切显示颈总动脉图像后转为纵切,显示颈总动脉纵切面,然后适当调整探头检测角度,便可在颈总动脉的后外方显示椎动脉椎间隙段。依次观察椎动脉椎间隙段、颈段及椎动脉开口处,观察椎动脉管壁及管腔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方向,观察多普勒频谱形态,测量并记录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1.2.3 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一侧椎动脉管径均匀性偏细,管径小于对侧50%以上或血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5 mm者,定义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血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 mm为生理性狭窄。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发生眩晕情况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眩晕发生率为66.8%(139/208)。其中椎动脉管径小于或等于2.0 mm者46例,有91.3%(42/46)的患者发生眩晕;管径大于2.0 mm且小于或等于2.5 mm者162例,有59.9%(97/162)的患者发生眩晕,提示椎动脉管径与眩晕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2.2 两组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各项超声指标比较眩晕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PSV、EDV及RI分别与非眩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各项超声指标比较

2.3 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年龄与眩晕发生的关系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中,18~39、>39~59岁、>59~72岁年龄段患者眩晕发生率分别为40.9%、60.8%、79.8%,3个年龄段患者间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眩晕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见表3。

表3 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年龄分布及各年龄组眩晕的发生率

3 讨论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眩晕的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涉及病因繁多[1],后循环缺血是根本原因。正常情况下椎动脉颅外段分为颈段、椎体段、寰椎段,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在C7横突孔的前方进入C6横突孔,依次穿过C6~C2颈椎横突孔后折向后内方,经寰椎后弓上方穿过寰椎后膜,由枕骨大孔入颅[2]。在脑桥延髓交界处左右椎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其是脑干及小脑主要供血动脉,基底动脉的分支内听动脉是内耳迷路的重要血流来源,当椎-基底动脉缺血(VBI)时可直接影响内听动脉的血供,造成内耳迷路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眩晕症状的反复发作。因此,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直接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正常成人椎动脉管径3~5 mm,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属于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一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颅外段管壁、管腔、血管走行及检测椎动脉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本组208例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中,眩晕发生率为66.8%,其中椎动脉管径小于或等于2.0 mm者46例,有91.3%的患者发生眩晕;管径大于2.0~2.5 mm者162例,有59.9%的患者发生眩晕。由此可见,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发生眩晕的概率较大,且椎动脉管径越细,发生眩晕的可能性越大,可能与其管径细,其血流量降低有关。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平时患者没有症状,当机体感染、劳累、精神紧张、睡眠姿势改变时会导致椎动脉的结构或功能改变,血管壁周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产生供血不足,导致眩晕发作[3]。因此,先天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4-5],也可能是引起患者发生眩晕的常见原因。如果临床没有发现其他明确的引起眩晕的病因应考虑到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可能,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首先应二维超声清晰显示椎动脉管径,测量并记录管径大小,若椎动脉管径均匀性偏细,管径小于对侧50%以上或血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5 mm者,定义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血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 mm为生理性狭窄,一定强调是椎动脉颅外段管径全程细,而不是节段性管径细,椎动脉管径细需排除因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或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椎动脉血流低灌注导致的管径变细。

椎动脉的形态改变引起了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而发生眩晕症状,说明椎动脉的形态学与血流速度的变化有直接相关性,同时表明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组病例眩晕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PSV、EDV及RI与非眩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罗宇等[6]报道相一致,说明椎动脉的形态学与血流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7-8],进一步表明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眩晕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椎动脉管径细引起椎动脉流速降低、血流量减少,血流频谱呈高阻型改变,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基底动脉的血供而发生眩晕症状。郭强等[9]研究也表明,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超声在测量椎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时尤其应注意检测角度的准确性,确保检测角度小于或等于60°,避免因多普勒角度错误导致的测量结果错误,一般采用5~10 MHz高频线阵探头进行测量,对于肥胖、颈部较短的患者可采用2~5 MHz凸阵探头进行测量。本组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比较,>59~72岁组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者眩晕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于或等于59岁组。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患者眩晕发作有上升的趋势。老年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壁弹性降低,阻力增高,还有部分患者存在老年性颈椎退行性变等因素,以上多种原因可能增加老年患者动脉硬化、降低血管弹性等改变,使本来管径偏小的椎动脉更容易引起血管狭窄从而引起后循环缺血而引发眩晕症状发作。

总之,先天性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管径的形态学改变引起了管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该部分患者出现眩晕症状的原因,并且年龄可能是该类患者发生眩晕的高危因素,一侧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症状发作密切相关。超声作为经济、无创、简便、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地发现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以及检测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各项超声指标,可全面了解椎动脉颅外段的解剖结构及血流信息,为临床判断后循环供血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1]栗秀初,孔繁元,黄如训.进一步提升眩晕、头晕和头昏诊疗工作中的理性共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科杂志,2011,37(11):702-704.

[2]邢锦,何文,张红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5):24-25.

[3]张中银,庄闪花,谭畸,等.青年人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951-952.

[4]李翠蓉,夏炳兰,杨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发育不良在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4):710-712. [5]皮永前,潘永寿.彩超对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13,26(2):270-272.

[6]罗宇,刘贵伦,刘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2,21(7):534-535.

[7]王力力,华扬,凌晨,等.应用血管超声分析椎动脉管径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8):400-403.

[8]王力力,华扬,凌晨,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检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8):396-399.

[9]郭强,田家玮,罗伟华,等.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CDFI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164-16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2.035

B

1009-5519(2015)02-0250-03

2014-07-04)

吴秀平(1980-),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E-mail:sdethme@hotmail.com。

猜你喜欢

管径椎动脉先天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