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大师彭培根

2015-12-16吴星铎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培根建筑师建筑

文/吴星铎

建筑大师彭培根

文/吴星铎

彭培根近照,摄影:黄山图片社

他是一位热血“70后”。71岁,所以“70后”。

除了建筑作品以及教学上的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以言报国”的建筑师,建筑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了大大小小几十条建议,上至关乎国家或地方的政策的方向性,下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都被落实,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建设性的影响。

采访他之前,但见材料中他纵横捭阖,措辞尖锐,毫不留情地批判各类他认为的“妖魔鬼怪建筑”——国家大剧院、“大裤衩”、鸟巢等等。以为他是一位锋芒毕露、不好相处的专家,等见到他本人,完全打消顾虑,他是一位随和温润、谦虚厚重的长者。

他是彭培根——加拿大籍华裔专家,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199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建国六十周年对城乡建设有贡献人物”。

“我们一家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

“这是我毕生的荣幸,朱镕基先生当时作为副总理为我们颁奖,他是一位正能量的真正代表性人物。我非常自豪他能为我颁奖。”回忆起1992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情景,彭培根记忆犹新。

彭培根祖籍湖南长沙,1943年出生于安徽阜阳。他的父亲彭鸿文将军是国民党的一位爱国抗日将领,曾任第十战区徐西军区司令,他的母亲也出身同盟会将领家庭。彭培根便出生于这样一个传统的军人家庭,从小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青少年时期,便已熟读儒道经典。

他早年追随著名建筑大师王大闳,1973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硕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拿大的著名建筑事务所工作,并在加拿大的Waterloo大学兼课。

1981年,彭培根听从父亲的教导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回国,他是海峡两岸分隔后最先回归大陆的一位建筑师。

“我们一家刚回国定居的那一年,每天还要去排队取牛奶,衣物、粮食都要布票、粮票。到现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各方面的伟大成果,我们一家是改革开放的最佳见证人之一。”彭培根说。

彭培根一家人都见证着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多年探索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融合,这多在他开创的大地建筑事务所及他在清华开设20年的“理性建筑”的课程中有所反映。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彭培根以其在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在他回国10年之后,在199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正式设立的第二年,1992年,当仁不让地获得这项殊荣。

大地建筑,建筑在中国大地

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于1985年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建筑设计企业。自公司成立以来,彭培根始终以设计精品工程和注重严谨创新为己任,致力于向社会向大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大地建筑的作品,建筑在中国大地上。三十余年来,大地建筑已经在中国设计规划过2000多个工程项目,其中有20多个国家级重大工程。厦门总体规划、沈阳的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银谷大厦、北京中旅大厦、上海华侨大厦、青岛市-黄岛总体规划、广州新白云机场的占地120 万平方米的详细规划及部分重要建筑、北京燕莎中心的酒店广场、景观和啤酒屋等设计。国航头等舱休息厅、济南大金区10平方公里的总体方案……都是大地建筑的心血之作。彭培根的一张手绘上海建设银行的手绘草图,被收入了于加拿大出版的《国际著名建筑师草图记》。

彭培根有一个笔名叫“心农”,表明了他“心系农民”之意。大地建筑为农村提供合理的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及咨询服务,开展农村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等,还在1986年成立了一个“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向农村捐献了209万元人民币。彭培根用这一基金资助不同类型的村镇进行规划,包括革命老区,全国边、远、贫困地区。他连续几年支援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保护江苏周庄古镇水乡的活动;他聘用农村建筑专家做了73个项目教农民如何安全建房。

通过各种方式,这位“心农”为中国培训了无数“赤脚建筑师”。

“我是加拿大籍,我最敬佩的加拿大人是白求恩。我跟他的不同点是,他为中国培养‘赤脚医生’,我们为中国培养‘赤脚建筑师’,我跟他的相同点是,我们都热爱中国,并为之奉献一生。”彭培根如是说。

“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我们的家”

当笔者询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的时候,彭培根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的家,因为它没有被业主(他夫人)或领导改过。”

清华16公寓楼是苏联建筑师设计的再版,1960年竣工的“专家公寓”。优点是南北进深只有10米,穿堂风好,整个夏天都不用开空调。楼层高3.5米;虽只有120平方米但是冬暖夏凉。

彭培根阐述了他设计自己家时的三个“我是”的设计理念:“我是建筑师,充分利用面积不大的空间,使之‘小中见大’”。空间功能要‘形式追随功能’,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金科玉律。”

他接着阐述第二个“我是”:“我是中国人,但已习惯西方的生活和表达方式,住宅设计要体现现代文明的骨架,又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神韵。”

第三个“我是”:“我是教师,家里要朴素淡雅,有宁静质朴的书香之风。只用两种主色:清漆磨褪的硬木原色和白色。”

有了这样的设计理念,质朴的原木色和简洁的白色的主色调、生机盎然的绿植、苍劲或儒雅的书法、细量过的窄木条、废旧红酒盒装饰的门框、透光又结实的门、移位的洗手间、千挑万选定制的最简洁的明式太师椅……诸多细节便出现在你面前。

“以言报国”的显著标签

除了彭培根的专业和教学成就以外,“以言报国”是这位热血“70后”“心农”的显著标签。

“我为中国《宪法》改过两个字。”彭培根笑着说。早在1984年,他就建议将中国《宪法》中的用词“残废人”和“残废军人”改为“残疾人”“残疾军人”,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通过。

1998年国务院6个部委联合颁布“汽车十年强制报废”的规定,彭培根向国务院有关领导提交了一篇“反对强制报废的规定”的内参。甚至在房产方面,对于综合整治房地产市场系统工程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6年,我向王岐山市长建议五环路不要收费。王市长批了以后,2007年元旦开始就不收费了。北京市汽车2010年起限售的政策是我建议的。还有,乘飞机将机场建设费放在机票中也是我建议的。”彭培根对自己的提议被采纳感到很欣慰。

当然还有一些建议目前还没有被采纳。“我强烈地建议将绿卡的中文名称‘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改为‘居住证’。”彭培根说,“我曾经建议在绿卡中增设‘中文姓名’一栏。2012年10月起,这条建议已被落实,为什么对优秀外国专家等外籍人士,非要用‘永久居留证’,‘居留’和‘拘留’同音,这样是不好的。”

6月4日,《长沙晚报》刊登了对他的访问《湘江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漫谈》,这篇访问中,彭培根从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十八大生态文明”的高度,就湘江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该如何发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解读,并对湘江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具体建议。

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2个国家级新区,5月24日正式挂牌。彭培根说:“要想把湘江新区建设好,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把中国的湖南的古今结合的文化底蕴,作为城市建设的原动力之‘水’,水涨船才会高,要从中国尤其是湖南的历史文化中去丰富文化内涵和找寻灵感。”

谈到建筑领域,彭培根的“言”尤显犀利。

他是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奥运会主体育馆毫不留情的批判者。他毫不客气地说:“那些是‘妖魔鬼怪建筑’。”

2000年6月,两院140名院士及114名知名建筑师、规划师及工程师,分别联名上书中央请求撤销法国建筑师安得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彭培根是114位建筑界专家中的积极参与人之一。

彭培根说:“我们反对这些外国建筑师的设计,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是因为这些建筑本身有许多设计上的不合理,违背了建筑的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这是建筑学上最实际的反面教材。”

彭培根认为,自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权被法国人安得鲁“拿走”之后,中国建筑市场上刮起了一阵狂风。大家一窝蜂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视觉刺激”,追求“另类”、出现了一批“妖魔鬼怪建筑”,这让他深感痛心。

2008年,彭培根应邀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批判极少数的洋“建筑大师”,把中国当作新武器的试验场,他的意见得到了国际上两个最权威的建筑专业杂志之一英国的《建筑评论》(the Architecture Review)的社论支持。

“2014年,习主席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说‘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和周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中国的建筑要‘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追求美观’是一脉相承的。”彭培根说,“50多年来,西方国家已经崇尚朴实大方、亲切和重视基本功能的建筑主流思想,其实这就是中国艺术哲学里的‘大美无言’和‘大美无形’的理念。”

教学——无形的建筑

清华园里,辛勤耕耘,彭培根的教学是他“无形的建筑”。

1982年,彭培根以外籍专家的身份开始了在清华的任教生涯,迄今已经三十余年。除了基础的建筑设计课程,彭先生还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开设了高级选修课程“理性建筑”。2008年,清华大学评估“精品课”的机制建立之初,这门课程便当选,它也是建筑学院被评上的四门精品课程之一。

“理性建筑”这门课程采用全英授课,讲解了西方的建筑理念,并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要坚持全英授课呢?彭培根说:“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的摇篮是在芝加哥,新一代的建筑术语,都是英文的原文。它们的中文译名有五六种之多,所以最好用英文原文授课。”

虽然英文授课给课程增加了难度,但是学生们还是很乐意选修这门课。除了坚持英文授课,彭先生还坚持“体验式教育”。他带领着学生们参观他自己设计的家,以实体建筑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我的考试也是很开放的,都是主观题,而且不限时间。我记得有一次考试时,有一个学生殷霄洋洋洒洒写了14页还收不住,直接写到了晚上11点,最后连我一起,都被保安赶走了。”彭培根笑言。

唐装、太极、简体字及其他

彭培根的生活是丰富的,篮球、设计唐装、太极,都有精彩之处。

篮球是彭培根的一大爱好,他是清华大学教授篮球队队员。他让笔者看他的从中线超远距离投篮视频,命中率相当高。

彭培根亲自设计国服“新中国现代唐装”,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五项专利,他还担任着红都集团特聘服装设计师。拍摄封面期间,他特意让笔者也体会了一下穿上他亲手设计的唐装的感觉。

彭培根是一位会“降龙十八掌”的建筑师。采访结束,他现场为笔者一行人打了一套“太极霹雳十八掌”,步伐游走,掌力翻飞。他介绍说:“太极霹雳十八掌是武当派太极掌与河北沧州八极拳的腿功综合而成,金庸给它取了个别名‘降龙十八掌’,他用‘降龙’可能是灵感来自‘祥龙呼日’的招式,我认为用‘祥龙’二字更好。因为龙代表大自然,是不能降伏的。”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等中国古典哲学及文学的彭培根其实是简体字的拥护者。他认为中国的文字,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演变着,先由简而繁,再由繁而简。对那些反对简体字的人,彭培根说:“你们应该用甲骨文,那才是最原始的繁体字!”

他介绍说,简体字改得好的有许多,比如塵的简体是尘,原来是指鹿跑起来的土是尘土,那马跑起来的算不算?所以小土是“尘”,改得好!也有一些个别字他认为应该恢复繁体的,例如中华的“华”,爱情的“爱”。

彭培根认为,在诸多的简体字中,“态”字是改得最好的字之一,他说:“改字的人不但懂文字、社会学和心理学,还懂得尊敬妇女。太字下加一心,表示懂得太太的心才叫‘态度好’!”

一旁的彭太太点头表示赞许。(实习生万晓璋、张涵锦参与采访录音、素材整理)

国家外国专家局前局长王迺(前)与彭培根夫妇合影

猜你喜欢

培根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