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学治学的外国教授

2015-12-16刘杰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敦煌学讲义外教

文/刘杰

朴学治学的外国教授

文/刘杰

2008年,作者(右)在学期结束时与张椿锡教授(左)合影

博士毕业工作4年了,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我是他们的外教。看着留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不禁想到了博士期间我的外教——韩国成钧馆大学的张椿锡教授。

用中文讲授敦煌学的韩国教授

时间的车轮倒回7年前,上海师范大学美丽的校园,绿藤红墙、苍翠掩映的第三教学楼。

2007年9月,我从西南边陲昆明,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师从徐时仪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进校第一学期,只有两门专业必修课。初到上海,抱着强大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动力,我从教学秘书那儿要来了研究生选修课课表,从一堆课程中,选择了“敦煌文献研究”这门课,任课教师张椿锡教授,上课地点在第三教学楼。

"十一"长假过后,我们开始正式进班上课。“敦煌文献研究”这门课,空荡荡的小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6个学生,来上课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男性,眼睛非常有神,说话有些慢,甚至常常停顿,口音很重。这是我第一次上课对张老师的印象。

几次课下来,我和班上的同学逐渐熟了,我问班上的同学,这位老师是哪里人,怎么口语表达这么不利索,口音还很重。同学笑答说:“他不是中国人,是韩国的中国学教授,来中国访学期间给研究生开设敦煌学的课程。”我一下子愕然了,一个外国人,研究中国古典文献,阅读古汉语,并给中国研究生用中文讲授敦煌学的课程,这是一件多么超越想象、不可思议的事!

硕士阶段,我曾听过郝春文教授的课,对敦煌学及敦煌文献有一些认识和了解,深知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重大价值,对于残损文书的识读困难是深有体会的。研究敦煌学,第一步就是对一千多年前,从唐到宋初手写文献的识读。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应该在中国,但给我们讲敦煌文献的教授,竟然是一个外国人!带着怀疑和难以置信的心态,初踏学术门槛的我开始了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

朴学的治学方式

上海师大美丽的校园,布满爬山虎的红墙,第三教学楼那富于历史气息的建筑样式,加上张椿锡教授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我辛苦的博士学习阶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中国的大学教授,尤其人文学院的教授,往往颇具传统知识分子的风度,不拘小节,追求心灵的自由。文学院的教授,上研究生的课往往都比较随性,一般也没有讲义,上课早几分钟或者晚几分钟似乎都比较正常。课堂上注重某一问题的阐发、引申和讨论,至于文本的细读则留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完成。但张老师的课却不是这样。

第一堂课,张老师带来了厚厚的讲义——装订好的《敦煌变文校注》,一人一本发给我们。此后每堂课,张老师都要发讲义,有的是本节课需要用的扩展阅读材料,有的是下次课的文本材料,需提前预习。当时作为博士一年级的新生,第一次感受到一位治中国旧学的外国学者的严谨,感觉一夜之间回到了民国时期的大学课堂。

课堂上,张老师没有国内教授常用的PPT,而是粉笔加讲义,站立于讲台。一句一句地讲读敦煌藏经洞的佛教文献,尤其是变文。复印的写本文献,往往字迹不清,加之俗体字比较多,认读起来比较困难。学生读一段,张老师逐字逐句讲一段。每一个俗体字、每一个梵文转写的词,都尽量讲明白。这样立足文本的古代文献精读,在本科的古代汉语课上有一些粗线条的讲解,在研究生阶段就几乎绝迹了。在很多外行看来,这是旧时的教学方法,应该淘汰了。但对于传统学科,文本的精读和细读是必不可少的,朴学的功底是必须要有的。

作者上张椿锡教授课时的笔记和学习材料

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认真读文献,别说对于普通人,就是对于一些学者而言,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抛弃文本,空谈理论、创新,对传统文献作心灵鸡汤式的解读是学界和文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今天中国学术界公认的浮躁,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是找不到的。

课堂上,张老师每每谈起早年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经历,逐句看《大藏经》,整篇整篇地背《孟子》以及其他中国文化典籍……要知道,张老师还是一位韩国人。一个外国人,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就古汉语这一关,需要经历多大的考验和挑战!一个外国学者,克服各种语言障碍和文本识读困难,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佛教史,这对于刚刚进入学术门槛的我,是十分钦佩和震撼的。

时间虽然过去了多年,“敦煌文献研究”的讲义,每一张我都保留着。翻开讲义,脑海里不时回响起张老师高亢却不太标准的语调。中国旧式文人的严谨治学方式在张老师这个外教身上体现无遗。这种朴学的治学态度和方式,在今天中国学者的身上,真是不多见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学者也到中国工作和交流。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迎接世人。我非常感谢我博士期间的外教张椿锡教授,以及在高等教育阶段受教的诸多特点鲜明的外教。现如今,站在讲台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我也是他们的外教。(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敦煌学讲义外教
陈岱孙补充讲义
百余年来敦煌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陈岱孙补充讲义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精髓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