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研究

2015-12-16林明惠蔡道锐

关键词:利益大学生学生

林明惠,周 韬,蔡道锐

(1.福建师范大学 物理与能源学院; 2.福建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研究

林明惠1,周 韬2,蔡道锐1

(1.福建师范大学 物理与能源学院; 2.福建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网络既是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进行诉求表达的重要方式。网络不仅为大学生表达诉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畅通了大学生表达诉求的渠道,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学生诉求表达过度,引发不良后果。高校应加强统筹协调,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学生网上诉求联动处理机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诉求,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行为方式;引导;管理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分享信息、交流情感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大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便捷渠道。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通过网络表达利益诉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网络成为高校解决学生诉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校学生。调查范围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等8所本科院校。调查涉及这些院校各年级学生,涵盖文史、理工、艺术、体育等多种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1 700份,回收1 603份,回收率为94.29%,其中有效问卷1534份,有效率为95.70%。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生906人(占59.06%),女生628人(占40.94%);大一学生84人(占5.48%),大二学生414人(占26.99%),大三学生664人(占43.29%),大四学生372人(占24.25%)。

二、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的现状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诉求表达的首选渠道

传统的诉求表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面对面沟通交流;二是通过电话反映;三是采用信件等书面材料形式表达。这些途径存在程序繁琐、响应速度慢、反馈不及时等缺点,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网络具有匿名、传播快、影响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使大学生自然将网络作为表达诉求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80.57%的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75.0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相比传统的诉求途径,37.48%的学生选择“网络”作为表达诉求的首选渠道,这是所有诉求表达途径中选择人数最多的。

(二)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的自主性较强

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较强,敢于表达和维护自身的权益,希望多了解与自身权益相关的学校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等方面内容,并参与相关管理工作。调查发现,超过76%的学生在自己利益受到侵害时会通过网络表达诉求。超过一半的受调查学生表示,自己对学校的教学、发展、管理、服务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时也会利用网络进行表达。

(三)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

网络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使大学生敢于也乐于在网上表达利益诉求,使大学生的网上诉求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调查发现,大学生网上诉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权益方面的诉求,包括奖助贷体系中的利益分配和获取,各类评奖评优,以及对校园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生活服务的提供等内容;另一类是精神诉求,包括教育权利的充分获取和保障,校园民主管理,对学校发展和重大事项的发言权等。问及“你所表达的诉求内容有哪些”时,73.47%的学生反映过生活方面内容的诉求;选择“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不公正的事”占60.43%。这两项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损害自身或他人权益的问题较为关心,网上诉求表达的“维权”色彩比较突出。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单关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也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方式直接却不失理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QQ、论坛等网络媒介平台在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当回答“你可能会通过以下哪些网上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问题时,高达69.69%的学生选择了“微博”;其次是QQ,达57.11%;选择微信的占43.74%;选择贴吧和网站的人数相当,约占32%。由于微博、微信等媒介对其内容的字数有一定要求,且网络具有的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许多大学生在网上表达的诉求均直指问题,言简意赅,语言表达直接,不拐弯抹角。调查显示,55.08%的学生认为网上所表达的诉求能得到回应和解决的原因是“诉求比较合理”,44.59%的学生认为诉求无法得到解决的原因是“诉求不够合理”。这说明学生在表达诉求时已充分考虑诉求的合理性,他们的网络表达具有理性的色彩。

三、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进程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是诱因

作为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大学生对自身利益的调整比较敏感。导致大学生产生诉求的诱因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国民民族意识的重大事件、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有损学校自身形象和办学声誉的事件等。

(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使其诉求表达的愿望强烈

新时期大学生接受的新生事物比较多,个性独立,思维活跃,敢于追求和维护自己的权益。[1]他们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娴熟。因此,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地位。相较于基础教育阶段,大学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社会接触更加紧密,校园内利益关系的调整更加频繁,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情感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又常常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往往更倾向于借助网络表达利益诉求。

(三)大学生诉求的正常输出遭遇体制性迟钝

当前大学生诉求表达所面临的体制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当前一些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停留在“高校做出决定,学生遵照执行”上,这与大学生诉求高涨相矛盾。有些高校管理者往往把那些反映问题、提出要求的学生视为“问题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行政诉求渠道就不畅通。[2]二是多元化的诉求与表达途径的狭窄相矛盾。学生所表达的诉求中既有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还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议题。但现实中,解决大学生诉求的体制机制尚不具备和健全。归结起来,这两大矛盾根源于高校传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缺陷。与传统诉求表达渠道相比较,网络诉求表达的优势明显,使得多数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网络来表达诉求。

(四)网络的天然优势促使线上诉求增加

随着移动互联网建设的加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是“揣着互联网走天下”的一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对大学生表达利益诉求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网络增强了大学生表达诉求的意识。网络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网络的廉价性、简易性使他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网络上各种思想多元混杂,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状况。其次,网络传播极其迅捷,使信息能够快速扩散,同时网络的交互性强,网民能对相关信息迅速做出反应,一旦某一话题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便能很快引发并形成舆论。网络的这些特性,为大学生表达诉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得到了他们的青睐。

四、大学生网上诉求对现实行为方式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拓宽大学生诉求表达的途径,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权益。网上诉求表达的普及对保障学生权益、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与传统诉求表达途径的有限影响力不同,网络突破了校园的围墙界限,在网上表达的诉求能吸引全社会的关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管理者要更加注意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更加注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时效性极强,对高校科层管理体制下低效率的传统诉求解决机制产生巨大冲击,客观上要求学校提高响应诉求的速度,促进学生维权效率的提高。

2.促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有利于改进高校工作。在传统的高校科层管理体制中,学生是被管理者,处于管理层级的末梢、底端,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话语权式微。然而在网络中,学生不再是处在管理层级末端的“沉默的大多数”,网络的平等性特征赋予学生与校方平等对话的资格,使学生在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中的话语权上升。“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大至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小至校园餐厅的饭菜价格都可能成为“被报道”的话题。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或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层次、内容得到极大丰富和深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通过网络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对高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使高校工作开展更加透明化、规范化、精细化。第二,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或间接地对高校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高校工作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注重保障学生权益。第三,学生以网络投票等方式参与到高校决策工作中,促进高校决策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

3.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其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待公民社会的态度,具体表现在公民对权利义务的认知、对公民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对公共领域事务的关心和参与公民社会活动的行为意向等几个方面。[3]公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塑造。网络具备公共产品的属性,在成为大学生表达诉求主要途径的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中,大学生表达权益诉求,体现出他们对每一个个体都平等享有的权利、价值和尊严的体认;而他们通过网络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及对学校未来发展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则反映了他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的精神。因此,网上诉求表达是大学生作为“校园公民”行使公民权利的过程,也是彰显公民价值、增强公民社会价值认同的过程。大学生网民对于网上诉求的点击、关注、解读、评论、转发等操作,实际上使更多人参与到网上诉求表达的过程中,使网上诉求表达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公民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过程。

(二)负面影响

1.容易导致现实组织关系弱化。网络在为学生表达诉求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因学生使用不当而导致现实组织关系弱化的风险。一方面,学生可能借助网络的便捷性,直接越过必要的正常程序表达诉求,导致学校组织资源的闲置与浪费。[4]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学校组织的优势地位无法彰显,在丧失优先话语权的情形下,学校的发声容易湮没在喧嚣嘈杂的网络话语环境中,随之而来的是组织形象的消解,传统“师道尊严”的神圣性、权威性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解构并消失。此外,网上诉求信息纷繁庞杂,加大了学校甄别和处理诉求信息的难度。网上表达的即时性与学校组织响应诉求所需的程序性、滞后性形成冲突,容易使组织作用的消解和组织形象的解构进一步在网下延伸,引起学生不满情绪的蓄积,使网上表达丧失理性,进而演变成为集体情绪的宣泄,使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风险加大。

2.容易造成部分学生诉求过度表达。在现实生活中,受法律、道德观念和校纪校规的约束,大学生会注重言谈举止等现实行为方式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得体性。但在网络中,学生是诉求话题的发起者、阐释者、评论者,掌握着话语表达的主动权,加之网络具有裂变式传播的特点,诉求表达者处于网络传播的核心,这都容易使部分大学生陷入个人中心主义的迷途。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个人利益主张的“仲裁者”、“法官”,可能导致其只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注重个人权利的获取,忽视个人义务的履行,在网络上过度表达利益诉求。

3.容易使部分大学生患上“网络综合症”。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然而,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在网上表达诉求缺少必要的引导,容易使部分大学生患上“网络综合症”。一是导致网上诉求表达成瘾。把网络当成唯一的诉求表达途径,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其他诉求表达渠道,网络表达呈现高频率、草率化倾向。二是导致诉求对象虚拟化。长期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极易导致表达者将现实生活虚拟化。在网上诉求表达中,诉求表达的对象应是校方(学校组织机构及其代理人),而网络仅是传输诉求信息的媒介。但由于网络具备高度的虚拟性和社交化特性,表达者常常把虚拟的网络当做诉求表达的对象,出现“为表达(诉求)而表达”的情形。三是导致人际关系疏远。通过现实的途径表达诉求,利益诉求的表达者总是在与特定的人或组织打交道,期望自己的诉求引起对方的关注。在网络中,表达者面对的是不确定的表达对象,表达方式也不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有声语言、神态和肢体语言,而是高度符号化的网络语言,造成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五、大学生网上诉求引导与管理的策略

(一)有效整合,畅通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

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畅通大学生利益表达和解决渠道,不仅能使大学生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宣泄自己的情绪,也能使高校掌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大学生的合理意见做出政策上的调整,及时解决学生反应的诉求,尽量把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畅通大学生利益表达渠道,需要将网上与网下的诉求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处反映、有处投诉、有处申诉。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建立信息化的大学生诉求表达途径。发挥新媒体在收集信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构建包含校园网、微博、微信、电子邮箱、QQ等在内的多手段利益诉求表达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表达意愿,把网上诉求平台打造成学生反映诉求的新通道。如,中国科技大学先后在人人网开通“中国科大权益问题收集箱”、微博版“小权”、微信版“呼叫小权”,汇总、回应学生反映的各种权益问题,减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传统的网下诉求表达机制。一是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各项处罚决定,都可提出申诉,发挥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学校领导定期与学生代表沟通制度。如福建师范大学从2012年起,开展书记早餐会、校长面对面活动,通过校党委书记定期与学生共进早餐、校长经常性地与学生面对面方式,逐一落实、解决校学生会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到的学生诉求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二)迅速联动,构建高效的大学生网上诉求处理机制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的诉求,建立多部门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形成服务学生的整体合力。一是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利益诉求处理工作机构。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校级层面的学生利益诉求处理工作小组,并下设专门的组织,具体负责学生利益诉求的收集、处理、解决、反馈等工作。各学院也要成立相应的学生利益诉求工作组织。二是建立规范的大学生网上诉求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高校应开通面向全校学生的官方微博、微信等,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反映的各种诉求,同时建立网上诉求信息核查机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第一时间在网上响应学生的利益诉求,第一时间将相关诉求告知相关单位,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联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解决。三是建立及时的大学生网上诉求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学生网上反映的诉求,能解决的问题高校相关部门立即处理,并尽快向学生反馈。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高校相关部门应做好解释工作,并说明解决的思路。对于不切实际、不合理的学生诉求,应做好沟通工作以获得学生的理解,防止微小问题复杂化、微小矛盾扩大化。

福建师范大学在学生网上诉求联动处理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成立以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服务联动协调工作小组,小组下设校学生服务联动协调中心(挂靠校学生工作处),是福建省高校首个架设在微博上的新媒体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将相关部门、校院各级学生组织等的微博纳入中心微博体系中,具备功能强大的学生网上诉求联动处理能力。该校组建了专门的学生联动助理队伍,建立联动助理与联动中心各成员单位对口定向联动制度,由联动助理专人专项追踪学生诉求的处置进展情况,确保学生的每一条网上诉求都得到妥善的解决。运行一年多来,共协调解决学生在微博上反映的1 000多件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网上诉求

高校要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大学生网上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第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使其认识到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的共同性,多些理性,少些冲动,有理有据地表达诉求。第二,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法规制度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控制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表达诉求,使学生懂得网络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意识到在表达诉求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滥用网络表达自由权,避免出现话题夸张化、讨论娱乐化的倾向,促使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维护自身合理诉求。

(四)强化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工作能力

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业务培训,提升他们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正确看待网络对学生诉求表达的作用,熟悉掌握必要的网络技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网上诉求,使网络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以包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网上诉求。如果学生反映的诉求不够合理、较为片面,应客观分析学生诉求产生的原因,做好解释工作,不要置之不理。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他们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五)促进沟通,完善以学生为本的诉求保障机制

高校应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构建完善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保障体系。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应将话语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制定涉及学生权益的政策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第二,保障学生的知情权。高校应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除明确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余的一律公开,尤其是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比、学费收缴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了解学校事业发展等方面信息的权利,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学校情况,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第三,完善学生申诉处理程序。高校应成立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出台学生申诉处理办法,明确申诉处理程序,保障学生的申诉权,做到事前告知、事中听审、事后救济。只有得到制度性的保障,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

[1]苏云升.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高校的学生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26-28.

[2]张红.论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科学构建[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

[3]王卓,吴迪.公民意识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4):124-130.

[4]周永煌.论网络对大学生诉求表达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88-89.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Demands Expression and Real-Life Behaviour Pattern

LIN Ming-hui1, ZHOU Tao2, CAI Dao-rui1

(1.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er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Fujian,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Fujian, China)

Network,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lso crucial to their demands expression. The network provides a convenient way and expedites the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xpress demands. However, it will also lead to over-ex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emands to produce adverse consequences. To maintain campus stability and its harmo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to construct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linkage processing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ppeal to solve their demands timely.

college student; network demands expression; behaviour pattern; guidance; management

2014-12-1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辅导员骨干研究专项)A类课题(JA13655S)

林明惠(1984-),男,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团委书记,讲师,博士研究生。

G641

A

1671-9247(2015)02-0145-04

猜你喜欢

利益大学生学生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