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2015-12-16夏春荣

关键词:解释学视域辅导员

夏春荣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马鞍山 243031)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夏春荣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马鞍山 243031)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总体上较为民主平等,呈良性状态, 但也会在二者互不认同的条件下出现各种偏移和失调状态,使二者之间的沟通受到严重阻碍。应拓宽对话理解渠道,加强交互沟通;调节视域融合过程,达到文化共生;调适角色定位,重构主体间信任,以构建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辅导员;和谐关系;哲学解释学;对话理解;视域融合

辅导员和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有深远影响。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理论溯源

解释学(hermeneutics)是在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流派,是一门关于理解或解释的理论或哲学。一般认为,解释学可分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等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学和以海德格尔及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是解释学发展的新阶段,它突破了传统解释学难以克服的障碍,其内涵包括超越文本、对话理解、视界融合、创生意义、丰裕精神五个方面。总之,哲学解释学是一种存在论的哲学,它体现了理解是在超越文本基础上进行对话并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创生新的意义来丰裕精神。本文重点从对话理解和视域融合两个维度来诠释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行为科学研究领域,到20世纪40年代末,人际关系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一种,它是指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基于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的互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2]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的病理性现状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和个性化发展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总体上较为民主平等,呈良性状态,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借鉴教育病理学知识,针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病理性症状进行多层面的分析。

所谓教育病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教育功能阻碍),使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过程。”[3]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某些不和谐关系属于教育病理的一类,我们可将其引申为辅导员和大学生在互不认同的条件下所出现的各种偏移和失调状态,使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功能受到严重阻碍的现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病理性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话理解不畅形成的位势落差

解释学作为一种关于理解的学问,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达到理解。哲学解释学认为,理解的达成以及共鸣的产生是通过对话的过程达到的,理解的过程就是用语言对话的过程。[4]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实际沟通过程中,由于双方的年龄、社会生活经验、拥有知识的深广度、看待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导致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对话理解。

哲学解释学所推崇的对话理解更多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形:一是辅导员单向输出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辅导员输出的信息,二者相互疏离,没有形成对话;二是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多是事务性的、浅层次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内容,较少涉及敞开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层次内容,如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成长的需要、发展的要求和情感方面的困扰等,二者在精神层次上没有做到真正的“敞开”和“接纳”。

(二)视域融合不透形成的文化抗生

视域融合又称“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具体指理解的过程性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他者与自我的无限融合过程。本文中的视域融合指的是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理解与沟通过程中的状况与结果。辅导员和大学生是不同的文化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业缘关系、不同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期待。业缘关系(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称为“业缘关系”[5])的非对称性使大学生处于被教育、被管理的地位,容易造成主客体的落差和感情上的疏离;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不同文化视野和文化期待的碰撞容易产生观念差异和文化间隙,造成文化抗生的不认同状态。这些不认同状态的产生导致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的疏远,使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度也会打折扣。

(三)角色定位不明形成的信任危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定位是对个人职能和地位的划分,规定着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那么如何来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呢?“在我国高校中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基本任务是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6]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上的指路人,生活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的疏导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往往因各种原因出现不当迁移。

在许多高校,辅导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经常陷入各种繁杂工作的泥潭中。一方面,高校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发号施令,都需要辅导员去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大学生的管理几乎最后都要落实到辅导员的工作上,这些管理工作需要辅导员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发言;另一方面,辅导员还承担着服务性工作,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考虑学生的愿望,以便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从这方面看,辅导员又是学生利益的维护者。

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的双重角色需要辅导员一时“慈眉善目”,另一时又“横眉冷对”,这影响了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使他们对辅导员的信任度降低,容易造成信任危机。

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拓宽对话理解渠道,加强交互沟通

“就理解而言,伽达默尔认为理解他人不是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的心境,而是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产生共同的语言。”[7]这种对话突破了主客二分的传统模式,主体间的交互成为理解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源于人的现实生活需要并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交往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必须回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去,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完成对话。如:通过召开“榜样在我身边”的主题宣讲会,向广大学子展示榜样的风采,倡导并建议广大学子找准目标,把握机会,为自己的理想奋斗;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实施诚信行动,加强学生修养,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提高诚信水平。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话理解就是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方式。高校辅导员通过活动的引领作用,可以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成长需要和发展要求,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实现精神层次的需求满足,做到“敞开”和“接纳”,促进双方的交互沟通。

(二)调节视域融合过程,达到文化共生

视域融合具有个体性、开放性和超越性,在不同的视域间达到融合并不是牺牲一方去迎合另一方,而是不同的视域各自跨越自身的界限与对方融为一体。[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尽力把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视域“融合”起来,以构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靠业缘关系所维持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种有限的短期教育。高校辅导员应既“管”又“理”,辅导员要充当催化剂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目标,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大学生更需要的是一种理顺,而不是被“管”,辅导员要善用“管”和“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是不同的文化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期待。根据哲学解释学的观点,不同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期待的相遇就是意义的生成,意义的生成过程是多种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情感因素是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视野统一和文化期待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这种基础渗透着辅导员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发展,使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亲近,产生文化认同。

(三)调适角色定位,重构主体间信任

探讨角色定位的角度和层面很多,既可以从实然的角度,也可以从应然的角度;既可以从多方位的角度,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既可以从主体的角度,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某种程度上把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限定在“应然”的层面,导致角色不清,产生角色期望间的冲突,如: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辅导员自我角色定位间的冲突;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现实工作需要的冲突;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与辅导员自身角色定位的冲突等。针对这些冲突,辅导员应该进行角色调适,从“保姆型”向“专家型”转化,以重构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信任度。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多与自己交流,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广泛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以拓宽工作思路,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从事务型向功能型转换。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为使日常事务的处理更有效率,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应该要服从于一个大的规划和目标,即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有清晰的思路,不能被日常事务淹没。应从中抽出身来,多着眼于研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把学生工作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将工作实践理论化,同时将先进的理论应用到辅导员工作实际中,不仅在实践上出成果,而且要在理论上出成果。

再次,高校辅导员从单向传输向互相促进转化。大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动着的个体,高校辅导员也应该是一个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感情的人。辅导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从思想上和人格上影响他们。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能在团结向上的氛围中得到提高。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中能逐渐构筑信任,促进相互间关系的和谐。

四、结语

哲学解释学为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现代倡导的新型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辅导员是社会经验的提供者,更是多元价值的分享者;是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更是奋斗目标的助跑者。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7.

[2]许翠.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现状与调适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夏春荣.我国学校德育病理现象剖析[J].福建论坛,2008(4):31-34.

[4]王北生.当代教育基本理论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28.

[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7MdcDBObb9s_09Iwisba9JNatE3AialRgDCko7YfEEUMmLljiIT4FvyxA-7zU_W3b9UpWjlk4QdrBDNewQe8a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76.

[7]王爱玲.基于解释学哲学的关于“理解”的教育主张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3-7.

[8]王北生.当代教育基本理论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29.

(责任编辑 汪继友)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XIA Chun-r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243031, Anhui,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democratic and equal in a good state but in the condition of mutual disapproval there exist varieties of deviation and maladjustment in which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urns to be severely hindere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dialogue understanding easier with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regulate the course of horizon fusion for the cultural symbiosis, and make adjustment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er-subject trus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structor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dialogue understanding; horizon fusion

2015-01-03

安徽省高校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组织结构演变中的技术机制研究(2013SQRW146ZD)

夏春荣(1973-),女,安徽庐江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

G641

A

1671-9247(2015)02-0142-03

猜你喜欢

解释学视域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论法律的确定性、妥当性与交谈合理性*——评《法律解释学》“法律确定性问题”部分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20世纪西方解释学发展概况
——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