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研究
2015-12-16王杏初
赵 龙,王杏初
(1.安徽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基于微博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研究
赵 龙1,王杏初2
(1.安徽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微博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应建立健全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的微博集群,掌握职业指导微博运营的技术与方法,并与其它载体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其运行机制,同时防止碎片化以及虚假信息的干扰,将微博引入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
微博;大学生;职业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事业逐步发展。关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有关法律也开始有了明确要求,比如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明确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进入21世纪,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职业指导也逐渐受到学生、高校、社会的重视,高校普遍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等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绝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一些专门的职业指导讲座也时有开展,相对多元的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初步建立。高校职业指导逐渐凸显出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国际化等特征。
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事业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由于在开展职业指导实践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事职业指导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高,课堂教学仍然是大学进行职业指导的主要形式,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没有本质上区别,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指导效果差,在学生中的影响弱,对学生的实际指导作用不明显。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微博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媒体,正在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笔者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借助微博,直观、形象、便捷地向大学生传播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和信息,从而使微博成为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发展能力的一种媒体形态、方式。利用发展迅猛的微博作为新载体有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为新时期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微博作为职业指导新载体的内涵与特点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媒介的形式和载体不断变革,大众在媒介的使用上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的选择权,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介形态在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也应运而生,成为新诞生的众多媒介形态中的新宠。如今,微博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 873万,增幅达到23.5%。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微博因其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化,操作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人际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符合他们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接收信息的习惯和渠道,深受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在全方位覆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和社交沟通的主要途径,微博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具有其他传播渠道所不具有的优势,这些特点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方面也有体现。
在信息内容的传递上,微博的内容简短扼要,通常在文本下面会就详细具体的内容添加链接,这对于用户来说就如同报纸信息等的内容标题,通过标题内容帮助用户识别自己想详细了解的信息。对于大学生、高校以及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海量的职业指导信息中通过文本内容选择进入或者跳过链接的内容,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提高效率。
微博信息发布的主体不仅限于机构、名人,同时也给了普通群众一个抒发内心想法和意见的舞台。微博信息传播网络以原创贴为中心,沿着多条路径逐级发散,发散的面积大小、路径长度与传播过程中经历的节点有关系,当节点拥有较多的粉丝数时,该节点具有明显的强传播能力,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并转发,强势节点越早出现在越有利于信息的扩散,传播网络的面积将会更大,传播链将更长。传播中强势节点、次强势节点的合理分布有助于构建更大的传播网络。微博的这一特征对高校的职业指导机构来说意义重大,可以把高校庞大的学生数量转化为微博粉丝数量,从而强化自己的传播能力,并且通过发布原创信息逐步建立自己的职业指导信息发布者的网络。
传播网络的规模及速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与事件本身性质有关系,有些事件较其他事件更易于吸引用户注意力;还与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事件干扰有关,当发生了新的触发点,可能再次触发了对原事件的转发或讨论,使事件传播网络可能重新放大。也就是说,信息传播的面积、传播链长、传播的速度及传播的生命周期取决于事件本身、微博场内场外的干扰因素、传播的节点以及节点的合理布局几个方面。把握这一结构特征有利于高校发布职业指导信息、用人单位发布行业信息及互联网舆情监控。高校需要扩散某一职业指导信息时,可以合理地、有目的地进行节点的监控和布局,使结构更加利于传播。例如由高校的职业指导机构发布某一场校园招聘会的信息,然后通过高校下设的各学院团委、学生会、辅导员转发信息,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几个节点获得有关这次招聘会的详细信息。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将招聘信息传播的周期延长,可以合理地策划话题,通过和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微博互动激发传播,掀起新一轮的扩散。当高校需要对某一虚假的招聘信息传播进行控制和遏制时,则可能通过监控强势节点、限制强势节点、破坏网络结构或转移话题等活动达到目的。
二、利用微博进行职业指导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工作新理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微博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力已经势不可挡,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微博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给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积极研究微博的功能,可以将微博很好地引入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创新应用之中。把微博引入高校职业指导载体之中,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微博在发布职业指导信息和建立学生、高校以及用人单位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中的作用,把微博作为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一个新渠道。大学生作为高校职业指导的对象,在微博的信息传播结构中主要是作为信息的获得者存在,那么在职业指导中高校不仅要树立理性的“微博观”,还要注重提升高校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和伦理素质。
(二)建立健全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的微博集群
在调查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建议时,就有学生提出高校自身应与时俱进建立自己的微博,以即时发布有关学校的新闻和信息。建立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官方微博平台、各部门子微博、职业指导人员微博、职业指导分类微博以及学生班级微博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微博集群,对及时发布高校职业指导信息,能满足学生获得职业指导相关新闻的这一信息需求。建立健全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微博集群,要以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系统性为目标,形成一种合力,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宏观把握全局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层级的微博相互配合更好地服务师生。
(三)丰富职业指导微博运营的技术与方法
职业指导工作在网络上已经广泛展开,有一些职业指导性质的网站和博客已经被广大网民熟知,但是在微博方面,以职业指导为主题的微博尚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一些名人如当年《赢在中国》的制片人张利芬,一些职业指导师如张素红、刘滨等人的微博虽然粉丝众多,但是各自为营,难以形成整体联动,所以在微博上的职业指导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工作技术与方法尚未积累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需要高校在以后运营职业指导微博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1.建构多元主体的微博平台。鼓励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开通微博,成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微博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微博中自由选择关注对象,时间久了会逐渐形成他们心中的“职业导师”,无形之中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会受到这些“职业导师”的引导。在微博内容上,每一个微博的主体都要下功夫,编写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微博,在语言上还要满足学生的阅读体验,专业课教师和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微博内容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各有侧重,专业课教师应该重点介绍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技能如何在相关行业中运用,开辟生动的“微博课堂”,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可以把重点放在学生职业心理、道德、规划等反映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容上。
2.建立多方向的类型微博。微博平台的职业指导要想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必须突出个性化特点,增强互动性。通过分类微博包括测评类、职业观指导类、求职技能培训类、提供就业信息类,建立个性化微博,开展个性化的讨论,这样的分众传播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吸引学生个性化参与。
(四)将微博与其他载体进行有机结合
微博作为一种新载体进入高校职业指导的创新应用中,还需要做好微博与其他职业指导载体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效性。微博与传统职业指导的校园载体如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校园网主页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传播力度。例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是高校职业指导很好的素材,高校可以通过某一个职业指导微博将这些电视节目的视频链接发布,学生通过此微博链接到节目视频中,也可以评论相关的节目的内容,充分发挥微博互动性强的特点,引发学生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五)整合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
高校办学离不开有形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等一大批类型不同、形式各样的基地,这些基地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职业指导,所以把这些基地搬到线上,依托这些基地单位的微博来开展职业指导,能够发挥用人单位的专业优势,再根据职业指导对象的不同需要,对基地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指导线下线上一体化建设,切实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此外,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以保证微博在职业指导中切实发挥作用。高校应当出台一些政策来提高微博运行系统的管理水平,对微博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做出一些可衡量的量化标准,对微博信息进行审核和监测,对微博的身份认证进行规范等。
三、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防止微博平台职业指导的碎片化
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在形式上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单条信息的容量有限。篇幅的短小使得微博相较于其他的网络媒介有着更为简单的创作过程,和生活中常用的便签条一样。较低的门槛意味着使用人群庞大,这使得微博传播的速度更快、参与的人群更广。它的不利的一面就是因为学生在职业指导微博界面上看到的微博信息,往往是动态的、倒叙的、碎片化的信息,不容易深入了解职业指导微博信息发布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职业指导微博在语言上要做到简明扼要,用词上要富有吸引力。
(二)加强微博信息的监督
微博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观点表达门槛低,评论与信息发布同步化,以及其背后庞大的虚拟人际网络的特点。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形式,微博构建了一张庞大的虚拟人际网络,实现了信息裂变式的快速传播,促进了信息的发送与传递。但是这张巨大的网络也会造成职业指导虚假信息的快速大范围的传播。比如一些虚假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往往难以辨别其真伪,也会使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高校和用人单位职业指导官方微博需要及时搜集发现这些虚假信息,向微博运营商举报,并且在自身的微博中整理发布一些有关虚假信息特征和甄别方法等。
四、结语
高校利用微博这一载体,把大学生、高校以及用人单位这三者融入到一张网络中,这张网络不仅承担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这三种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还承载职业指导测评、技能培训、模拟招聘等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信息,为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信息便捷的渠道和工作高效的平台。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EB/OL].http://www.100ec.cn/zt/data/.
[2]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9-32.
[3]蔡奇轩.开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新时代[J].前沿,2012, (8):178-179.
[4]张慧.微博时代: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 (7):145-146.
[5]冉令军.微博信息的虚假化传播及其规避[J].神州,2011,(12):76-79.
[6]肖芃,蔡骐.文化与社会视域中的微博传播——兼论微博的内在矛盾[J].湖南社会科学,2012(4):224-227.
(责任编辑 文双全)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Based on micro-blog
ZHAO Long1, WANG Xing-chu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HUT,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2.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AHUT,Maanshan 243002,Anhui, China)
Micro-blog makes influence on the thinking mode and behavior way of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uppose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ir own Micro-blog groups associated with career guidance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make use of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Micro-blog for career guidance, make perfect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he good combination of other supporters, and make the Micro-blog accessible to the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for the avoidance of the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and false information interference.
Micro-blog;college students;career guidance
2014-11-11
赵 龙(1971-),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杏初(1973-),女,安徽潜山人,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辅导员。
G647
A
1671-9247(2015)02-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