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2015-12-16桂丹
桂 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新课程标准下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桂 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大环境范围内,我国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高师应该提高民族音乐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教学,重视实践,将民族音乐加以发扬光大。
高等师范院校;民族音乐;教育
一、我国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师范音乐教育从上世纪20年代的学堂乐歌起,就采用了欧美和日本的教学体制与音乐理论体系。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我国教育实行了向前苏联“一边倒”的教学体制和课程内容,直到现在学校应用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主要还是以“欧美式”、“苏联式”为主要思想。而我国自己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却从没有得到过真正的重视。[1]民族音乐是一种具有民族固有气质、神韵和审美习惯的概念,是千百年来由中华民族创造并世代流传的,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合乎中华民族审美取向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民族音乐中,不仅包括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各个朝代的多种形式音乐,也涵括了随中国国情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由中国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然而,从全国高师音乐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手风琴、和声、歌曲协作、合唱指挥、曲式、作品分析、舞蹈等二十几门课中,除了中国音乐史这门课以外,其余从教材到整个授课体系无不遵从于西方系统。一个对北京7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53.1%的大学生喜欢西方交响乐或声乐作品,而喜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者仅占26.8%;在一项对全国66所师范院校音乐系的抽样调查中,这些未来的音乐教师希望能“在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在对北京中学生抽样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98%的学生喜欢音乐,但明确提出喜欢民族音乐的只有2%。[2]这两个2%,正是因为存在前面的2%才直接导致了后面这个2%的发生。如果长期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中国音乐将会出现衰败、没落甚至后继无人的局面。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人,就应该要求他们把传承民族音乐视为己任,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二、在高师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要求
新音乐课程标准在审美价值中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文化传承价值中更是明确提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从审美价值还是从文化传承的价值来看,民族音乐文化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应由基础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院校来承担。在上述三类学校中,高师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不仅肩负着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任,更应该担负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二)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中提出要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同时带给人类文明以巨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便是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其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交流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不同个体和各种群体创造的一种体现他们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用它来作为多元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将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多元文化是建立在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的,只有充分吸收自身民族文化的精髓,才有可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从新课程的内容标准的四个方面来看,正好囊括了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音乐教育过程。从感受到表现再到创造最后联系到相关文化,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体制、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等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将来。民族音乐扎根于民族,只有让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氛围之内,才能让民族的音乐得到传承。
三、加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一)提高思想上重视程度
在教育理念上要注重民族音乐的发展。1992年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音乐教育要“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加强民族民间艺术教学”。1995年12月,广州番禺举行了第六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大会”,其主题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会议的主题立意非常明确,强调在音乐教育中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应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为根基,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优秀人才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将优秀的民族音乐加以传承。原国家教委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从这些文件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现在有些学生抵触民族音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民族音乐脱离了他们生活的环境、离他们很遥远,所演唱和表演的内容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使他们很难以理解和接受。高师音乐教育首先要改变这些学生的观念。我国的民族音乐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很强烈的乡土气息。所谓“乡土”,说明这种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是当地人民长期传唱、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3]通常,学生都是从书本和课堂上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但没有真正地从身边去观察。音乐教育应从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着手,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
(二)加强教学
第一,音乐教育应从多门课程中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如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教学,应加强民族调式、音阶理论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渗入中国民歌或民族风格的创作曲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唱技能,又能丰富学生的民族语汇,提高民族音乐在作曲时的再生能力。[4]在和声教学中则应加强民族调式、和声配置和分析,熟悉民族和声语言,在歌曲作法教学中,应加强民族曲式教学。除讲西欧传统曲式的ABA单三部曲式的重复、展开、对比等这些外来主题发展手法外,还应加入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段体、循环体、联曲体等民族曲式结构等内容。在和声教学中,应加强民歌、民歌改编或民族风格的创作曲目的学习。1980年,日本在《中小幼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以严肃的艺术音乐和民间音乐作为学校唱歌的教材”,要以“筝曲、尺八曲、三弦曲、雅乐等日本传统音乐为教材”。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提出了延长和欣赏本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优秀音乐作品,介绍本国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同样可以在器乐课程设置上,把传统的二胡、琵琶、箫、京胡、笛子等乐器作为必修的课程。在音乐欣赏的课程中开设大量的欣赏民间民族音乐的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内容。
第二,加大对具有特殊意义的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传承。中国有很多具有浓郁地方性色彩的地方戏种,对于这些具有地域限制的戏种,更应该加大传播力度,使其发展和扩大其影响力。笔者在福建泉州进行南音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6岁儿童,均可唱出好听的南音。当地大部分的中小学有的地区甚至一直到高中都开设有南音的课外兴趣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生均为自愿报名,而授课也是当地的民间艺人老师自发的行动。当地政府更是把传承南音艺术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不仅每三年都联合台湾地区、菲律宾的福建华侨进行为期四天的中小学生南音歌唱比赛,每年还举行隆重的祭祀南音鼻祖的活动。发行了《中小学南音教程》的课程书籍,把它作为一门必学的课程。在泉州,不仅中小学重视南音的教学,高校也有专门的系别来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泉州有艺校专门教南音的表演,而像泉州师范这样的高师学校,则开设了南音班,为培养南音师资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建这样对地方剧种的重视和保护,很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第三,加强高师其他专业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高师其他专业均会开设一至两年左右的音乐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高师学生的多种文化技能,使其能有一个健全而完善的知识系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中小学生在中国这个大的教学环境下,真正接触到音乐教师的机会其实并不是很多,反倒是与其他专业的教师接触更多一些,因此,这些专业的教师给他们的影响就会远远大于音乐专业的教师。如果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能够对民族音乐有所了解甚至爱好的话,不仅对其个人的知识结构的完善有所帮助,对学生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强化实践
第一,要加大艺术实践活动和实习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比重。艺术实践活动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展示其音乐才华的舞台,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积累学生的舞台经验,还可以宣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把实习的时间加长,可以形成一边上课一边实习的局面。让学生把民族音乐带到中小学当中去,让实践的结果告诉学生,什么民族音乐是中小学生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音乐如何让他们变得感兴趣。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与上课的交替中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到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要加强民族音乐教材的编写。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意识到民族音乐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利用,只好将这门课搁置。如果能够编写出一批既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又贴近时代的民族音乐教材,将会大大推动整个民族音乐的教育进程。
[1]赵露.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民族音乐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5):112-113.
[2]刘蕾,凌紫.中国音乐教育现状、政策与国际的对话——追访2006音乐教育北京国际论坛[J].小演奏家,2006(8):6-11.
[3]杨建伟.乡土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有机融合[J].科教文汇,2007(2):36-37.
[4]姜人武.浅论民族音乐在高师教学中的地位[J].中国音乐,2003(4):123.
(责任编辑 文双全)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Folk Music in Teachers College under the Standard of New Curriculum
GUI Dan
(Depart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243041, Anhui, China)
Within the range of multi-culture development, our folk music should be given full play, and teachers colleg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folk music, strengthen teaching,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practice to carry forward fold music.
teachers college; folk music; education
2014-11-11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2013gxk111)
桂 丹(1982-),女,安徽安庆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讲师,硕士。
G658.3
A
1671-9247(2015)02-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