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

2015-12-16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义演赈灾筹款

胡 娟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 410001)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

胡 娟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 410001)

近代中国,在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慈善义演逐步出现,并发展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其形式可分为:赈灾义演、社会公益筹款义演、爱国募捐义演等。义演作为筹资速度最快方式之一,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并在筹款赈灾,传播慈善思想,推动近代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义演;慈善;近代中国

义演是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中国近代义演是指知识分子和慈善组织利用戏剧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公益募捐,以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操和公益心。义演源起于早先的“搭桌戏”,即以同行义气相助,由其三五好友组织小型义演,帮助某一同行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基本上规模小,没有团体进行组织,属于临时性的救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几千年未见之大巨变”,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对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和破坏。在这一背景下具有近代意义上的慈善义演逐步出现,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

一、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缘起

据朱浒先生的《地方性的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记载,国内目前的义演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晚清光绪三年三月二十八日(1877年5月11日)的上海久乐园顺天班助赈义演。随后,光绪四年四月丹桂、大观和天仙等剧场数次义演,至此义演助赈的方式已初具雏形。[1]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义演在上海更加活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江北发生严重的水灾,上海的一些戏园专场演出,形成义演的热潮。[2]

近代义演迅速发展并不断扩大影响是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

(一)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正如邓云特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中指出:“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几于无年无灾,从亦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有称我国为‘饥荒之国度’(The Land of famine)者,诚非过言。”[3]晚清时期,河工废弛,黄河更是洪涛肆虐,屡屡决堤,其中咸丰五年(1855年)河南铜瓦厢决口危害最惨烈,“菏泽、濮州以下,寿张、东阿以上,尽被淹没”[4]。长江水患虽轻于黄河,但近代也多次发生洪灾,出现“大湖南北,浮田舍,浸城市”[5]的悲惨现象。旱灾则以鲁、豫、晋、陕、直华北五省数年持续的“丁戊奇荒”影响最大,是为百余年来未有之大灾奇祲。其他如风、虫、震、疫在近代社会也相继而至,某些年岁甚至数灾并发,以致数以千万计的灾黎嗷嗷待哺。另外,近代中国兵连祸结,战争频繁。外患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出现了灾民遍野、饿殍塞道的悲戚景象。于是仁善之士筹资办赈,募款救灾,义演作为快速筹资的方式之一便应运而生了。

(二)近代经济环境的变动与都市工商业的繁荣

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通商口岸城市在外力的推动下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启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步伐;另一方面,由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一些乡村、市镇迅速成长为新兴城市加速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大批的绅商富贵以及新兴的资本家云集于城市,为募集充裕的善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义演的出现提供了巨大的财源市场。城市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公共娱乐业日渐发达,剧场作为商业性质的娱乐场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本不具备慈善功能,但它为近代慈善义演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19世纪后期出现了慈善性质的义演活动后,至20世纪初,剧场义演活动日益频繁,一时蔚然成风,演出内容除传统剧目外,还出现许多配合义演主旨的新编剧目

(三)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巨大的变动,传统社会难以为继,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带给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众生活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西方各种艺术形式随着西方政治和经济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中国传统演艺活动的表现形式开始发生转变。中西艺术在近代碰撞与交流,开创了近代社会演艺市场初步兴盛的局面。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有关慈善的文化和理念也开始融合,并逐步为各界仁人善士所接受。艺人接受外来慈善理念的影响后,将演艺活动与慈善爱心相结合,多形式的义演活动在近代城市中日益兴盛起来,并扩展到赈助救灾、济贫助学、支援爱国等多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义务戏”为同行某一人解燃眉之急。义演也成为近代慈善机构筹措经费的一个新渠道。

二、近代慈善义演概况

作为筹资速度最快的慈善募捐方式之一,义演随着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受到慈善机构和慈善人士的欢迎,全国各大报纸也刊载各种义演公告,或赈灾劝捐广告,各种形式的义演活动此起彼伏,义演募捐在近代社会盛行而长久不衰。

(一)赈灾义演

中国近代多灾且多大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赈灾义演出现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往往也能取得及时的募捐收入。为赈灾筹款而发起的近代义演为数最多,以下是近代较有名的赈灾义演活动。晚晴光绪三年三月二十八日(1877年5月11日)上海久乐园顺天班助赈义演,是最早的义演活动,就是为了赈济“丁戊奇荒”而发起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崇明、宝山一带发大水,丹桂茶园于八月宣布将某一礼拜日演出的所有收入用于助赈,随后,天仙、春仙两家茶园也在礼拜日开演助赈专场。[6]光绪三十二年底(1906年),上海女子中西医学堂学生在张园为苏北灾区举行义演,摹灾区卖妻鬻女之惨状甚凄婉,“闻者颇为感动,争以银券、洋块遥掷之”,“来宾约有千人捐输,颇为踊跃”。[7]1912年中华义赈会因经费不足,商请上海伶界名角在大舞台剧院义演一天,“所得券项,除一切开销外,悉数充赈”。1917年夏季,华北地区发生重大水灾,由广东商界组成的音乐会,发起“筹演义务戏助赈”的义演活动于9月3日在广东会馆上演,“到座者千数百人,津邑人士到场观光者亦不乏人,池子厢房均无空座”[8],仁人善士热情赞助,义演终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1919年,湖北受灾,湖北义赈会于12月3日请粤东群芳暨粤女伶李季芳在上海大剧院演剧赈灾,在演剧过程中就收到“汇丰银行捐款二千元……香港华商总会一千元”。[9]1922年,天津戏剧界为赈济浙江水灾,商请李吉瑞等名角于12月30日起在南市荣业大街主和楼连续义演,[10]此次义演集众多名角于一堂,显示“名角荟萃”的特点。作为一代宗师,梅兰芳的义演次数可谓最多,1926年在沪举行冬赈义演、1931年为江西水灾筹资义演、1934年在河南开封举办赈灾义演等等,充分发挥了名角的号召力,为赈济灾民募集了更多的资金。在沪大型义演几乎均有梅兰芳的助阵。

(二)社会公益筹款义演

除了筹款赈灾,为新型社会公益机构筹款的义演活动也不断增多,如医院、学校、孤儿院等。1905年12月,杭州驻防旗人惠兴女士因办学失败受挫忿而自杀,张展云等人发起哀悼惠兴女士,捐资助学的社会公益活动,邀请田际云,相约新闻界和梨园行合作成立妇女匡学会,并决定举行义演,编演新戏《彗星女士传》,宣传惠兴兴办女学的事迹,筹款助学,将“所收戏价,悉数汇寄杭州贞文女学校,以资经费”[11]。1907年6月2日,上海一医学研究所“借春仙茶园,特邀上海诸名角会串改良时事新戏,看资每位收洋一元,所有余资悉数充该所建造房屋经费”[12]。1908年,一文学社团在上海丹桂园举行数次筹款义演,“所得入场券资,充孤子院之用”[13]。1923年,天津晨钟社为募集办学资金组织别开生面的游艺会,节目丰富多样,“有幻术、音乐、相声、双簧、唱歌、二簧、电光棒,还由社员扮演笑剧、新剧等”[14]。1937年5月27日,章遏云、叶盛章等为京华美术学院建设图书馆举办义演[15]。另有,1937年5月下旬程砚秋为襄助育婴堂,携其秋声社在新新大戏院连续两天义演[16],且都是带病完成演出。可见,近代剧场为学校和医院,孤儿院等机构举行的义演也是屡见不鲜的。

(三)爱国募捐义演

义演募捐筹款有用于帮助国家偿还债款、支持国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成为“国民捐”,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爱国热情的体现,这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以及国民意识增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末,《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北京《京话日报》社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民捐运动”,梨园行也积极参加到这一运动中[17]。1906年5月,田际云为“报销国民捐”在广德楼重演《惠兴女士传》。同年6月8日至10日,崔灵芝的义顺班也为“国民捐”演出《女子爱国》,并号称“连打旗的人,全都不要钱”[18]。1920年,天津第六、第九、第二十四国民学校三校师生,为表爱国热忱连续两天举办义演募集“国民捐”[19]。1925年上海、粤港两地发生“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反帝爱国运动,为声援爱国运动,演艺界通过义演筹资的方式参与活动,如名角李吉瑞、碧云霞、刘秋兰等人发起多日的义务演出,以“票价每位六十枚,所售票价,统归援助沪案罢业同胞”[20]。“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国热情高涨,义演募捐的次数不断增加,以梨园行为例,1933年3月6日马连良携其扶风社全体艺员与华乐戏院合作,举办以慰问前方将士为目的义务演出戏,共筹款140元[21]。同年,为支援长城抗战,积极组织义演,筹款为长城抗战捐献飞机。在哈尔滨剧场,1月22日,雪艳琴等艺员演义务戏一场;1月23日,富连成科班演义务戏一场;2月11日,荀慧生等艺员演义务戏一场;3月22日,李吟香、李沁香再演义务戏一场;3月24日,荀慧生、荀令香父子等艺员再演义务戏一场,另有高庆奎、郝寿臣于3月25日在华乐戏院上演义务戏;金友琴、胡菊琴等于4月1日在开明戏院演出义务戏,等等,“所售票款除前后台少数开销外,扫数送交北平市商会充作救国飞机捐款”[22]。这么多的爱国义演活动反映了当时梨园界对抗日救国的热忱。

三、中国近代义演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纵观近代中国慈善义演活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义演次数多,频率高,且多为自发组织。以上海为例,1900年至1913年各剧场共举办了至少48次慈善演出,与19世纪后期不足10次相比,增长迅速,就全国而言,从前述义演概况来看,也不难发现这一特点。另外,近代慈善义演活动虽偶有被政治力量利用进行募捐,但总体上未受国家权力的干预和控制,表现出高度的自发性。

第二,剧场义演的慈善目的更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为赈灾筹款外,随社会的巨变,慈善义演逐步扩展到社会公益筹款,支援爱国运动,筹备军饷和物质支持抗战等,还出现了为国际灾难进行的义演,如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东京各剧场大都被毁,梅兰芳在京组织义演《红线盗盒》,将收入一万元捐给日本红十字会救灾[23]。

第三,义演活动呈现“名角荟萃”的特点。随着义演在慈善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艺人们一部分为发自内在的善心,希望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一部分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向社会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往往都积极参与到慈善义演活动中,使得近代慈善出现“名角荟萃”的特点。

第四,管理日渐规范成熟。随着义演越来越频繁,影响力越来越大,义演的管理也日趋规范成熟,在义演活动的策划、组织、演出、账目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尤其是在账目上,做到记账清楚公开,分配认真公正。

除上述四个方面,近代慈善义演的内容也出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除传统的京剧,戏曲等内容,还有笑剧、话剧等西方传入的新节目。正是因为近代义演具备这些特征,义演在近代社会尤其是近代慈善事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义演作为筹资速度最快方式之一,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它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够迅速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和物质,收到及时的募捐收获,缓解燃眉之急。

其次,剧院作为近代社会娱乐的公共场所之一,吸引着大量观众,义演活动自然就提高了公众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关注和社会参与,传播了近代慈善思想,加深了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这无疑推动了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从艺术文化角度看,义演将演艺和社会公益相结合,不仅宣传了慈爱之心,也丰富了艺术的内涵,体现了演艺界的社会责任感,引导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行文明善举之风,具有社会进步意义。

综上所述,近代慈善义演在复杂多变的近代社会大背景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地出现各种形式的义演活动,内容更是涉及社会的赈灾、公益、爱国等多个方面,较传统的义务戏呈现出近代义演所独有的特点,对中国近代社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朱浒.地方性的流动及其超越:晚晴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64-365.

[2]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4:1.

[3] 李文海.近代中国灾荒纪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00:160.

[4] 周秋光.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38.

[5] 〔新西兰〕孙玫.清末民初梨园行赈灾义演及其他[J].艺术百家,2010(1):157-160.

[6]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212-127.

[7] 佚名.旅津粤人演戏筹赈详志[N].益世报,1917-09-03.

[8] 马广志.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N].华夏时报,2012-02-20.

[9] 佚名.演戏助赈[N].益世报,1922-12-25.

[10] 佚名.剧资兴学[N].大公报,1906-3-13.

[11] 刘怡然.慈善表演/表演慈善:清末民初上海剧场义演于主流性实践[J].开放时代,2014(4):81-93.

[12] 佚名.可社再襄善举[N].新闻报,1908-06-25.

[13] 佚名.晨钟社开游艺会[N].益世报,1923-02-23.

[14] 佚名.演出广告[N].京报副刊,1937-05-25.

[15] 佚名.演出广告[N].京报副刊,1937-05-22.

[16] 王子贞,彭翼仲.演说[N].京话日报,1905-09-02.

[17] 杨原.近代背景梨园行的义务戏[J].北京社会科学,2011(6):76-81.

[18] 关心.民国初年天津义演活动[J].大舞台,2013(5):246-247.

[19] 佚名.各游艺园献艺捐款[N].益世报,1925-07-30.

[20] 佚名.演出广告[N].京报副刊,1933-03-15.

[21] 佚名.演出广告[N].京报副刊.

[22] 谢思进,孙利华.梅兰芳艺术年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2009.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a's Charity Performance

HU Jua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1,China)

In modern China,natural disasters and brigands'calamities occur frequently,the economy situation is also unstable,and there exist conflicts and integr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harity cultures. Under such background,the charity shows emerge gradually,and become the important charity 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The forms of performances include:charity shows for disasters relief,for social welfare and for patriotic reasons.As one of the fastest way to gather funds,charity show becomes a new charity mode in China's history,which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elieving disasters,spreading charity thoughts and promoting modern philanthropy cause.

charity;benefit performance;modern China

K25

A

1008-6021(2015)03-0115-04

[责任编辑 陈希红]

2015-03-14

胡 娟(1990-),女,湖南耒阳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义演赈灾筹款
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及影响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教案
归来仍是少年94岁老奶奶高空跳伞为筹款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义演十余年,助学百八童
农民工带母亲四处“义演”只为娘快乐
银行赈灾损款
中国民生银行急速开通赈灾款“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