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带母亲四处“义演”只为娘快乐
2014-11-12红枫
红枫
10年前,父亲病故时他在外地打工,为了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他放弃外地打工的机会,每天陪伴在母亲身边。一天,他发现年愈古稀的母亲竟喜欢唱歌,不由眼前一亮。此后,他唱新歌,母亲唱老歌,母子俩在家里开起了“演唱会”。为了增加演唱效果,他还造出“架子鼓”伴奏。后来,他和高龄母亲把演唱会从乡下开到县城,又从县城“演”到省城,所到之处,人们感慨最多的还是他那颗金子般的孝心——
高龄老母竟然爱唱歌 他找到了哄娘开心的方法
杨振军今年54岁,家在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参驾店村。父母一生养育了他们兄妹6人,在杨振军的童年印象中,为了养活这个大家庭,父亲没白没黑地在田里劳作,母亲更是含辛茹苦地操持着家务,母亲从未闲过一天,也很少穿过新衣服。
杨振军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抢着干,对父母很是孝顺。杨振军从小喜欢唱歌,干活累了,他就亮开嗓子唱首歌,每当唱歌的时候,母亲都笑眯眯的看着他,听得格外入神。有一天,杨振军干活累了,又唱起了歌。旁边干活的乡亲嘲讽他:“一个修理地球的庄稼汉,整天扯着嗓子吼,唱歌能当饭吃?”没等杨振军说话,母亲反驳对方道:“种地的就不能唱歌吗?干活这么累,唱歌乐呵乐呵有啥不好的!”母亲的支持让杨振军唱起来更放松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杨振军和姊妹们陆续结婚成家,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四处奔波打工挣钱。在异乡打工,杨振军最遗憾的是不能经常和父母在一起。逢年过节回家与亲人团聚时,别的人凑在一起喝酒打麻将,杨振军却陪着父母唠嗑,有时,娘还提醒他,儿啊,你唱歌挺好听的,给娘唱两首。于是,杨振军便把最时下流行的歌给娘唱上几首,母亲听着听着,情不自禁给儿子打起了拍子。
2001年4月,刚到湖北打工一个多月的杨振军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病危,眼看就不行了。杨振军日夜兼程往家赶,因为路途遥远,杨振军赶回家,父亲已经进棺入殓。他大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杨振军下定了主意: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去世前自己未能尽到最后的孝道,一定要在母亲身上弥补回来。此后,杨振军再没有出远门打过工,为的就是随时能见到母亲。
父母原来一直单独居住,父亲不在后,杨振军想把娘接过来和自己一起生活。母亲喜欢清静,只想一个人过,说服不了老人,杨振军无论多累,每天都要到母亲那里坐一会儿,陪着母亲唠嗑,给老人洗脚,照顾老人休息后再回家。
杨振军还给自己规定,每周要陪母亲住两个晚上。有一次,母亲无意中说起,她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一周后,杨振军就带着母亲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从北京回来后,杨振军趁着母亲身体还算结实,又陪着她到南京、杭州等地游玩。站在西湖边,母亲感慨地说:“人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娘来了杭州,这辈子没啥遗憾了!”杨振军听后,笑着对妈说:“娘,咱们还有好多地方要去呢!”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杨振军陪着母亲说话,聊到儿时唱歌的事情,娘不由自主哼起了《赞歌唱给红太阳》那首毛泽东时代的歌曲,听娘唱得有板有眼,杨振军惊讶地说:“娘,原来您也会唱歌啊,而且唱得这么好听!”母亲听了儿子的夸奖,得意地说:“儿啊,娘小时候是唱着这些歌长大的,生产队时,队长还让我领唱哩!”
看着娘兴致勃勃的神情,杨振军被感染了,就鼓励母亲再唱几首听听,老人兴致来了,《东方红》、《南泥湾》、《翻身农奴把歌唱》等一首接一首,一直唱了十多首,杨振军怕娘累着,在他的劝说下,母亲才止住了歌声。
知道母亲喜欢唱歌后,杨振军别提有多开心。此后,每天晚上,他去陪母亲聊天时,又多了一项内容:唱歌。不过,母亲毕竟年逾古稀,有很多老歌,老人只记得旋律,歌词几乎全忘了。于是,杨振军就托人找歌词,有时还让儿女从网上抄下来。抄来歌词后,他又帮母亲一遍遍地背记歌词,熟悉歌词后,老人唱歌的积极性更高了。于是,那个百年老屋里,“母子演唱会”每天都在上演着。
从小就酷爱唱歌的杨振军,终于找到了哄母亲开心的好办法,那就是和母亲拉歌。母亲回应儿子的挑战,说赛歌可以,我唱老歌,你得唱新歌。杨振军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母亲施出浑身解数,把压箱底的歌都搬了出来。她唱民歌《编花篮》,杨振军就唱新民谣《月亮之上》,老人唱《南泥湾》,杨振军就唱《最炫民族风》,母亲唱《东方红》,杨振军就唱《龙的传人》。母亲唱三首,就得歇歇嗓子,杨振军就倒杯水让母亲润润喉咙。有时,母亲唱歌走了调,他还认真地纠正一下,老人顽皮地喊他“杨老师”,母子俩其乐融融。
土法造出“架子鼓” 到城里举办“母子演唱会”
随着对唱歌的愈发投入,杨振军和母亲都觉得没有音乐伴奏有些遗憾。有一次,杨振军唱得激情四射,母亲也被感染了,拿双筷子和一个铁盆打拍子助兴,杨振军唱得愈发忘情。
此后,母子俩再唱歌时,家里的碗、盆、瓶罐等能发出清脆响声的东西都被他们用上了。半个月后,杨振军觉得这样不过瘾,决定造个“架子鼓”,他到乐器店认真研究了架子鼓的构造后,决定自己动手,造出山寨“架子鼓”,他找来两把铁锹和一把铁锤,做为架子鼓的支架,水桶和锅当作脚踏器,三个脸盆作为打击器,没有专业的鼓棰,杨振军就用两个长柄螺丝刀充当,这个“架子鼓”唯一跟乐器沾边的,就是到乐器店买的两个一大一小的铜锣。
架子鼓做好后,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儿子不在家的时候,她一个人摸索着苦练,晚上,杨振军过来了,就伴着乐器放声高唱。动静一大,引来了四周的邻居,孩子们更是好奇而又开心,杨奶奶开口一唱,几个孩子还有模有样地伴起舞来。
此后,每天晚上,写过作业的孩子都聚拢到杨奶奶家来,喜欢唱歌的孩子还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赛起歌来。看到老屋充满了歌声、欢笑声,还有母亲乐呵呵的笑容,杨振军开心极了。
转眼到了夏天,屋里太热,杨振军把电灯扯到院门口,然后搬出“架子鼓”,开起了“夏日演唱会”,小小的架子鼓前挤满了孩子,杨振军起初怕老娘抹不开面子,就问母亲人这么多敢不敢唱?老人大大咧咧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有啥放不开的。于是,她大声唱了一首《丰收锣鼓敲起来》作为开场曲,几个孩子为她伴起了舞,杨振军敲着架子鼓助兴,歌声刚停,乡亲们掌声雷动。看到乡亲们开心,杨振军和母亲也很是畅快。
此后,只要天气允许,杨振军每天晚上都要把他的山寨架子鼓摆出来,然后开一场热热闹闹的“演唱会”。起初是杨振军和母亲轮流献唱,后来,一些乡亲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你和我拉歌,我和你对唱,场面好不热闹。杨振军原本只是想哄老娘开心,没想到让乡亲们也得到了快乐,就越唱越来劲了。
2010年5月初,杨振军到老屋陪母亲聊天,提到既将到来的端午节,杨振军说这几天想到市里买些东西,母亲说,儿啊,我很久没去城里去了,你带我去逛逛吧。看到屋子里摆的架子鼓,杨振军突然来了灵感,“激”母亲说,娘,咱们到城里开个演唱会,你敢不敢?母亲也来了兴趣,咋不敢呢?让大家乐呵乐呵,好事呀!
看到母亲兴致勃勃,杨振军借了辆面包车,拉着母亲和妻子,还有那个架子鼓就进了城。杨振军陪母亲逛了市里最繁华的商场,又给母亲买了身新衣服,陪母亲喝了她最爱的老洛阳牛肉汤。
稍事休息后,杨振军开车带母亲来到一个热闹的广场附近,停车后,把他那套乐器摆了出来,刚支好场子,面前就挤满了人。杨振军对围观的群众说:“今天,我和母亲给大家唱几首歌乐呵乐呵,希望大家喜欢!”说完,他放开喉咙唱了首《今天是个好日子》。
唱完第一首,杨振军担心母亲抹不开面子,还想再唱一首暖暖场,没想到母亲接过话筒,字正腔圆地唱了首《北京的金山上》,刚唱完,围观的人们就送上热烈的掌声。一位中年女子感叹说:“这老太太不容易了,这么大年纪跟着儿子出来唱歌挣钱!”说完,她掏出两个一元硬币就往杨母手里塞,其他观众也纷纷掏钱,没想到却被老太太婉拒了:“我和儿子出来唱歌图个乐子,不要钱,不要钱,免费的!”
在城里成功举行“演唱会”回到家,杨振军发现母亲兴奋了好几天,老人家还见人就讲自己在城里唱歌,人们给钱被她拒绝的经历。看到母亲这样开心,杨振军又带着母亲去了几次市里,每次都兴尽而归。
到市里去的次数多了,老太太似乎觉得小城的舞台不够大,兴致也减退了不少。杨振军两个女儿都在郑州打工,有一天,杨振军对母亲说想去省城看望女儿,老太太来了兴致:“儿啊,要不咱娘儿俩到郑州唱几场,让大城市的人看看咱唱歌的水平咋样?”
听娘这样说,杨振军当即答应,这时,他已经买了一辆二手轿车,出远门也有了条件。他不放心的是,母亲年纪大了,又有晕车的毛病,坐车时间长了怕受不了。他对老娘说出自己的担心,没想到母亲不在乎地说:“晕车就下车吹吹风,咱自己的车怕啥!”
自己写歌唱哭天下打工者 母亲快乐是他最大的心愿
2010年9月30日,杨振军载着母亲向郑州进发。不到三个小时的车程,母亲吐了两次,看着杨振军担心的神情,老人安慰儿子说:“儿啊,没啥好担心的,咱庄稼人身子骨硬着呢!”
到了省城,除了看望女儿,杨振军带着母亲在东风渠、华林广场等演了多场,受到市民们的欢迎,大家对杨振军带着母亲找乐子的孝行大为赞赏,电视台还闻讯赶来,采访了这对快乐的母子。
从郑州回来,乡亲们都说在电视上看到杨振军娘儿俩了,夸奖他们给家乡争了光。此后,杨振军发现母亲唱歌积极性更高了,为了让母亲开心,杨振军每半个月都要带她到外面唱上一场。
转眼到了来年秋天,那几天秋雨连绵,杨振军天天陪着母亲练歌,两人休息时,母亲突然问他:“儿啊,光唱别人的歌也没啥意思,你要是能写几首咱庄稼人爱唱的歌就好了!”母亲的话让杨振军来了兴致:是啊,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农村的现状,都有很多可以创作的素材,如果能唱自己的歌,哪该多好啊!
在母亲的鼓励下,杨振军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愿望。他曾在外地打工多年,自己的孩子也在外地打工,打工者与家乡亲人的感情就是很好的创作主题。经过反复斟酌,他写出了第一首歌《告别》:告别老妈妈,我们出去打工啦,儿子去挣钱,娃娃在家要听奶奶的话……歌词写出来后,他念给母亲听,娘说这词挺好。他们不懂得谱曲,就反复地研究用什么旋律、节奏唱出打工者的心声。整整一个月,杨振军的第一首歌《告别》终于试唱成功,因为是自己的作品,又投入了心血,杨振军唱起来分外动情,把母亲也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紧接着,杨振军又开始创作其他歌曲,每次写完歌词,他都要读给母亲听,老人虽然没文化,却能提出很好的意见,其中一首《打工歌》的内容是:你是打工妹,我是打工哥,美丽的城市我们都去过,各行各业老乡们多,一起欢乐是开心果……歌词琅琅上口,浅显易懂,母子俩唱给乡亲们听,很受大家的欢迎。
半年间,杨振军创作了七八首反映打工者与家乡亲人的歌曲。2011年春节期间,在外地打工的村里人回家打工过年,杨振军和母亲开了个“演唱会”,隆重推出他和母亲创作的打工歌曲,杨振军演唱得很投入,把回家过年的很多经常在外打工的小青年都唱哭了。有户姓杨的村民,儿子在外打工三年没有回家,父母非常想念儿子,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把杨振军所唱的打工歌录下来,让同村打工的人带给他在外打工的儿子听听。姓杨的村民采纳了这个意见,没想到,在外打工的儿子听了杨振军的歌后,感动得泪如泉涌,也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当年五一期间,他便请假回家看望父母,并专程到杨振军家致谢。
杨振军没想到自己的歌还起到了教育作用,创作起歌来就更用心了。两年来,他创作出十几首有关打工者的歌曲,这些反映打工者心声的歌引起了很多听众的共鸣。一些民间商演团队找上门来,邀请杨振军带着母亲“入伙”,想不到自己的歌还能挣钱,杨振军有些动心,便征求母亲的意见。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儿啊,啥事儿就怕沾上钱,一沾上钱咱就得受人家的约束,这唱歌也就变了味,咱娘儿俩也乐呵不起来了!”母亲的话让杨振军犹如醍醐灌顶:是啊,一沾上钱就不自由了,多少钱也买不来那份逍遥快乐,还是娘明事理啊!于是,杨振军婉拒了各路演出团队的邀请,为了表明自己唱歌的性质,他给自己和母亲的演唱会起了个名字:农民工义务演唱会,并做成横幅,每次演唱出前都郑重挂出来,有好心人捐款,他也分文不取。
2013年5月下旬,杨振军开着他那辆二手捷达,拉着母亲又来了郑州,在金水河滨河公园、绿城广场等热闹地方,娘儿俩摆出那套山寨乐器又唱了起来,唱歌还是老规矩,娘唱老歌,杨振军唱新歌,他把最近写的一首歌也献了出来:“妈妈我也不想走/只因您年纪大/耳又聋眼又花/叫人心里放不下/妈妈我也不想走/娃娃我也舍不下/老的老小的小/在外面也牵挂……他动情的演唱,把听他歌的打工者都唱哭了,一个中年汉子还买了两瓶饮料送给他,表示敬意。
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受欢迎,也不甘示弱。唱起歌来更是投入,老年粉丝们照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看着娘很受用的神情,杨振军很是欣慰。他说,只要娘开心,俺做的一切都值得,母亲快八十岁了,我要让她开心度过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