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教师教育的历史演变、经验及启示

2015-12-16韩传信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安徽省培训

韩传信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肥 230601)

安徽省教师教育的历史演变、经验及启示

韩传信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肥 230601)

从安徽省近现代教师教育(师范教育)重要活动的文献资料入手,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划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世纪之交时期几个阶段。主要经验在于:学习需求是教师教育的内在动力,保障机制是教师教育的外部条件。为未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提供有益启示:正确把握好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地方教师教育与省外教师教育的关系。

安徽省;教师教育;历史演变;主要经验;启示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是传统师范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它以终身教育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通盘考量,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终身性的特点。以“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体现教师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体现教师教育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发生变化。在教师教育现代化时期,通过对安徽省百年教师教育历史的回顾,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和推进教师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理论基础。

一、历史演变

安徽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发端于1897年“求是学堂”设立的师范班。师范教育体制从清末学习日本,再到学美国、苏联,最后发展到具有中国特色安徽特点的师范教育体制。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清末时期

先有初等师范教育,后有高等师范教育。1901年开设的石台县师范传习所和1906年开设的徽州府紫阳师范学堂等,是安徽省最早的师范学校。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正式规定了师范教育体系,之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省设一所师范学堂,专门培养中学师资,标志着“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开始。

(二)民国时期

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制订了《学制改革系统案》(壬戌学制),一改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制,授予普通大学中等教育师资教育权,与师范院校共同培养中等学校师资。1928年成立国立安徽大学,设有文、理两院,兼有培养师资的任务。该校1949年有学生702人,其中师范生就有562人。抗日战争之初,在规模大的中学内开设师范班,将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半知识分子集中起来,经短训后充实到教育部门。[1]教师教育呈现速度慢、程度低的特征。

(三)新中国成立时期

1951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和《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确定高师培养中学普通课师资的任务。安徽省于1952、1953年着手加强师范教育,恢复独立设置师范教育制度,以保证中小学教师的稳定来源。皖南、皖北行署对旧有的中等师范学校进行了接管、改造,派进领导干部管理学校,解决经费、设备、师资等实际问题,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方针,对学生来源、年龄、入学资格等做出相应规定。伴随着对公立学校(受国民党政权控制)、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把握)的改造,在教师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清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纯洁了教师队伍。1961年起,安徽省贯彻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撤销全省30所初级师范学校,保留中师56所。高等师范院校均为独立设置。“文革”时期,中小学师资培养出现断层,教师来源停止,教师队伍受到严重摧残。民办教师一度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0%以上,居全国各省前列。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教育质量无法保证。[2]

大华股份运用领先的AI技术,对算法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最终实现实时透雾。AI算法透雾能力强,还原度好,考虑到帧与帧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AI算法的改进控制,实现平滑过渡,规避了成像时画面闪烁的情况。

(四)改革开放时期

197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处于复兴时期,得到稳步快速发展。1980年,全省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着重加强师范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范毕业生成为教育教学一线的骨干力量。1986—1992年,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学历提高教育,通过业余函授、自学考试、夜大学、脱产进修、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初中教师全员培训、教育硕士培养、提高师范生初始学历等途径,提高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全省高师院校增加到13所,其中本科5所,专科8所,年招生达7464人,在校学生20817人,占全省高校总数的32.3%(省属高校占43.9%)。[3]1996年,安徽省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规定教师在进修培训期间享受由财政支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五)世纪之交时期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95%以上的小学教师和80%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有条件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自1994年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以来,教师来源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师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升的转变。1998年师范教育完成“三级师范”(中专、大专、本科)向“二级师范”(大专、本科)过渡。中等师范学校与当地高等院校合并,招收高中起点以从事初等教育为培养方向的专科学生,或自主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学生,不再招收中专生;一部分升格为专科学校。1998年,安徽省学历补偿教育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启动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呈现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特点。2000年,省政府颁发《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2009年,由中央财政支持,面向农村教师开展“国培计划”项目,免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分岗、分层、分类培养新任教师、班主任和紧缺学科教师。2010年,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且指出:“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这标志着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到来,也是教师教育进入创新时期。

二、主要经验

通过对教师教育发展历史过程的简要回顾与省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演变特征,为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主要经验有:

(一)学习需求是教师教育的内在动力

学历达标和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刚性需求,将教师教育与职业愿景、人生幸福感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第一,创新教学形式。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在学历教育方面,1983年,安徽省提出“统筹安排,分类指导,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结合,离职进修与业余进修相结合,单位推荐与考试选拔结合”的方针,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如黄麓师范等学校曾试行半工(农)半读培养小学教师,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办班等;对来源于贫困县的师范生实行优惠政策、定向分配,保证农村教师的来源;试行部分高中、中师优秀毕业生由学校保送上安徽师范大学,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继续教育方面,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建立开放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从教师需求和实际出发,形成主体多元、师资多源、资源多样、方式多种的“大培训”格局,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全省统考三种形式有机统一,在全国率先实施“考训结合、校本整合”的继续教育模式和推行“教研训一体”模式以及“线上线下呼应、导学自学契合、培训研修并重”的远程培训模式,等等。

第二,更新教学内容。在职前教育方面,重视对师范生专业思想、师德教育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增开选修课,培养师范生一专多能;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将教学理念与价值统合,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在职后教育方面,以问题单的形式进行前期的调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教师需求,强化专业化发展导向,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交融整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随着安徽省应用型师范院校建设和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提升,师范院校围绕新型师资培养目标,为突出师范性、应用型特征,着力进行了课程综合设置、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加强了见习实习环节以及师范生实践训练。

第三,强调自主教育。由于确认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教育从“被动”走向“自觉”,从“他律”走向“自律”。教师专业发展是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需要教师终身学习,需要从接受教育转向主动学习。培训院校(机构)需要结合各个时期教育要求,从职业理想、个性品质、文化知识、考核奖励等方面探索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专业引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人人需教育,人人要培养”理念,从而增强教师对教育理论意蕴的认识和领悟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的自觉和责任。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近50万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

(二)保障机制是教师教育的外部条件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制度,善做善成。

第一,完善教师教育制度,严格组织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起,设立安徽省中小学师资培训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考核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绩效考核标准等。各市教育局设有师范科、师训部或教师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和考核的管理。在管理权限上,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培训高中教师,地(市)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初中教师,各县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小学教师。针对大规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安徽省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体制,建章立制,有序发展。从2003年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统一考试制度,开展助学辅导、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等活动。2006年,省政府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成立由省教育厅牵头,省人事厅、财政厅、物价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共同组织,分级管理”。建立“省—市—县(区)—校”行政、业务“双线”管理机制和各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电教部门、人事部门等相互协同,形成合力的横向协作机制。[4]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规定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时间为1年,集中研修240学时;新任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适应岗位要求的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为360总学时,每5年为一周期,每周期内教师年均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

第二,加大基地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实现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全日制普通教育与现代化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格局。在不同时期,安徽省下达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师范学校办学条件,增加物力、财力、人力的投入,教学生活用房、教学设备和师资配置达到标准化要求。如1986至1989年,高师院校占全省高校基建投资总额的46.7%,原安徽教育学院、蚌埠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原合肥教育学院、阜阳教育学院等,还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组织的财力支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5%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支出。中小学校在业务经费和办学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5]建立开放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学习便利。

第三,开展培训研究,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师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教研工作也不断跟进,边教育边研究。可以说,没有研究是不能取得教师教育良好效果的,特别是没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就不可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首先,为适应基础教育需要,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专业与课程设置等方面需要进行研究,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推动教师教育持续发展。其次,为促进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各院校和教育机构承担多项课题研究,举办教师教育研讨会,使教师教育理论成果真正成为具有校本意蕴的学科教学实践智慧。中小学校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工作,使经验分享和理论探索相结合。同时,还加强省际、国际的教师教育合作和交流,促进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三、几点启示

可以说,百年师范(教师)教育在独立与附属、封闭与开放、定向与非定向、改革与复归间回荡,分析教师教育的历史演进及特征,以此来探讨当代教师教育“再创造”的途径,把握教师教育改革方向,需要正确把握以下几种关系。

(一)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师教育是基于一定社会场域中进行的,不能脱离一定社会制度的制约。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科技水平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社会条件和外部保障体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和舆论导向,经济发展为教师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和学习条件,文化传统和科技进步为教师教育提供教学内容和有效手段。陈独秀曾指出:教育不能脱离政治,只有政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教育才有发展的可能。“盖一群之进化,其根本固在教育、实业,而不在政治,然亦必政治进化在水平线以上,然后教育、实业始有发展之余地。”[6]可见,社会发展转型必然带来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的变革。

(二)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

教师是普及义务教育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教师状况的改变与基础教育状况的改变是一致的。从教师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中小学教师教育史就是一部基础教育发展史,教师教育改革史就是一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史。长期以来,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齐、稳定不够、创新不强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后,安徽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基础教育足够数量师资。截至2010年,全省专任教师达50多万人。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师生比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等得到显著改善和优化,教师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地区间、城乡间、群体间、学科间教师教育发展仍然不平衡,教师教育机会和投入不够,社会参与度不够广泛。

(三)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教师教育涉及为何教育、谁来教育、教育什么、怎样教育、教育效果如何等问题。教师专业成长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较好的德行和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还有群体文化认同、职业信念坚定和责任担当。道德规范是教师行动的“标尺”,政策法律是一种强制要求和刚性力量,而职业理想则位居统领地位,是一种前行动力和目标追求,三种力量并驾齐驱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看到,每个时期对教师学历层次、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学术成就的要求不同,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就不同。教师教育通常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教师教育历程由学历提高向继续教育的转变,由职前培养向职后培训的转变,由面向少数向全员参与转变,由“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变。当前,围绕新型师资的培养目标,传统教师教育课程和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需着力进行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协同创新,加强实习研习实训环节。同时,重视中小学教师教育需求和话语权,细分教育对象,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可见,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成长也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

(四)安徽教师教育与省外教师教育的关系

安徽教师教育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既有共同点特征,又有其特殊性一面。例如英、法、德等国独立设置师范学院、艺术师资培训中心等教师教育机构,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美国提出“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应当成为学习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实行教师任职许可证制度,20世纪50年代后教师教育转向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培养模式;日本将教师养成、任用、研修三个阶段一体化连续过程称为“教师教育”,等等。因此,为促进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国际、省际的教师教育合作和交流,把握省内教师教育与省外教师教育方面的区别与经验分享,同时在借鉴国外省外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凸显安徽教师教育的特色。由于安徽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继续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省外院校纷纷效仿安徽的做法,如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远程、集中、校本三结合”“考训结合、校本整合”继续教育模式等。鉴于安徽教师教育经验和特色,全国性教师培训工作会议和三次华东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也都定在安徽。可见,教师教育具有本土性和全球性结合的特点。

[1] 陈贤忠,程艺.安徽教育史:下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567-568.

[2] 安徽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66、134.

[3] 朱仇美.安徽教育四十年(1949—1989年)[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94.

[4] 安徽教育厅.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G].2001:25.

[5] 安徽教育厅.安徽省“跨世纪园丁工程”实施意见[G].2000:6.

[6] 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84.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HAN Chuan-xin
(Depart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From the literature of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modern teacher education(normal education)in Anhui province,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tages: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founding of PRC,the Reform and Opening period as well as the turn of the 21th century.The main experience lies in that learning needs is the inner motive,the guarantee mechanism is the external condition.The research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s for the futu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education,which include correctly grasp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between teacher education and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reform,between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between local teac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of teachers from outside the province.

Anhui Province;teacher education;historical evolution;main experience;enlightenment

G659.29(254)

A

1008-6021(2015)03-0071-05

[责任编辑 李潜生]

2015-04-30

2013年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安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项目编号: SK2013A155)。

韩传信(1966-),男,安徽肥东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安徽省培训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举师范教育大旗 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办学模式纪实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