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方法到方法论的外语教学发展研究

2015-12-16王俊凯

关键词:路子方法论外语教学

王俊凯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从教学方法到方法论的外语教学发展研究

王俊凯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在外语教学中,每种教学法都是和一定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环境相联系的。教师应实现从教学方法到方法论的转变,以教学方法论为指导,在认真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环境和教学对象,对其加以改造和创新,灵活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外语教学;教学方法;方法论

在外语教学方面,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使教学效率更高——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觉得没有任何教学方法能够称得上是“灵丹妙药”。关于这个问题,若从教学方法论层面上来剖析,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同时也能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另辟蹊径。

一、教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谈到外语教学方法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法论的区别。汉语中“方法”一词既可以指具体的方法,也可以指总的方法,即方法论。例如我们常说的“传统的教学法”就是统称,而“听说法”、“语法翻译法”就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英语中有三个词approach, method和 technique都可以用来表达“方法”之意。我国有些学者根据Anthony的区别,将它们分别翻译成:“路子”、“方法”、“技巧”。其中“路子”是一套与语言教学本质有关的假设,主要描述教学材料的本质。“方法”是建立在“路子”基础之上的一套向学生传授语言材料的整体计划。“路子”是核心,“方法”是程序,一种路子可以有多种方法。“技巧”是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它是一种为完成某一特殊教学目的而实施的策略。“技巧”必须与“方法”相对应,因而与“路子”也紧密联系。Anthony指出,以上三者处于一种层级关系中:“技巧”为某一“方法”服务,而“方法”必须与某一“路子”相吻合。[1]192

很显然,我们以前所争论的哪个方法更好的问题,其实是从具体的方法层面上来理解的,而没有从“路子”的角度来评价和理解它,只是断章取义地模仿套用外国的一些教学法,见树不见林,当发现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时便全盘否定。其实,国外绝大多数的教学方法都有它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San Jose 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属于理解型教学法,它特别强调听力方面的理解。但反应法仅局限于初级水平的教学,对具有高级语言水平的学生将失去其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借鉴这些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择其有用且有效之处而用之,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特定的教学方法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的和环境相结合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1]192-193

什么是教学方法论呢?“教学方法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的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关系,以构建和解决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间的新型关系和相应的新理论基础为核心任务。”[2]从这样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技巧”;而“教学方法论”的含义才是与我们常说的“路子”内涵一致的概念。

从教学方法论的内涵可以看出,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法论之间有着质的区别:

第一,教学方法论比教学方法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某种固定的方法,是在具体环境下为解决某一教学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教学设计。一旦教学环境和对象发生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就失去了它的优势。而教学方法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有效地来完成其教学任务,因此它比教学方法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二,教学方法论比教学方法更具有创造性。由于教学方法论是一种教学思路和指导思想,比之教学方法来说,它更能够挖掘执教者的教学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第三,教学方法论比教学方法更具有灵活性。由于教学方法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且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适用环境,因此它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执教者的语言风格、性格以及表达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若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种方法,有可能就是东施效颦。而教学方法论则不同,它更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和环境差异,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然,不能把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法论孤立地割裂开来。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论的基础,没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若没有教学方法论作指导,孤立地谈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法就会失去灵魂,成为一团迷雾。因此,教学方法论应该是活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指导思想。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标准

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如何加以选择,应是每位执教者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选择教学方法主要依据四个方面:一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特殊要求;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三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年龄的真实性、知识水平的真实性以及班集体的特点;四是依据教学条件和教师特长,这取决于教师以前的经验、理论修养水平和个人品质。[3]

三、依据教学方法论,创新设计切合实际的新方法

既然教学方法论对教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就应以教学方法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对象认真研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修养。

(一)认真学习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理论

根据马克思“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原理,我们首先要学习各种教学法理论。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是近代才出现的,以前一直是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各种教学法。长期的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对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最传统的讲授法,它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够很快地、大量而又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对于“导入新课”是最适合不过了;但它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际活动,容易形成“一言堂”,使学生感到厌倦。

外语教学方面曾经有过多种教学流派,如:听说法、直接法、翻译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等,它们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外语教师应了解这些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弄清它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另外,教学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学生、教学内容和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一切可能的修正与完善。我们只有在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提炼和创新,才能找出符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最佳设计方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要发挥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作用,首先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如果离开理论基础和教学基本能力,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纸上谈兵。根据束定芳对外语教师素质的阐述,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除需具备普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一名语言教师的所应有的专门素质:即知识技能和品格两方面的素质。[1]169

总之,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生搬硬套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外语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一个宗旨,即所用的教学方法都应立足于让学生运用以前习得的‘旧’有知识和技能去‘猎取’新的知识”。[4]教学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和它的局限性,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外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为自己的外语教学设计与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把固定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造创新,灵活运用,设计出符合具体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外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外语教学法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政涛. 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方法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1):32-36.

[3]赵良渊,成晓龙,王彤.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掌握教学方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 (1).89-91.

[4]王铭玉. 新编外语教学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37-154.

(责任编辑 文双全)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ethod to Approach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ANG Jun-ka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236800, Anhui, China)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ach method should connect with a certain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background. We should transform from method to approach, guided with methodology, on the basis of all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in pertinence to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subjects, do reform and creation, flexibly apply them to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teaching effect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approach

2014-10-17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综合英语”(2013gxk107)

王俊凯(1966-),男,安徽蒙城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

G642

A

1671-9247(2015)02-0059-02

猜你喜欢

路子方法论外语教学
找准“好路子” 鼓起“钱袋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4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Lexical Approa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