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建设研究
2015-12-16张俊
张 俊
(马鞍山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0)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化、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存在管理割裂、制度割裂、基金割裂、信息割裂等问题。面对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如何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围绕服务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入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科学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马鞍山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
马鞍山市社会养老保险自1987年启动以来,在制度建立、覆盖范围、待遇调整、经办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该市“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一,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一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2005年以来,该市在巩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2005年,市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7.65万人,领取待遇9.57万人;2007年,参保29.61万人,领取待遇12.37万人;2008年,参保34.26万人,领取待遇14.09万人;2011年,参保42.27万人,领取待遇15.96万人;2012年,参保45.44万人,领取待遇17.14万人;2014年,参保58.44万人,领取待遇22.1万人。可以看出,“十一五”以来市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领取待遇人数都增长了100%以上。
第二,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稳定增长,月人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708元增至2015年的2 215元。二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初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基础保障金月人均最低标准由2005年的120元调整至目前的300元,市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由2007年的50元调整至目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35元。
第三,养老保险制度可转移接续。一是该市2008年发布的《关于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允许户口在本市的农村居民,到龄时正常缴费满15年的,可以通过代理机构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该市《关于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互转移的通知》和《关于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互转移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参保人员在“农保”和“城保”间相互转移的办法和流程。
第四,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搭建了劳动保障事务工作平台,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专管员队伍。二是根据各项养老保险业务的特点和经办管理需要,部分业务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被征地农民申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审核、退管服务等逐步向基层延伸。三是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加快,相关经办机构间基本实现了数据联网,为经办管理由相对集中向层次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二、马鞍山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该市各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间基本实现了参保人员可在不同险种间的转移接续。但是,制度间的壁垒、经办管理体制和信息系统建设等仍制约了该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科学发展。
第一,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依然存在。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时,既累计个人账户缴费金额,又折算缴费年限;反向转移时,只累计个人账户缴费金额,不折算缴费年限,影响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二是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平衡。2013年该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养老金仅200元,为城镇居民年人均养老金1 600元的1/8;而同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 200元,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00元的3/10,是养老金占比的近3倍。三是该市女性参保人员享受待遇的年龄在险种间、地域间有所不同。企业职工女性退休年龄一般分为50周岁和55周岁;被征地农民女性的待遇领取年龄为55周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女性的待遇领取年龄为60周岁,给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造成障碍。
第二,经办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一是机构名称各不相同,如: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市本级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含山县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和县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所,当涂县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险种间业务管理还没理顺,机构间工作协调存在困难;由于经办职能交叉,经办程序过于繁琐,使得工作效率不高、社会效益不理想。二是管理服务工作量大,聘用人员较多,职工队伍不稳定。以市区为例:2014年市区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参保单位3 000多个、参保对象达104万人次、支付养老保险待遇38.24亿元,而经办人员只有300余人,经办人员与参保人次比为1:3 497,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1:500~2 600的管理量。
第三,信息系统建设还存在瓶颈。一是某一险种的参保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转而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时,需要在转入险种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基础信息的重新录入,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经办资源,同时还会产生基本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二是由于参保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了重复参保、重复领取待遇的现象难以有效根除。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正在影响着该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数据质量、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甚至是基金安全。
三、加强马鞍山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建设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必要尽快完善相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办管理和信息系统,保障广大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参保需求。
第一,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将进城落户的农民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对稳定就业的进城农民,可直接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的进城农民,可继续将其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不降低待遇水平的前提下,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养老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距,不断完善保险转移接续政策。
第二,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提升业务经办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一是整合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撤销市本级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整合为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新成立的社保中心隶属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单位性质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法人单位。率先实行市、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进一步提高业务经办效率。二是重新核定各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财政预算标准。实行定岗、定编、定人,彻底解决经办机构因人员编制不足而大量聘用人员所引起的人员短期化、素质低、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充分考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加经办机构项目经费预算。三是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系统内政策、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按年开展测试或考核,并将测试或考核结果同本人年终绩效和单位评优相挂钩。
第三,整合信息管理系统,满足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具体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整合:首先是分险种类别整合,即先将5项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整合为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独立系统。其次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整合,即在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信息系统整合并运行平稳后,以“金保”工程统一软件为基础,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入其中。最后是城乡社会保障系统全面整合,即以省“金保”工程统一软件为基础,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核心,建立覆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相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