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分析

2015-12-16周莲周凯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6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

周莲+++周凯

摘 要:高校贫困生都能够得到来自家庭、国家、学校、社会的经济支持,但其真正的消费能力却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家庭支持越多、学习成绩越优秀、申请的资助类型越多、学生越独立自强,则消费能力越强。尽管高校贫困生有提高消费水平的渴望,但他们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储蓄需求依然大于消费需求,其消费行为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也较小。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消费能力;消费心理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对的贫困现象已经有所缓解,然而身处高等教育殿堂的贫困生数量却依然庞大。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经国家助学金资助的本专科生有525.60万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4.8%。他们在高校的生活状态值得我们关注,特别在是信息化、全球化和消费物价飞速上涨的今天,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

本文的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温州地区某高校200位贫困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这部分学生经过该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分为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层次。

根据调查结果,该高校贫困生的大多来自外省,如贵州、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福建,占到了总人数的67.8,其家庭基本都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偏远农村(占95.45%)。父母大多务农,或者打工,经济收入较少,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家庭达到51.52%,3万以上的家庭只有3.03%。家庭中普遍有两个及以上的学龄子女,甚至有的家庭子女人数多达7人,独生子女家庭仅占3%左右。单亲家庭、低保家庭占到了42.42%,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患重大疾病需要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家庭占到了42.43%。然而更普遍的情况是,家庭中有人下岗,没有经济收入。

二、高校贫困生的消费能力分析

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而消费得以实现的前提必须是拥有现实的购买力。目前学术界对于消费能力的探讨较多,在本文中,消费能力更多的是经济支付能力。他们的经济来源和消费能力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支持

尽管高校贫困生的家庭并不富裕,收入也较为微薄,但家庭依然是他们最大的支持。87.88%的受访同学表示父母的供应是他们最直接的经济来源。在贫困生父母的观念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能够考上大学实属不易,在农村辛苦劳作的父母也将希望寄托在能够飞出犄角旮旯的子女身上。

父母在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同时,也给了相当大的精神支持。一位贫困生在接受访问时说:“我来自云南农村,当年和我一起考上大学的班级同学全部辍学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这个决定的做出离不开我家庭和父母的支持。”除父母支持之外,家庭中的亲朋好友也对高校贫困生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10.61%的受访同学表示自己接受过亲友的资助。

2.国家政策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200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高校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

在资助额度上,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一档4000元/年,二档25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为该校的划分标准),国家助学贷款8000/年(学费5000元,生活费3000元),勤工助学8元/小时,另外还有绿色通道和应征入伍学费补偿等。

3.学校支持

高校是贫困生目前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除了寒暑假之外,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就像是学生的家。而学校这位“家长”也确实给贫困生们很多支持和帮助,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助学计划,帮助贫困生克服家庭经济原因导致的困难。

以调研的高校为例,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上百个勤工助学岗位,包括食堂、图书馆、实验室、教研室、行政办公室、社区等各个部门,供贫困生工作;某些学院会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特殊学生以学费减免;对于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贫困生,某些学院会在在其他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临时的困难补助。受访贫困生中,35.82%获得过各类奖学金,92.54% 获得过国家助学金,47.76% 在校内有勤工助学。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支持之外,学校也给予了心理助困、学习帮扶等方面的支持。

4.社会支持

贫困生的消费能力支持除了来自自己的家庭、国家政策、学校,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社会一直都不吝啬对高校贫困生的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予这部分学生社会兼职的机会,比如家教、酒店服务员、商场促销员等;二是给予学生直接的经济资助,包括一些来源于民非组织的资助,和纯粹个人的资助。其中一名受访学生从高中开始便接收一位来自杭州某高校教师的资助,这位老师的善举也一直鼓励着该生奋发向上。

然而,高校贫困生的消费能力来源尽管相似,但其真正的消费能力却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相比之下家庭支持越多、学习成绩越优秀、申请的资助类型越多、学生越独立自强,则消费能力越强。

三、高校贫困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消费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特征。总体看来,高校贫困生的消费心理呈现以下趋势:

1.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的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占21.21%,500-1000元的占78.79%,受访学生没有一人的消费在1000元以上。而根据前文的数据分析,有部分贫困生完全有能力提高消费水平,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因此可以得知,高校贫困生还是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在消费支出项目上,伙食和学习费用占到绝大多数,而娱乐方面则不到2.99%。可见高校贫困生的消费偏向于实用型,旨在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对于服饰、娱乐等的要求并不高。

2.储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

调研中,71.64%的贫困生表示会将获得的奖助学金用于购买生活用品或补贴家用,28.36%表示会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没有人选择去购物happy一下。因此,总体看来高校贫困生的储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

这一方面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有关,家长对储蓄和消费的认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善于未雨绸缪,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控制性消费,不会超前消费。

3.有提高消费水平的渴望

根据调研结果,高校贫困生基本上都配备了日常的电子设备,其中以手机(100%)和电脑(52.24%)为最多。而在手机的价格上,500-1000元占多数(62.69%),500元以下的仅5.97%,2000元以上的仅2.99%。在信息化的今天,高校贫困生使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智能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各类消息。

在被问到“有些贫困生同学也拥有iPhone之类的产品,对此你的态度是?”53.73%的受访者认为困难生也有权利拥有这些产品,14.93%认为这种行为与贫困生的身份不符合,17.91%没有发表建议。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贫困生并不是没有提高消费水平的渴望,他们也希望自己在经济条件的循序下购买更加高级的物品和劳务。

4.消费行为较少受到影响

高校贫困生生活在大学寝室之中,生活在快捷消费的大学校园之中,生活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市,起消费行为是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尽管不可避免的贫困生会跟同学一起吃饭,偶尔一起休闲,但调研数据显示,他们的消费行为收到的影响并不大。

事实上,很多时候高校贫困生背负了家庭和家长的希望,同时还承受着经济的压力,因此他们会将时间尽可能的放在学习和勤工俭学上。所以他们与同学的相处时间相对不是太多,且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金彩,唐闻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3]教育部.《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作者:周莲(1989- ),浙江瑞安人,温州医科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周凯(1993- ),浙江金华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专门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浅析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