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寿宁乡土史》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施

2015-12-15周家友

关键词:校本课程

周家友

【摘要】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一样,它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政策上的合法性。因此,围绕《寿宁乡土史》开展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完善地方校本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 乡土史 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39-020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背景及依据

1.校内课程开发的需要与国家教育改革的统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选择性与适应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关联性、校本性、可选择性。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生的需求,体现了学校的资源优势。

2001年,国务院发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同时,实施《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获得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2.学生历史学习的需要与丰富地方课程体系建设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更趋向系统化、丰富化和精细化。校本课程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大态势下逐渐走上教育舞台的中心的。由于地域差异和人群差异,迫切需要产生一种因地制宜的学校课程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进了校本课程发展的进程。《寿宁乡土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恰恰能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体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课程的研究、编制与评价,需由教师完成,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核心人物。在实践中,教师界定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经验,组织并实施课程评价。

《寿宁乡土史》的开发,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地方性、特色性,有较为深厚的社会基础、文化资源、必将丰富地方课程体系,为本地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持。

二、《寿宁乡土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通过学习乡土史,了解学生身边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知道史料的获取途径、方法及作用,努力做到史论结合;尝试简单掌握史学研究的初步方法,使学生具备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积极的人生理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索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教学上采用情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经历一系列探究步骤,诸如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史料,力求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定期集中选取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生活形态的统一,如认知、体验和感觉,遵循多元化、开放性趋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为:

1.学生个性发展;

2.教师专业成长;

3.学校特色形成,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课程与学生、教师与学校一起成长。

引导学生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促进“知我故乡,爱我故乡”活动的开展;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

(二)课程内容

结合教师自身实际,并与现行教科书内容相渗透,本校本课程由5个章节和1个探究活动组成,根据有关规定精神,设置为11课时:

①第一章寿宁知县冯梦龙的廉政建设(2课时)②第二章世界文化遗产——寿宁廊桥(2课时)③第三章探索历史的奥秘——寿宁文物古迹(2课时)④第四章寿宁红色政权——近代革命先烈(2课时)⑤第五章寿宁历代文学、艺术的发展(2课时)活动课探究活动课(1课时)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人生规划,学会作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选择。

(2)发展性原则: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兴趣,挖掘历史思维,提升人文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为学生创设发展性平台。

2.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程,供给高一、高二学生选修,不分文理;每周1课时,1个学期共设置11课时。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1)课型1:寿宁乡土史专题学习

这些专题的学习均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学习。

第一章寿宁知县冯梦龙的廉政建设与必修一相结合,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冯梦龙的廉政建设。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并相互联系的。学习本章内容须联系必修二与必修三,注意政治历史中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背景。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二章世界文化遗产——寿宁廊桥与选修6相结合,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不可再生性、无法替代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文化遗产知识,理解文化遗产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考察历史和调查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能运用已学知识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探索历史的奥秘——寿宁文物古迹与选修5相结合,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彰往察来”“自强不息”的历史精神,推动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事业不断前进。学习中应注重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重现”历史来探究史学功能,加深对历史学习目的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历史学,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寿宁红色政权——近代革命先烈与选修4相结合,历史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成为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适时适量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对近代革命先烈的深入研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从而确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五章寿宁历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必修三内容相渗透,本课讲述的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教学中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注重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加深理解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因此,学习本章,应联系政治史与经济史的相关内容,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2)课型2:探究活动课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通过探究,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认知能力,构建知识结构。其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实践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内涵。

(四)课程评价

由课程实施的教师和课程实施主体的学生两个方面对《寿宁乡土史》地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作为课程的开发人员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过程决定了课程的质量,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课程开发评价

课程开发评价从课程的论证和学生选课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它由学校的课程委员会组织进行的。

第二、课程实施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由学校的教务部门执行。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学分管理的方式。从学生参加课程班学习的小时数、成绩和测试模块(完成寿宁地方史相关论文或其他结果一篇)三方面进行鉴定。

三、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

1.有利于中学生理解人文精神和塑造健康人格

当今中小学教育存在着重教学轻教育、重智商轻情商等问题。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以“尊重事实、敬畏历史”的史观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世界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寿宁乡土史》作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适合他们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坚持“事实和证据”的文化信念,塑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人格。

2.有利于历史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1)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课程”的理念与实施能力

开发课程、实施课改,教师成为主力,成为生产者,成为主体。因此,教教材、落实课程、开发课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师的责任。

基于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和人文性,教师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时,可以根据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变并完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从而丰富地方课程体系。

(2)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历史教师具备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在《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指出:“行动研究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由此,必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研究,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反思,改进方法、改进策略,再研究再反思……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核心环节是“反思”。通过行动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反思现状,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学历史教育:乡土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6期.

[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