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教学的课堂改革

2015-12-14王明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高职教学高职学生

王明胜

摘要:为了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搞好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必须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善练”,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本文阐述了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精讲善练,怎样精讲善练以及如何把精讲与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精讲善练法”是既能为学生减负,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改革;高职学生;高职教学;数学教学;精讲善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24-02

从高职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善练”,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把教师精辟的讲解与学生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增加课内练习,减少课外练习,减轻学生负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

一、精讲善练的教学意义

教学时间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明确牢固,就必须精讲。但这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因,还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引导学生善练,学生就无法把所讲的化为自己的东西。就不能正确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就不能形成系统而牢固的知识。那么,如何精讲?如何善练?如何把讲练灵活地交错进行?这是我院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精讲”的内涵与原则

1.何谓“精讲”。简单地说,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把“钢搭在刀口上”的讲解,就是精讲。“精讲”不等于“纵情多讲”。它反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反对旁征博引,节外生枝,贪多求全,蜻蜓点水。问题不在于一次讲得多,讲得广,讲得深,而在于及时让学生有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检验他们的知识是否正确。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企图一劳永逸地一次讲深、讲透,只能是幻想,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精讲”,也不是“一味少讲”;当讲的不讲,也谈不上“精讲”。对于“主要的东西”,还是应该花大力气把它讲清楚,讲透彻。

2.“讲精”的要求与原则。

(1)“精讲”的要求。“精讲”要求遵循教育方针的精神,以矛盾认识规律作指导,以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深度和广度作标准,按照学习的阶段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现状,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难易,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地灌。“精讲”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即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精华,抓住概念、定理、方法的核心与实质,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实效。

(2)“精讲”的基本原则。讲解必须正确。显然,这是精讲的基础。集中力量讲重点、难点、关键,不平均使用力量。这是精讲的重要特征。讲解富于启发性、思考性、概括性。既能扩充学生思考和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到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有课堂练习的时间,这是精讲的又一特征。语言简练、精辟、确切合乎逻辑,并且善于运用语言特色,生动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这是精讲的形式。

“精讲”与“略讲”,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精讲”与“略讲”的内容,是进行精讲的关键所在。关于精讲的内容上面已述。关于略讲的内容,一般是学生已学而不熟的问题,为导入新知识,必须联系的旧知识等。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精讲必须有所不讲,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以外的内容,必须“割爱”。对于通过学生自己的练和思考能获得的知识,要放心放手,不包办代替。反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大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之风,是精讲的思想基础。

3.如何“精讲”。如何精讲,这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里,仅就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共同做法,归纳得出下面几点:①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在思想上、情绪上、内容上保持紧密的联系,师生一道共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劳动,不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②在讲解过程中,要能直接显示出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有时还可以指出考虑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或考虑问题的步骤。③教师的讲解,从本质上说是做矛盾的转化工作。讲解要做好直观与抽象、简与繁、难与易、形与数这些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转化。要注意分散难点,对于关键、难点可以化成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加以解决。注意直观教学,注意模型教具的使用。④提问要简短、明确,而且是所讨论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或关键所在。冗长不着边际的再三说明、反复解释,或者单纯的教师独白,或者是模棱两可的发问都是“精讲”所忌讳的。

三、“精讲”基础上的“善练”

课外、课内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深刻而熟练地化为自己的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提到练,一个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布置大量的没有经过选择的课外练习。殊不知,动手、动口、阅读课文都是练,思考过程也是练。课外需要练,课内同样需要练。课内、课外的练,是相互联系的两种练习形式。目的相同,作用有别。一般地说,课内练,在于消化当堂所讲知识的基本内容,理解并初步学会有关的基本技能。课外练,在于牢固地掌握知识,综合地运用知识,将技能形成技巧。当然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就课型来说,有“讲练课”与单纯的“练习课”之分,“练习课”就不受上面划分的约束。下面着重谈谈课内的“练”。

1.课堂“练”的实质与目的。课堂练的实质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课堂练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缩短并加速领悟知识的循环过程,使学生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2.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要求。要达到上述目的,使课堂练习不流于形式,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从内容到形式作精心的设计。设计应以认识规律作指导,服从于一堂课的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练习不在多而在精。形式要灵活多样,变化多,富于思考性。问题不宜过深、过繁,而应以基本训练为主,逐步由浅入深地过渡。要注意以旧带新,新旧结合。要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多练。重要而不熟练的内容要以讲练结合为主,集中练为辅。此外,课内练,也有一个长打算、短安排的问题。这就要求根据一节、一章甚至全书的基本训练要求,定出各阶段训练的重点,使练既系统,又有步骤。

3.课堂练习的多种形式与作用。课堂练习除了具有课外练习的基本作用外,还有着它独特的作用和灵活的形式。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善于利用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讲得生动扎实,学生学得主动活跃,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就作用来说,一般地有巩固性的练习,用以巩固知识技能。有推导与证明定理、公式的练习,用以训练逻辑的推导和逻辑叙述的能力。有关概念的推理与概括的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判断正误的练习,用以加深、巩固对知识、技能本质特征的认识。有技巧性练习,用以培养运算、解题的技巧。阅读练习和用以培养看书自学、叙述能力。口述练习,用以培养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等。就形式来说,有演板练习、提问练习、辅导练习、口答练习、独立作业、阅读课文、问题讨论等。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恰当地选择不同的形式,精心考虑练的内容,使练练到节骨眼上,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抓好这一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必须在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的全部习题分类,对每一个题的作用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意点题或随意补充习题,都是不妥的。

四、讲与练的科学分配

课内练与精讲密切相关,精讲是进行课内善练的前提,练又反过来丰富教师的讲。所以“精讲”与“善练”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两者结合好,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讲与练如何结合呢?这就要看所讲的内容中,新知识与旧知识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从而确定结合方式。一般地说,如果新旧知识联系不多,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了新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或者对于有代表性的例题,须经老师作典型解剖示范,这时可采用先讲后练的方法。如果新旧知识联系较多,但学生只具有部分基础知识,不能完全独立地解决问题,须经教师加以引导、启发、指点,才能掌握新内容,这时可采用边讲边练的安排。如果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学生对此有一定独立解决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分析,教师的概括小结,即能解决的内容;或者新课难度较大,需要经过学生先作几个有关的练习,用以分散难点;或者新课虽然难度不大,但往往容易为学生疏忽而出现错误的内容。这时采用先练后讲的方式。

必须指出的是,硬性地规定讲课与课堂练习时间的比例,作为衡量是否精讲善练,是不妥当的。如何精讲与善练,要根据教材、班级的不同而分别对待。一堂课全部由教师作精练地带有启发性的讲解,不能说不是精讲。也不能说没有练。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生动活泼地思考过程也是练。然而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这样处理的课是非常少的。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认为教学方式有一个刻板的模式,对“精讲善练”也是如此。哪怕是对于同一个年级,但对于不同的班,不可能用一个完全雷同的教案。要使“精讲善练”这一有效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了。

参考文献:

[1]张克新,邓乐斌,向健极.应用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杨焕章,秦锡瑜,梅岱.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高职教学高职学生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