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中医药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2015-12-14邓盛木
邓盛木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在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不断加强中医药建设的背景下,中医药人才培养事业也蒸蒸日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依,不可分割。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使命和重要内容,而中医药文化建设又大大促进着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着中医药人才培养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51-02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加强。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达59.5亿元用以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资金额新高。2012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与中华历史文化不断渗透影响、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传承、弘扬、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要素之一,是助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中医药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中医药人才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对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中医以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望、闻、问、切”,重视“脉象”的变化;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复方配伍、加工炮制等特点。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泛指包括整个中医学学科体系、与学科发展和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人文精神方面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和人文气象等,涵盖了哲学文化、历史文化、学术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文学艺术等内容。狭义的中医药文化指与中医学学科有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本文所讨论的是广义的中医药文化。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依,不可分割。高校有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文化传承功能的具体体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使命和重要内容,而中医药文化建设又大大促进着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着中医药人才培养事业的不断发展。
1.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人才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医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人文关怀,关注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早在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中,就专门对医德进行了论述,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这样论述医德: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大医精诚》被我国许多中医院校用为医学誓言,誉为经典。
2.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依托。我国中医药教育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渐构建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体系,突破了传统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实现了向现代化教育模式的转变,并逐步确立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和建立就一个时期而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和时间的纵深发展,大量沿用西式院校的教育模式在培养中医药人才上存在的致命缺陷和问题日益突显。不同程度地表现在中医药人才西化倾向、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缺乏、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之间衔接不良、教学与临床脱离等方面上的问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谈中医药人才成长时指出:“当前,一方面中医药教育在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中医药人才在不断萎缩。”谈话一针见血地指出照搬西式院校教育模式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致命打击,而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历史几千年积淀而成的实践文化,其核心价值融入了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和文化精神。其中哲学文化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有助于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中医药特有的学术文化和科学思想,引领着医学生对已知和未知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而中医名医、验案、传奇、气功、武术、炼丹、药膳等文化艺术,引导了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有气质的升华。
3.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是高校核心价值的文化体现,是最简洁的文化名片。中医药文化建设毋庸置疑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生和确立,对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具有深远地意义,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医药院校的文化品味,也是传播中医思想和理念的桥梁。从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高校的价值取向,这对学生、对社会而言都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
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利用中医药文化建设,塑造完整的高校形象,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高校的综合实力,有助于实现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文化凝聚力,赋予了师生立足于学校文化认同的独特、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在文化活跃中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4.中医药文化建设在院校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形式。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有许多具体形式,可以通过相关课程设置、学术氛围营造、中医药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实践基地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途径来实现。这些具体形式实际上是中医药院校的文化底蕴外化的具体表现。因此,中医药院校应以自身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文化底蕴渲染的历史厚重感,自上而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进行整体的设计和引导性的提炼。
在顶层设计中,中医药院校应有意识地在校园规划、文化载体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理念。体现在实体建设方面,可以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引入类似太极阴阳等中医药经典理论、打造中医药名家、大家塑像,将中医药方歌、中药等文化符号运用到校园建筑、景观设计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定中,开设专门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以强化对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当然,在校外的实践环节中也应注重多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特别是教学基地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本土文化,具有浓烈而独特的民族符号特点。它以其知识体系承载和体现国家软实力,也是孕育和催生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土壤,是中医学的根系和灵魂,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地位,指引着中医学的未来走向。中医药文化不仅孕育了中医学的根本,也促发了中医学的脉络与分支,贯穿于由此而生的临床治疗、康复、养生保健、方药资源、应用技术等各个部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中医药文化浸润、渗透、强化和巩固的过程。必要且有效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必将对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起到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晓红,王旭东.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医杂志,2012,(4).
[2]马梅.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初探[J].科技资讯,2012,(22).
[3]杨宝华.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2,(32).
[4]王鸣柳,廖克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1).
[5]朱劲光.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2,(32).
[6]周欢伟,马仁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零距离对接的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
[7]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推进内涵发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3).
[8]赵忠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N].吕梁日报,2011-12-14.
[9]陈忠军.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9).
[10]夏艺.吸收日本文化精华 创建学院文化特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7).
[11]王真理.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J].吉林教育,2011,(10).
[12]夏亚娟.试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13]魏永和.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新区与校园文化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