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访者称中国是世界强国
2015-12-14
环球时报/2015-12-14/ 第16版面/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范凌志 卢长银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风云激荡的2015年正走向尾声。这一年中,中国崛起的脚步依旧紧促,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紧密,亚投行吸引众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应。在国外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有什么变化呢?《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影响力呈持续上升趋势,近七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虽然个别与中国有领土、海洋争端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崛起表现出较高的警惕性,但多数国家受访者认可中国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的“强国”认可度稳步攀升
本次调查共覆盖全球六大洲20个国家,其中亚洲9个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北美洲2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南美洲2个国家:巴西、阿根廷;欧洲4个国家: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非洲2个国家:肯尼亚、南非;大洋洲1个国家:澳大利亚。调查对象是上述国家的18周岁以上的普通居民。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13日至11月2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20811份。
中国以外19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性强国”的问题,总体上有近七成(69.0%)国外受访者给予肯定回答,比2014年和2013年的调查结果分别提升4.7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仅有不到两成(18.1%)的受访者表示“中国还不完全是世界性强国”,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21.1%。此外,4.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不是”世界性强国;剩余的8.2%表示“不知道,说不清”。国外受访者显然比以往更加认可中国强国地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中国“一带一路”的蓝图正式公布,还有亚投行等一系列能够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说中国比美国的建树更多,大家可能觉得中国比以前更符合世界性强国的标准。虽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比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快了很多。“大可不必担忧经济放缓,中国的表现还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按国家划分,巴基斯坦高达92.1%的受访者认可“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排名第二位的法国认可率为87.6%。印度、哈萨克斯坦、德国与越南的受访者对“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的说法认可度较低,但均超过半数,分别为57.5%、57.1%、55.8%与54.4%。国外受访者心目中未来10年内亚洲地区事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为中国(43.8%),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25.0%)。相比之下,中国受访者的回答要谨慎得多,仅27.9%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而持相反态度的中国受访者占比为19.5%,51.8%的人认为“中国还不完全是世界性强国”。
在19国受访者中,71.6%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性强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提及率排位第二的“军事实力”(30.4%)。提及率排名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政治及外交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分别为30.0%与22.6%。伦敦大学东亚研究学者西蒙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世界对中国强国地位的认可首先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历史上强国出现时也都体现出这种共性。此外,在全球重大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和行动现在也更具有影响力,比如反恐、推动非洲经济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胡逸山表示,除了经济力量,中国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责任越来越多,这一点值得注意。
“自信形象无可厚非”
调查显示,19个国家中,80.0%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或中立态度,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75.2%)提升4.8个百分点。具体而言,37.3%的受访民众对中国持积极看法,比去年增加3.9个百分点。持“中立态度”的比例为42.7%,与2014年的41.8%相比,略微上升0.9个百分点。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民众比例是15.4%,比去年下降3.6个百分点。
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态度最为正面,81.0%的受访民众对中国持“喜欢”态度,远高于其他调查国家;肯尼亚与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喜爱度为六成左右,比例分别为61.8%与59.8%。第二梯队国家印尼(54.2%)、哈萨克斯坦(53.7%)、巴西(51.7%)与印度(50.1%)民众对中国的“喜欢”态度均超过五成。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日本与越南受访者对中国的“不喜欢”态度最为强烈,比例分别为58.9%和49.7%。同时,也有25.5%的韩国受访者表示“不喜欢”中国,较2014年的26.5%有所下降。西方大国德国(19.3%)、美国(19.7%)、法国(17.2%)、英国(13.3%)“不喜欢”中国的比率也在一成以上。
“这个结果跟我们平时的感觉比较接近,因为中国和日本及越南存在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竞争关系,这两个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不喜欢’,对中国崛起表示担忧也是很正常的。”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庞中英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
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国外受访者认知率最高的是“自信”,达26.9%,比去年上涨6.5个百分点。其次是“合作”,提及率为24.3%。“复杂”“强硬”“崇尚军事”比例分别为24.0%、23.9%与23.6%。同时,“友好”与“负责”国家形象认同比例分别为23.2%和20.9%。印尼受访者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自信”的形象认知率最高,提及率超过54.3%。对于中国“合作”的国际形象,认知率最高的是俄罗斯,达55.1%。对于中国“崇尚军事”的国际形象,认同率最高的是日本(47.7%),德国、澳大利亚与美国受访者的认同度也在30.0%以上。
“‘自信’很能概括中国今年的国际形象,我们看到中国今年一系列的外交举措,比如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英国,人民币在年末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建树很多,展现的都是自信形象,这是无可厚非的。”胡逸山1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西蒙斯对记者表示,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进攻性的民族和国家,但日本认为中国有好武之心,主要是两国在军事上一直在暗中较劲,不仅是军备,还有国际间的军事合作。这种历史性的问题需要民间更多的友善交往才能改变。德国在处理希腊债务危机问题上也是“非常强硬”,在维护自身利益问题上,各国其实都不愿退让。
国人形象与“脚”有关?
至于对中国人的印象,国外受访者最深刻的是“勤俭节约”,认知率达到了35.8%,其他认知率较高的特性有“家庭观念重”“礼貌”“友好”和“文明守法”,认知率都在25%以上。但是,“友好”与“礼貌”认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下跌6.1与4.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非周边国家比周边国家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中国人“礼貌”“文明守法”“讲究诚信”,而周边国家比非周边国家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中国人“缺乏诚信意识”“粗鲁”和“傲慢”等。
“这可能跟国人的‘脚’有关系,能够走得更远的中国人,比如去欧洲、南美等地旅游的国人收入、受教育程度可能也会更高,虽然不一定收入和教育程度高就一定会有礼貌,但确实存在一些关系。”庞中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周边国家长期以来跟中国的交流很复杂,相互依存程度越深,矛盾和摩擦越多,就好像邻居之间的摩擦一定会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更突出。
胡逸山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国外受访者对中国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勤俭节约”,这一点令他印象深刻。“这是我们华人的传统美德,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把一些浮夸之风带到国外去。”
针对“你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的问题,国外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文化风俗”(50.8%),超出排名第二的“‘中国制造’产品”近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