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茶骨干亲本及其家系种质性状分析
2015-12-13王开荣梁月荣张龙杰
王开荣 梁月荣 李 明 张龙杰
(1.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宁波315010;2.浙江大学,杭州310029;3.余姚市林特技术推广总站,余姚315400;4.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余姚315412)
近年来,白化茶品种成为茶树良种化推广热点,但因白化茶品种可选择种源相对稀缺,产业化推广进程受到制约。笔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在余姚市以当地自然变异的黄金芽[1]、千年雪[2]、四明雪芽[3]及引自安吉的白叶1号[4]等白化茶为骨干亲本,进行白化茶种资源质开发,获得了较为庞大的不同品种家系种质资源类群。经过品种性状的系统观察研究表明,部分家系后代在继承亲本白化特性的同时,突破了亲本的白化变型和白化色系,形成性状较为丰富的种质类群;从中选育的12个种质获得国家级植物新品种授权或省级林木良种[5]认定,部分品种正快速成为我国白化茶产业化的主栽品种。现就黄金芽等等骨干亲本的家系种质资源性状予以分析。
1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黄金芽、白叶1号、四明雪芽、千年雪等四个品种为母本,通过天然杂交、人工杂交、芽变,共获得各品种具有白化性状的家系后代种质56份。其中,黄金芽系19份、四明雪芽系18份,两者主要来源于天然杂交(父本不明),其次产生于芽变;白叶1号系12份、千年雪系7份,来源于天然杂交、人工杂交和芽变,其中人工杂交均以黄金芽为父本。获得的各品种家系后代单株,采用短穗扦插进行扩繁后,建立初步比较试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示范、推广。
1.2 分析方法
种质基本特征特性按GB/T26911-201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茶树》和NY/T1312-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进行鉴定。
上述标准未能包涵的白化特性,以白化变型、白化色系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6-8]。白化变型为生态敏感型、生态不敏型、复合型等三大变型,生态敏感型和复合型下设亚型、子型,白化性状描述时采用最低级的变型;白化色系分黄色系、白色系和复色系等三大色系。
抗日光灼伤能力评价以黄金芽为对照,与黄金芽相当的设“0”,较黄金芽弱的为“-”,设1级,较黄金芽强的为“+”,设3级,分别是“+”、“++”、“+++”,其中“+++”相当于常规绿叶品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金芽家系种质
黄金芽为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早生种,叶色四季金黄,但白化启动的光照强度阀值低,抗日光灼伤能力弱,采制红、绿茶品质独特优异,也适合园林绿化应用,2008年获得浙江省林木良种认定,目前推广到我国广大茶区。黄金芽为母本的19个家系后代,来源于天然杂交和芽变。其中,来自天然杂交的后代13个,除1个是与母本完全不同的差季复合型白化茶种外,其余12个均为母本一致的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种;来自芽变的6个种,性状变异相对复杂。1个为母本一致的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种,1为生态不敏型、复色系种,4个为光敏复合型种。其系谱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黄金芽家系种质系谱组成
从黄金芽衍生后代中育成的6个林业植物新品种与母本作主要性状比较分析发现,在物候期、株型等特征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黄金甲、黄金蝉等二个种为特早生、中叶种,黄金毫为多毫品种;黄金甲的适制性与母本一致,而醉金红更适制红茶,其余均适制绿茶;同一变型的后代氨基酸品质普遍超越母本,而跨越变型的黄金斑等氨基酸品质不及母本(表1)。
表1 黄金芽家系后代品种主要性状
2.2 白叶1号家系种质
白叶1号属低温敏感型白色系白化茶,中生种,浙江省茶树良种,是目前推广范围最大的白化茶。其缺点是树体矮小,在春季气温较高区域或年份往往白化不明显。白叶1号为母本的12个家系后代中,来自天然杂交的3个后代均为母本一致的低温敏感型白色系白化茶,以黄金芽为父本的3个后代种均为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而6个芽变种全部为温敏复合型复色系白化茶。系谱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白叶1号家系种质系谱组成
从白叶1号三个途径产生的家系后代中各选育出1个代表性品系,经与母本性状比较发现,天然杂交获得的后代春雪1号发芽期早,白化表达对低温依赖相对较弱,白化程度比母本更显著;以黄金芽为父本的后代春雪2号则表现出父本的显色特性,三季新梢和全年叶色金黄,抗日灼能力优于黄金芽;芽变种春雪3号为叶周全年白色的生态不敏型白化、叶中间呈低温敏感型白色白化的复色系白化种,其白色叶周抗日灼能力相对较弱,其它性状与母本几乎一致(表2)。
表2 白叶1号家系后代部分品系主要性状
2.3 四明雪芽家系种质
四明雪芽属低温敏感型白色系白化茶,晚生种,地方品种,树体高大,白化温度阀值约25℃,因此,气温较高区域或年份往往白化不明显。四明雪芽为母本的18个家系后代中,全部来自天然杂交,其中17个均为母本一致的低温敏感型白色系白化茶,一个芽变为温敏复合型复色系白化茶。系谱组成如图3所示。
图3 四明雪芽家系种质系谱组成
从中选育的瑞雪1号、瑞雪2号及3个品系主要性状分析(表3),家系后代的白化性状表达超越了母本,表现出白化程度高、白化对温度依赖不明显、氨基酸品质突出等优点。母本在高于25℃时基本不白化,而后代种质在25℃以上时依然具有良好白化程度,尤其是瑞雪1号、瑞雪2号和瑞雪3号等3个种质,几乎不受春季高温影响。因此,非常适合我国南方气温较高区域开展高品位优质绿茶生产。同时,后代种质表现不同的物候期,对开展品种搭配布局十分有利;适制性偏向于绿茶生产,氨基酸品质十分突出。
表3 四明雪芽家系后代部分品种(系)主要性状
2.4 千年雪家系种质
千年雪属低温敏感型白色系白化茶,晚生种,2008年获得浙江省林木品种认定,树体高大,分枝密集,白化温度阀值与白叶1号相当,但气温较高区域或年份往往白化不明显。千年雪为母本的7个家系后代中,分别来自天然杂交、芽变和人工杂交,人工杂交的父本为黄金芽。系谱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千年雪家系种质系谱组
从家系后代中各选育出1个代表性品系,经与亲本性状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天然杂交获得的后代曙雪1号发芽期中,白化对低温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白化程度比母本更显著;以黄金芽为父本的后代曙雪2号表现出父本的显色特性,三季新梢和全年叶色金黄,抗日灼能力优于黄金芽,与常规品种相当;来自芽变的曙雪3号的叶色为部分生态不敏型黄色叶与部分低温敏感型白色叶组成的复色叶,但抗日灼能力相对较弱,其它性状与母本几乎一致。
3 小结
茶树具有基因杂合和自花授粉率低的遗传特性[9]。这一特性决定了生产上难以通过有性繁殖来保持亲本一致的纯度及其优良性状,而在育种上,利用种籽有可能获得有别于亲本性状的优良后代。白化茶所具有的白化性状同样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通过杂交、芽变等途径,可以获得具有白化性状更为丰富的后代种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本文所述获得的各骨干亲本的种质后代数量,并未涉及其遗传与变异频率)。
表4 千年雪家系后代部分品系主要性状
以黄金芽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种质分析,光照敏感型黄色系茶在后代种质白化性状表达上具有显色优势,杂交后代的白化变型、色系倾向于光照敏感型黄色系;从茶叶的品质特色和适制性分析,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重点倾向于茶作栽培,而生态不敏型、复合型似更适合在园林绿化方面应用[10]。
1 王开荣,李明,梁月荣,等.黄色茶树新品种黄金芽选育研究.中国茶叶,2008,30(4):21-23.
2 王开荣,林伟平,方乾勇,等.白茶新品种千年雪选育研究报告.中国茶叶,2007,29(2):24-26.
3 李明,王开荣,林伟平,等.白茶新品种四明雪芽选育研究报告.茶叶,2007,33(1):23-27.
4 郭雅敏.安吉白茶的性状与发展前景.茶叶,1997,23(4):23-24.
5 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3).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9-40.
6 王开荣,李明,梁月荣,等.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8-26.
7 王开荣,吴颖,梁月荣,等.低温敏感型白化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03-105.
8 王开荣,梁月荣,李明,等.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中国茶叶加工,2015,135(3):5-8.
9 杨亚军,梁月荣.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7.
10 王开荣.茶树园林应用刍议.中国茶叶,1993(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