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露部位湿疹斑贴试验分析

2015-12-13敏张小蒙郭焱孙菊商干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重铬酸钾变应原过敏原

周 敏张小蒙郭 焱孙 菊商干伟∗

暴露部位湿疹斑贴试验分析

周 敏1张小蒙2郭 焱1孙 菊1商干伟1∗

暴露部位湿疹多数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该病病程迁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寻找病因,脱离过敏原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所在。斑贴试验是目前检测接触类变应原最可靠的方法,进行此项检查可以明确病因,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诊治、减少复发。我们对本科门诊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查,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70例,女210例。年龄6~72岁。病程1个月~25年。所有入选患者均处于非急性期,皮损表现为丘疹、斑块、脱屑,部分苔藓样改变。其中额部42例,眶周12例,耳前52例,颧部37例,后发际35例,手部102例。至少2处以上皮损156例。受试患者停用抗组胺药2~3天,停用糖皮质激素1周,停用免疫调节剂4周,近1个月内无阳光暴晒及紫外线接触史。1

1.2 试验材料 选用由瑞典Chemo technique Diagnostics公司生产,北京元康公司提供的瑞敏牌斑贴试剂,包括20项中国地区常见过敏原系列及进口斑试IQ芯室。

1.3 方法 将20种斑试剂加于芯室内并做好标记,将加有抗原的斑贴胶布带贴于患者上背部两侧正常的皮肤上,粘好胶带,嘱患者试验期间背部不接触水,少运动,不搔抓后背。如出现水疱应及时复诊。采用国际接触性皮炎(ACD)研究组推荐的方法判读,即在贴敷后48 h将斑试物除去,72 h判读结果。判读标准:无刺激反应(-);可疑反应(+-);仅有轻微红斑无水疱(+);有红斑、丘疹、浸润(++);红斑、丘疹、浸润、小水疱(+++);红肿、大疱(++++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斑贴试验结果

2 结果

280例患者斑贴试验阳性 232例,总阳性率82.86%。其中男52例,阳性率74.29%,女180例,阳性率85.71%。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00,P=0.028)。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过敏原依次是:甲醛(22.86%)、氯化钴(20%)、重铬酸钾(18.57%)。详见表1。

3 讨论

暴露部位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临床诊断容易,但往往很难寻找病因,特别是过敏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曾患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斑贴试验是近年来开展的寻找接触类变应原的有效方法。斑贴试验是一种无创检验方法,受试者痛苦比较小,与点刺试验比较操作更方便,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容易接受。在本实验中暴露部位湿疹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高达82.86%,与其他研究报道的结果相近。2,320种过敏原中以氯化钴、重铬酸钾、甲醛、对苯化合物、卡巴橡胶、硫酸镍过敏比较常见。甲醛见于建筑材料、染料、化妆品、胶水、消毒剂、防汗剂中。氯化钴见于彩色玻璃、瓷器、颜料干燥剂,也见于合金中。强阳性反应最多的是硫酸镍,可能与女性偏爱佩戴合金饰品有关,此外还见于手表、眼镜框中等。许多物质中都含有重铬酸钾,比如水泥、衣服染料、地板蜡、鞋油、油漆、眼影膏中等。对苯化合物属防腐剂类见于食品、药品、化妆品中。卡巴混合物主要存在于天然橡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食品、染料、建筑材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量新的变应原的出现增加了人们接触过敏原的机会,过敏性皮肤病发生的概率逐年增加。本组患者经告知其可能的过敏原并提醒其避免接触,经过治疗,湿疹的复发频率和复发持续时间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斑贴试验在暴露部位湿疹预防和治疗中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1黄秀英,尹锐,钟白玉,等.重庆地区470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9,12(2): 206-207.

2王德旭,张伟,于秉伦,等.皮炎湿疹类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0):608.

3丁香玉,赵志力,杨蓉娅.162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调查.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52(1):88-89.

(收稿:2013-04-29 修回:2013-05-29)

1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盐城,224001 2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重铬酸钾变应原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比较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重铬酸钾滴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重铬酸钾及相关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测定实验方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