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5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12-13孟祥云刘秀珍周家军

安徽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药制剂注射剂注射液

孟祥云,高 雷,姜 怡,刘秀珍,周家军,陈 进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 23001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往往会对机体产生一定伤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也越来越受临床医药人员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58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降低我院ADR发生率,为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通过国家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下载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ADR有效报告581例。

1.2 方法 将收集到的ADR报告,按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的发生 581例ADR报告中,男性 290例(49.91%),女性 291例(50.09%);患者年龄最小仅1 d,最大92岁,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见表1。

表1 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n

2.2 不同给药途径与ADR的发生 由统计结果可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423例,占总例数的72.81%,其次为口服给药 143例,占总数24.61%。不同的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的比例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发生比例

2.3 ADR涉及药物种类及分布 根据ADR报告分析,涉及ADR的药物共226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有155例,占总例数的26.68%;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有100例,占总例数的17.21%。具体分类及构成比见表3。

2.4 引发ADR的中药制剂的种类及例次 中药不良反应中主要以理血剂和清热剂为主,分别占中药制剂ADR的48.65%和32.44%,见表4。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

表4 引发ADR的中药制剂的种类、例次及构成比

2.5 引发抗感染药物ADR种类及例次 根据报表分析共涉及抗感染药物15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最多,涉及ADR例次和品种数分别为70例和17种药物,分别占45.16%和39.53%,见表5。

表5 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例次及构成比

表6 ADR涉及的器官、临床表现

表7 新的一般、新的严重、严重ADR药品名称及构成比

2.6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报告,药物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28.92%(168例),见表6。

2.7 引发新的一般、严重ADR药品名称及构成比581例ADR报表中,一般的为532例,占总数的91.57%,新的一般、新的严重和严重共49例,占总数的8.43%,见表7。

3 讨论

3.1 ADR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581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仅1 d,最大92岁,39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最高,占总数77.80%,提示中老年患者是ADR监测的重点人群,一方面中老年患病人数多,且常伴有多种疾病,用药人数多,用药的种类相应增多,加之其药物代谢减慢,发生ADR的机会和程度就高于其他年龄段。因此,中老年患者用药,应适当调整剂量,尽量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以减少ADR的发生。统计发现发生ADR女性和男性基本持平。而在18~39年龄段女性ADR发生率明显增多,与女性这个阶段的妇科疾病及这个时间段我院孕产妇较多有关。提醒在治疗妇科疾病及孕产妇时要注意女性的特殊生理机能,合理选择药物。

3.2 ADR与用药途径的关系 由表2可见,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总例数的72.81%)。其主要原因是: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系统,对机体的刺激较强;静脉输液的渗透压、pH值、微粒等也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建议临床给药时,遵循“可口服勿注射”的基本原则。同时静脉输液时应注意控制给药速度,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适当调低滴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3.3 ADR与使用药物的关系 58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品种达226种,其中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居前两位。抗感染药物有155例ADR,占所有药物ADR比例最大,其中又主要是抗菌药物为主,这可能与我院感染病人较多,抗菌药物使用普遍等有关,要求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加强培训,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ADR,又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占多数(见表3),可能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临床大量使用有关[1-2];喹诺酮类则因为抗菌谱广,不需做皮试,使用方便而使得临床广泛使用。据相关报道[3-4]认为使用喹诺酮类容易引起心脏毒性、血糖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我院也有较多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等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虽然尚未出现上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但还是要提醒临床谨慎使用此类药物。

中药制剂有100例ADR,其中又以理血剂和清热剂占多数(见表4)。理血剂不良反应最多,与我院心脑血管病人较多,使用量较大一致,同时理血剂中又以注射剂用量为多,而中药注射剂更易引起ADR[5-7],主要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药材来源受产地、气候等影响,质量难以保证;化学成分复杂,单一药材含多种成分,且很多注射剂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难以提纯,因此提高工艺流程和加强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综合性医院大多是西医在开具中药制剂,由于缺乏中医药知识,难以做到辨证用药,容易造成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较易引起ADR。提醒医院加强对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合理规范使用中药制剂,防范和减少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ADR的临床表现 581例ADR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有168例ADR(占总数28.92%),其次为消化系统,共147例ADR(占总数25.30%),主要是由于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如皮疹、瘙痒、红肿等容易观察和诊断,口服药品直接刺激胃肠道,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为各种药疹主要是变态反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的本身为全抗原,或是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也值得注意。

3.5 严重ADR案例分析 新的一般ADR有40例,新的严重ADR有3例,严重ADR有6例,其中新的严重ADR 3例,分别是奥沙利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龙鹿丸,奥沙利铂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参麦注射液引起严重血压下降,均导致危急生命,龙鹿丸引起严重粒细胞减少,这里主要对出现严重的新的ADR临床表现、处理与后期治疗情况,加以概述,以便借鉴。病例1,患者,男,直肠癌,使用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1次200 mg,静脉注射,在静脉点滴奥沙利铂约10 min后出现心慌、胸闷、大汗淋漓、大口呼吸,血压90/69 mmHg,心率:每分钟110 次,指测血糖:7.2 mmol·L-1。立即予以停止应用奥沙利铂注射液,把患者床头摇高,吸氧并予以静脉点滴地塞米松5 mg及肌注异丙嗪25 mg,同时予以心电监护,后予以5%糖盐水并以补液处理,经积极抢救处理后患者胸闷气喘症状逐步改善,30 min后胸闷气喘症状明显缓解。病例2,患者,男,48岁,慢性肾衰,使用参麦注射液,一次60 mL,每日1次,患者静脉用药3 min后出现全身瘙痒,大汗,恶心、呕吐不适,立即予停药,测血压81/44 mmHg,立即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抗过敏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血压上升,病情稳定。病例3,患者,男,34岁,因患前列腺炎,服用龙鹿丸,病人服药2 h后出现头晕眼花,浑身酸痛,胃痛,腹泻等症状,当即返回医院就诊,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嘱托病人立即停药,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处理,患者相关症状改善,并嘱托病人定期化验观察。提醒临床使用此类药时应注意。导致严重ADR的6例中参麦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引起过敏性休克;伊立替康、替吉奥胶囊导致骨髓抑制;胰岛素30注射液引起呼吸急促,三药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参麦注射液出现2例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也常有报道其不良反应[8-9],提醒临床使用时要密切注意观察,防范不良反应发生。

3.6 ADR因果关系评价与转归 在所收集的581例ADR报告中,判定ADR因果关系时,其中报告人对因果关系评价,“肯定”有76例,“可能”有269例,“很可能”有232例,“可能无关”1例,“待评价”有3例,而“省评价”中除部分未完成因果关系评价外,均为“可能”,可见在评价ADR因果关系时,对“很可能”和“肯定”的标准还没有很好的掌握。ADR转归情况,其中治愈58例,好转416例,不详7例,通过报告分析,治愈主要是发生ADR时,都立即停药且很多及时做了对症治疗如抗过敏或减慢低速等处理;不详是因为医生对结果没有做标注,导致无法判断;其中9例严重ADR中有3例痊愈,其他都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说明我院对严重ADR处理及时、方法得当。

总之,ADR在药物治疗中经常发生,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明确所用药物的特性及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谨慎、合理的选择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同时用药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过敏史,特别是老人、小儿、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谨慎;护士静脉输液时,在用药前30 min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以减轻ADR对人体的伤害;药师应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减少和防范不良反应的伤害[10],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1]金 怡.87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9 -1790.

[2]闫启光.32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8):1220 -1221.

[3]付铁梅,田丽娟.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国药业,2011,20(23):48 -49.

[4]尤 浩.23例氟喹酮药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9):735 -736.

[5]曾月婵,林 青,李胜前,等.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69 -71.

[6]曹 辉,殷萍萍,燕 丹.2011-2013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2203 -2205.

[7]王爱梅.3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17 -18.

[8]李 斌,王子寿,高 天,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广州医药,2012,43(1):58 -60.

[9]李 阳,林丽珠,宋群利,等.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109 -110.

[10]何丽霞.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19(7):93 -94.

猜你喜欢

药制剂注射剂注射液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的不良反应特征及解决措施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