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生英语朗读口语中陈述疑问句语调模式实证研究

2015-12-12王彦云宋岳礼

关键词:本族语音高语调

王彦云,宋岳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大学生英语朗读口语中陈述疑问句语调模式实证研究

王彦云,宋岳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英语陈述疑问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调表达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根据Halliday提出的英语语调系统理论,通过对比10位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朗读陈述疑问句“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的调群切分、调核位置、核心调和音高曲线,研究中国学习者表达英语陈述疑问句的语调特征。研究发现陈述疑问句主要体现为降调型和升调型,分别体现说话者的确定和疑问的态度。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边界特点、调核位置以及调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陈述疑问句;调群切分;调核;音调;音高曲线

一 引言

英语语调是指英语口语的音高变化模式(O’Connor&Arnold,1973)。Halliday(1967)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英语语调三重系统的概念:调群切分(Tonality),调核位置(Tonicity),音调(Tone)。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句法、语调和信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后来许多语调研究的理论基础(陈桦,2006)。三大系统各有侧重:调群切分关注语调单位的构成及边界特点;调核位置着重研究语调单位内部信息焦点的位置;音调关注语调单位内部的调型模式。本研究将通过调群切分即目标句调群切分,不涉及边界指征(另文已述)、调核位置即研究目标句调核音节的定位,“音调”主要通过目标句的核心调的音高变化和句子的音高曲线来实现。

关于语调三重系统研究,国内研究较少。陈桦(2006)先后探讨如何从声学特征判断调群的切分、调核位置及重音组合、音调模式,从有标记调核和无标记调核的角度描述英语学习者朗读的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3种句型的调核位置,从语义层面研究这些句型的调型特点,从调群切分的边界特征,调群与句法结构的吻合度、调群切分的语法作用三个方面对这些句型的英语调群切分模式进行了分析、归纳。此外零星研究也只是对语调现象表面描述,无实质性的原因阐述(杨军,2006;陈文凯,2002;张一鸣,2001),鲜有人探讨陈述疑问句的调群切分、调核位置及音高组合和音调模式。基于此,本研究根据Halliday的语调体系,从上述四个方面比较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朗读目标句“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语调的异同,希为语音教学提供帮助。

二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中国学习者在朗读陈述疑问句时的语调特征是什么?与本族语者是否有明显差异?

(2)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语调模式差异的表现?

2.受试。

受试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作为参照的10名英语本族语者和60名英语学习者(来自国内某重点高等院校)(见表1)。

表1 受试情况一览表

3.录音。

本研究的朗读材料来自英语专业教材《高级英语》(第三版),由张汉熙主编,研究者从中任意选取10个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并对所选取的句子进行依次编号。将受试的30名英语专业学习者和30名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各分成10组,每组3人,并对每个小组进行编号。依照所编序号,受试小组按照对应顺序朗读定语从句。但本次研究只选取第八句作为研究对象(其他另文已述)。

为了尽可能减小噪音对录音质量的影响,中国受试者的录音在一间十分安静的教室中进行。本族语者的录音由外语教育音像出版社提供。

4.语音标注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利用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Praat分别对本族语者语料和所录制的声音文件进行标注。Praat的标注结果存为独立的TextGrid文件。本次研究的目标句为: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且分析的对象只是6名学习者(三名英语专业和三名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与一名本族语者。除了参照Cruttenden(1997:29-34)的调群切分四大外部指征和Praat频谱语图进行调群切分以外,听辨感知(perception),句法结构,标点符号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帮助。数据分析软件采用微软Excel。

三 结果与讨论

基于研究问题,此部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中国大学生朗读口语中陈述疑问句的语调模式:(1)调群切分; (2)调核位置;(3)核心调和音高曲线。

1.调群切分。

目标句“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是一个包含疑问和寻求建议语气的限制性定语从句,所以不同的朗读方式,或不同的调群切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语用效果。在调群切分上,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存在很大差异。

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的调群中,一半学习者把整个句子作为一个调群。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习者缺乏对陈述疑问句的认知,只是将其作为普通的定语从句来朗读,而没有进行信息分析。根据Halliday(1967),一个调群就是一个信息单元,如果将整句切分为一个调群,就会给听者造成听力负担,缺少信息单元整合,就无法抓住主要信息,从而不利于信息传递和交流。定语从句中的陈述疑问句不同于普通定语,二者表述目的不同。陈述疑问句是带有疑问且希望得到回答或者建议,而普通定语从句则只陈述一个事件。学习者由于对二者语用的错误解读,导致不合理的信息分配即调群切分。而在学习者内部,三名英语专业学习者都将目标句作为一个调群,非英语专业的调群切分则更多样化。笔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1)英语专业学习者也缺乏对陈述疑问句的认知,不清楚其语用功能; (2)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语速和语流的流利性,却缺乏对整个句子语调的把握,这样不利于信息传递。

2.调核位置。

调核是语调单位(调群)中最突显的音节,是信息焦点。调核位置不同,信息中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对调群内最重要的信息焦点(调核)的感知会直接影响话语信息的理解。

根据研究结果,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75%)把目标句的调核音节定位在walk和pass上,这与本族语者基本相似。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学习者为了应付考试,要进行大量语法练习,教师也指导学生如何划分句子成分,哪个单词或者词组是整个句子的核心部分,所以即使调群切分不是很合理,他们的核心信息即调核也找得很准确。

3.核心调和音高曲线。

核心调主要指落在调核音节上的音高变化。Wells (2006)指出,“调尾的特征是由核心调决定的。”也就是说调核和调尾音高变化的组合构成了完整的核心调。基于此,下文中的核心调就是调核和调尾音高变化的组合。

表2 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朗读目标句核心调比较

从表2可以观察到,英语学习者朗读目标句呈现出四种情况:有一个核心调是“walkbridge”,一个是“Walkbridge”,另外一个是“walkbridge”,剩下的三个是“walkbridge”。只有一个核心调与本族语者近似,这说明学习者对于核心调的掌握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可能与目前英语普遍教学模式有关系,大多考试都重视学生的笔试成绩,却忽视口语能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当中,集中精力训练学生的语法,词汇,阅读,却忽视了语音语调在提高英语水平中的重大作用。而且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核心调发现,学习者赋予调核和调尾各音节动调居多,这与本族语者不同。笔者推测这可能是汉语声调负迁移的结果。因为英语语调和汉语语调声调的本质差别,英语从音高和音强体现出句子中音的突显性,汉语主要是声调的方向体现音节间的差别。汉语当中有三个动调一个平调,所以学习者赋予核心中的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就如同其朗读汉语音节一样有明显语调方向变化。这也与许多学者研究相一致(陈桦,2006)。

表3 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赋予调核、调尾的音高变化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赋予调核音节的音调多为动调(即升、降调及其合成的复合调)(75%),而英语本族语者赋予调核的音节多为平调;学习者赋予调尾的音调多为动调(60%),而本族语者多为平调(50%)。但是根据两者的核心调比例,它们的音高曲线都是一致的,都呈现垛型。

在音高曲线方面,英语学习者赋予目标句的音高曲线形状和本族语者赋予目标句的音高曲线形状相似,都是呈城垛形。这可能是受学习者母语汉语影响的结果,因为汉语音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声调的方向上而不是音高上。在

汉语的口语中,除了一些轻声助词外音节都有轻重之分,但不像英语那么明显(桂灿昆,1985),所以汉语句子中念出的每个字的音高一般没有明显变化。根据桂灿昆(1985)的研究,汉语虽然是一种声调语言,其句子也有语调,在实际操作中,音节的声调和句子的语调是一种代数和。简而言之,汉语尤其是对基本的调型限制即字调,所以汉语的语调就不如英语那样自由、大幅度地起伏。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英语句子时语调显得平坦,起伏变化不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陈述疑问句语调模式与本族语者有很大差别:前者难以正确切分目标句的调群。他们赋予核心调的音高组合在方向上有明显变化,而赋予句子的语调曲线的形状类似于美语语调,但有些在音高上没有显著的起伏。这一发现有助于指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调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同时指出学习者英语语音、语调教材必须添加有关句子调型的音高变化组合方面的信息。但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样本太小,只能代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以后的研究要考虑样本的全面性。

[1]Halliday,M.A.K.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M].The Hague:Mouton,1967.

[2]Halliday,M.A.K.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94.

[4]O’Connor,J.D&G.F.Arnold.1973 Intonation of Colloquial English(2ed Edition)[M].London:Longman.

[5]陈桦.学习者英语朗读中重音复现的节奏归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3):35-37.

[6]陈桦.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调核位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32-38.

[7]陈桦.英语语调模式及其声学实现[J].外语研究,2006(5):9-18.

[8]毕冉,陈桦.中国英语学习者音调模式的纵深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1):50-54.

[9]陈桦.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72-278+319.

[10]凌莉,陈桦.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话中自我修复的韵律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35-39.

[11]陈桦,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5-29.

[12]陈桦.中国学生朗读口语中的英语调型特点研究[J].现代外语,2006(4):418-425,438.

[13]杨军,陈桦.二语口语产出的韵律——与朗读相关的文献研究[J].外语研究,2005(5):46-50.

[14]杨军.语调切分的音系长度制约条件及其语言类型偏向[J].当代语言学,2009(4):335-344,380.

[15]杨军.大学生英语朗读语调切分的概率性优选论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50-56,68.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EFL Learners’Intonation Patterns of Declarative Questions

Wang Yanyun,Song Yue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English declarative question is a very unique structure which can express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y different tones.Based on the phonetic software Praat and the tone system proposed by Halliday,this paper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tonality,tonicity and tone type of 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 between ten Chinese learners and the native speaker,so that the Chinese learners’intonation type can be foun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ones:falling tone and rising tone which respectively expressed the speaker’s certainty and questioning.After comparing the features of tonality,tonicity and tone type,the researcher found out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which will be discussed in details in the following text.

declarative question;tonality;nuclear;tone;pitch wave

H311

A

1672-6758(2015)04-0078-3

(责任编辑:宋瑞斌)

王彦云,在读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宋岳礼,硕士,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Class No.:H311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本族语音高语调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谈谈诗歌的语调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