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三创”教育模式探究
2015-12-12黄丽玲王月凌丽媛
黄丽玲 王月 凌丽媛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生“三创”教育关注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提出的新要求[1]。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每个专业的“三创”教育都会存在些差异,本文以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为例,探讨其实施“三创”教育的模式。
1 大学生“三创”教育的内涵
“三创”是指创造、创新、创业[2]。“三创”教育是指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以培养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3]。
大学生“三创”教育,不仅从专业教育角度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创办企业、筹集资金,更是一种人生成功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广西高校“三创”教育现状
2.1 “三创”教育现状
为应对高校大学生严峻的创业就业形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治区政府和区内各高校以各种形式开展了“三创”教育,使大学生“三创”教育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
2.1.1 “三创”教育教师队伍的组建
“三创”教育师资水平影响着“三创”教育的有效实施。广西一些高校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组建了一支专门进行“三创”教育和研究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在“三创”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广西大学的商学院,不仅组建了专门的“三创”教育教师队伍,还结合专业特点,引进校外企业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高“三创”教育教学质量,广西师大和广西师院等学校引进有创业经验的人士到校内进行创业指导。广西师大开办了“Start Your Business”(SYB)创业培训课程,不仅邀请熟悉创业就业相关法律政策的政府人员给学员讲授创业相关法律政策,还邀请企业家对学员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进行指导。
2.1.2 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
在“三创”教育软环境建设中,广西三所高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社团,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也得到很好的开展,形成了一种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还定期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校友到校开展讲座,从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良好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1.3 开拓了“三创”教育的实践平台
为开展“三创”教育的实践活动,高校开辟了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广西师大2013年启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已有2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进驻试行,其中舞蹈圈APP 项目商业孵化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于2015年2月获得北京某天使机构2 000 万估值,200 万融资。广西师院2012年“挂牌”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钦州学院2015年成立的北部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认证基地等,为学生“三创”实践活动提供了实战平台。这些实例成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在广西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发展,但从整体而言与国内外一些高校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 “三创”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 “三创”教育观念陈旧
“三创”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是教会学生创建企业、管理经营企业[4]。由于广西高校的“三创”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校“三创”教育的开设存在形式主义,并没有将“三创”教育和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再者,从创业方向来说,不少人都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创业,接受“三创”教育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2.2.2 “三创”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地位偏低
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三创”教育的质量。在调研中发现,三所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三创”教育课程设置的并不理想,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院都是近两年才在专业选修课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但目前“三创”教育基本都是以第二课堂出现——创新创业比赛或项目带动教学,并没有对学生“三创”基础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
2.2.3 “三创”教育的师资力量单薄
广西高校的“三创”教育起步晚,“三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就业办或辅导员转过来,都没有创业工作经验,导致授课方式单一,没能很好地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也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另外,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是兼职教师,他们同时承担其他行政或教学任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三创”教育工作中去,导致教育效果并不显著。
3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施“三创”教育的着重点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培养理念下的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具有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这是创新创业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地理科学专业的学习涉及了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气象等领域,博而专的特性,让学生具有眼光长远、视野广阔的地理素养,具备了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博而专的专业知识学习,拓宽了创新创业的方向和领域,如与地理科学相融合的教育培训、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学生在这些领域上都很有优势。针对目前高校“三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理科学专业实施“三创”教育的着重点在于:
3.1 更新“三创”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三创”教育的核心,决定了“三创”教育的发展方向,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新型“三创”教育理念,首先需要摒弃以往对创新创业教育仅是一种创建企业、挣钱的一种方式的陈旧想法,要正确认识到“三创”教育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再者,“三创”教育还要从“三创”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进行革新[1],这也是对“三创”教育的作用的重新定位。
3.2 充实学生“三创”基础知识
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可以被理论解释的流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可以提供一般化的创新创业理论,总结创新创业中的共性问题[4]。为帮助学生掌握“三创”基础知识,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创新创业的选修课和相关讲座,为学生“三创”知识的学习提供机会。
3.3 增强“三创”教育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只有在应用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才能给社会带来财富。“三创”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定期开展创业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区级和国家级的创新创业比赛,对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项目,学校引领学生将其进行商业孵化,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认知了解环境、把握机会、问题分析、团队沟通协调等能力。
3.4 加强“三创”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校“三创”教育教师存在着总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4]。加强“三创”教育师资力量,不仅要对现有的“三创”教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已有教师的“三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变结构不合理问题,引进一些不仅具有创办企业经验,还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教师,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3.5 良好的环境是“三创”教育的重要保障
发展“三创”教育,首先要培育“三创”教育的外部环境,提高社会对“三创”教育认同度,形成一种尊重、支持“三创”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三创”教育提供平台、资金和项目。“三创”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除定期展开一些创新创业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专业上的发明或专利做成创新创业项目。
4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三创”教育模式探讨
4.1 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三创”观念
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文理兼并,涉及领域广泛,学生具有眼光长远、视野广阔的地理素养,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由于地理科学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因此适合从专业教育延伸到创业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满足创业需求。
4.2 在课堂教学中夯实“三创”知识基础
为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基础,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为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视野,增加学生“三创”知识储备,也可采用讲座形式,邀请企业家、校友和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报告。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三创”教育。地理科学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都具有广泛性,涉及了经济、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三创”教育,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三创”知识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可多角度发掘创业点。
4.3 在创新创业项目中提升“三创”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是检验“三创”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高度依赖于“三创”实践活动[4]。高校定期举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创业竞赛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了“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地理科学专业应以此为契机,以项目带动学生“三创”教育实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实验室,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创业计划等项目,在项目申报、实施、完成、验收过程中,促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组织协调、策划和营销能力。
4.4 在校政企一体化中加强“三创”教育师资建设,打造“三创”实践平台
校政企一体化有利于高校“三创”教育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解决了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问题。走出去,是指组织教师参加“三创”教育培训,选派有创新创业教学和研究基础的教师到政府和企业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三创”教育师资水平。请进来,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熟悉创业政策的政府人员走进校园,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利用社会资源快速提高“三创”教育的师资力量。
校政企三位一体不仅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助于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离不开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近年来,广西师大的校政企密切合作的特色日益鲜明,在全国创业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的艾克灵创业计划是校政企合作多的典型。艾克灵创新创业项目的完成中,和源祥公司为之提供的专利作为创业点,学校也为其团队提供了教师指导,团队结合地理科学的专业特点,设计了环保产品。在创业计划的实体孵中,雁山区政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持,不仅在雁山区创业基地提供了办公场地,还给予一定的资金和贷款优惠政策,为创业计划转化为创业活动打造了全方位的平台。校政企合作打造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三创”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不断完善“三创”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三创”教育观念、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大“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全面提高大学生“三创”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做贡献。
[1] 卢娴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效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2] 黄进,胡甲刚.“三创”教育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516.
[3] 李世泰,任成凯,李娟.基于“三创”教育的地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172-175.
[4] 高志宏,刘艳.创先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