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职业标准的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实践技术研究
2015-12-11张立
张立
摘 要:传统的汽车电控系统实践课程多采用模拟仿真的形式,与企业实际要求有一定差距。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意愿不强,学习效果有待增强。该文基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制定了汽车电控系统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培养内容,并阐述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的考核评价设计。企业岗位实践的需求和处理准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从学生的教学反馈和企业实习反馈可知,课程实践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今早熟悉企业工作岗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岗位 职业标准 汽车电控 实践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3.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125-03
汽车电控系统课程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车身电控及辅助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器电控故障诊断提供理论支持。该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液压、控制、微机及传感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繁杂,学生对很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理解困难,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理论知识的认识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目前实践教学方法有很多,闫福明[1]等人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等视角剖析了基于工作过程培养高职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式。曾长征[2]等人进行了汽车电控系统课程一体化模式教学的探索。然而上述作者的实践教学多处于模拟仿真状态,没有从企业岗位的实践要求出发,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开发适用于企业岗位职业要求的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实践技术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汽车维修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入手,制定了课程的目标以及培养内容,并着重阐述了课程的设计思路。
1 企业岗位职业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快建立健全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同时,教育部职业教育6号文件指出: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指导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在上述国家层次政策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政府部门根据企业的岗位特点,成立了职业鉴定中心,开展职业鉴定工作。汽车机电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面向所有技术类岗位中的基础岗位,根据企业岗位标准的要求,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能力作为本专业技术类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根据企业服务管理相关文件,总结出汽车机电维修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即岗位职责,如表1所示。汽车电控系统课程作为汽车机电维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授课内容应该体现汽车机电维修的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需求。
2 课程目标和实践内容
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标准决定了汽车电控系统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通过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来确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态度目标。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有:
① 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 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 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课程的技能目标有:
① 能辨別和说出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和功用。
② 能正确识读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③ 能对前照灯检测控制电路进行检测。
④ 能检测信号装置控制电路。
⑤ 能按工艺要求对雨刮器元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⑥ 能检测雨刮清洁装置控制电路。
⑦ 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元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⑧ 检测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控制电路。
⑨ 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中控门锁装置进行拆装与检测。
⑩ 检测汽车中控门锁装置控制电路。
课程的态度目标有:
① 与人交流的能力。
② 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③ 有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
④ 数字应用能力。
⑤ 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⑥ 具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⑦ 开拓创新的能力。
课程的实践内容根据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标准进行提取,并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表2 所示。在表2中,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汽车电动座椅与后视镜、电动车窗及雨刮系统、汽车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汽车行驶安全系统、汽车灯光控制系统、汽车巡航与导航控制等。
考虑以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认识实践内容为例,阐述课程的教学步骤及方法:
(1)由辅导教师讲解桑塔纳2000轿车AJR型发动机电喷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按照挂图或者用发动机台架上的实物、示教板上的实物来讲解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电控单元、燃油系统、点火系统、活性碳罐系统、爆震和反馈控制等。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训。
传感器认识的顺序:①空气流量计;②节气门定位计与节气门电位计;③进气温度传感器;④霍尔传感器;⑤冷却液温度传感器;⑥曲轴位置传感器;⑦爆震传感器;⑧辅助信号(车速信号和空调器开关信号);⑨氧传感器
执行器认识的顺序:①电动燃油泵;②碳罐电磁阀;③喷油器;④带输出驱动级的点火模块;⑤辅助控制(氧传感器加热器、空调电磁离合器);⑥节气门控制组件(怠速阀)。
(2)起动桑塔纳2000轿车AJR型发动机实训台、别克电喷发动机故障实训台或整车,结合实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工作情况。
在上述实践教学内容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驱动法,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熟练认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3 实践设计考核
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协作,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具体实践设计思路如下:
(1)针对学生特点,打破教师理论教学一言堂的常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堂环节设置为:提出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2)以技术发展为主线,对比分析不同时代特点的电控系统,既承接前课,又使学生心生对更先进点火系统的好奇。
(3)“小老师”的提出使学生在角色变换的同时以“我要备好课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所承担的任务,积极准备。“小老师”的积极参与,使得所有人都在认真关注这一过程,教师的适时点拨则使同学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升华。
(4)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实施任务,学生有机会去认真思考、探索,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使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在课程的考核环节体现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在表3中,学生之间的小组评价同样占据了很重要的比重,这有利于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
4 结语
开发基于岗位职业标准的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实践技术有利于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认识来自企业的需求和标准。学生可以从每一个实践项目入手,按照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要求,规范自身的操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1] 闫福明.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2(24):184-185.
[2] 曾长征. 汽车电控系统课程一体化模式教学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1(14):172.